大武崙砲臺

大武崙砲台,又稱大武崙堡壘,是位於台灣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的一處砲台遺址,過去曾是基隆要塞司令部的要塞轄內設施。目前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管轄的國定古蹟[1]

大武崙砲台
大武崙山堡壘
大武崙砲台古營區的營房遺跡。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情人湖邊
坐标25.159463°N 121.708087°E / 25.159463; 121.708087
建成时间1902年
官方名称大武崙砲台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關塞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全天開放參觀

歷史

大武崙一帶過去乃控制基隆與淡水間水路及陸路的交通孔道。一方面是防禦淡水經金山進入基隆這條陸路,另一方面砲台制高點可俯視馬鋉溪跟大武崙澳方面海域,兼陸防、海防雙重任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台灣兵備道姚瑩即派兵駐紮大武崙一帶;1884年清法戰爭時劉銘傳也於大武崙附近設防以堵法軍入侵。為歷經19世紀鴉片戰爭清法戰爭的歷史。

日治時期

台灣於1895年接受日本統治後,日軍隨即起調查和測繪基隆各砲臺之標高和配備,其中大武崙砲台修建於1900年3月,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在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永久)要領書》中為應對可能的日俄戰爭而修建之「永久防禦炮台」防禦工程之一,1902年10月竣工,原名為「大武崙山堡壘」,與白米甕堡壘木山堡壘一起構成基隆港西側海域的防禦工事。[2]

1903年,砲床築設工事落成[3],1907年至1909年間,大武崙增建兵舍等設施。[4][5]

1934年,根據根據要塞再整理修正計畫要領之內容, 大武崙砲臺遭到即時廢止。昭和13年(1938年)3月,大武崙砲台正式除籍。

戰後至今

光復後砲台為國軍接收,隸屬基隆要塞轄下,最終則在1957年初,砲台的軍事功能結束,但因設施整體保存良好,於1985年指定為第二級古蹟,2009年重新公告為「國定古蹟」。[6]

修復歷程

  • 1989年6月,基隆市政府委託周宗賢教授及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調查研究,完成《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修復計畫》;
  • 1989年8月,委託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進行第一次修護工作,隔年6月完工,9月完成《基隆大武崙砲台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 2002年,基隆市政府委託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完成《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調查研究暨考古試掘計畫》
  • 2007年,基隆市文化局委託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完成《古蹟涵蓋範圍之調查研究及測量計畫成果報告書—大武崙砲台》。

平面配置與構造

大武崙砲台系統依照大武崙山與周圍地形而興建,標高231公尺,除了入口通道外,砲台系統主要為監守衛舍、營房區、砲座區、觀測區和稜堡外垣區五大部分。

營房區分為一般營房、掩蔽部、炊事場、浴室、兵舍等設施,其建築物結構均以紅磚、混凝土構築,作為官兵操練、住宿、休憩與作戰指揮之場所使用。目前僅保存三間營房,共以大小規模分為指揮所、軍士官廳、士兵寢室使用。掩蔽部為砲台中規模最巨大的構造物,該結構共有3間,由1.2公尺厚、1.75公尺高的紅磚造腳壁,支撐上方厚達1公尺的混凝土拱券,加上厚達3公尺的覆土構成,除了作為敵軍砲彈轟炸時的防護外,同時也作為提供彈藥存放之用之設施。[7]此外原設有砲具庫,作為儲放火砲器具、材料的場所,現僅存地基結構。[8]彈廠為石砌構造,目前保存部分遺跡。[9]

監守衛舍原是衛兵執行衛戍勤務時的臨時居住兵舍,除住宿使用,還附設有簡易台所、便所、倉庫等附屬設施。目前僅存外牆基礎。[10]


稜堡外垣區括北掩壕和南掩壕兩座設施,其中北側右翼掩壕為直式避彈壕設施,全長9.6公尺,寬約1.8公尺,深1.6公尺,南側左翼掩壕則為曲線型式避彈壕設施,全長15公尺,寬約1.6公尺,深1.6公尺。兩者作為戰時應急避難所使用,可以躲避砲彈破片傷害。[11]結構以人字砌法築成,並設有排水管避免積水。蓄水池則設有四口井,能夠經過沉澱與過濾提供全營區的飲用水源。


砲盤區範圍設施包括砲台區、彈藥庫,並設有彈藥庫、礮盤區、觀測台、運輸砲台、坡道等設施。其結構使用採自瑪鋉溪港口、基隆山等地的安山岩塊建成。砲座主要建築以二尊大砲為一組,分置左右共四門火炮,並以通道、地下室相連及貯彈用,而主要射角乃為涵蓋基隆港口之北、西及東北等三方向,也建築附屬觀測站等近代軍事設施。其設施主以馬道共同連結,其馬道旁設有防禦牆作為防守使用,並設有水溝以收集雨水作為使用。

北砲座區位於砲台北側高地。砲位呈現凹字形,長寬約12×6公尺,各有1座扇形砲床,最初配備有2門9釐米加農砲。其砲座前方胸牆高度為1.4公尺,由混凝土構成,側牆則由安山岩順勢砌成。[12]南砲座區位居砲台南側高地,由1組砲座2門火砲構成,作為防禦萬里金山一帶入侵的敵軍使用,同時因地形因素,其砲座形式為凹座形式。[13]

砲盤區旁有條階梯可通往觀測台。能夠遙望外木山漁港

逸話

藏寶傳說

大武崙砲臺因構造多為日治時代修建,一度被猜測為二戰後日軍撤台前的藏寶處。2011年12月大武崙砲台的洞窟營舍內,遭人鑽了四個洞,後來甚至有人開挖土機進入挖掘,還去挖廁所旁的地道,研判跟挖寶有關。 基隆市文化局在2003年就請專業實地探測過,確定沒有寶藏,之後開挖者不斷,似乎也無所斬獲,但仍不斷有人向基隆市文化局申請探測。[14] [15]

參見

參考文獻

書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大武崙砲臺
  • 基隆市政府,《基隆古蹟情懷》

註釋

  1. . [2019-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2. . 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藏品資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3. . 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藏品資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4. . 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藏品資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5. . 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藏品資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6. . [201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7).
  7.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8.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9.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1.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2.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3. .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14. .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15. .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