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森林公园

大安森林公园,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占地25.9354公顷(78,454.585坪)[1],由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负责管理与维护。公园位于台北市区中心,是一座草木浓密的生态公园,都会森林的型态被誉为台北市的「都市之肺」;其在兴建之前被称为「七号公园」,1994年3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2],当时曾是台北市区最大的公园。

大安森林公园
Da'an Park
大安森林公园鸟瞰图
基本数据
类型生态公园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二段1号
25°1′48.64″N 121°32′8.49″E
面积259,354平方(26公顷;64英亩)
建造1994年3月29日1994-03-29
别名七号公园
营运者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开放时间1994年3月29日1994-03-29
状态全年开放
停车场
  • 大安森林公园地下停车场
  • 嘟嘟房建国南路高架桥下D区
  • 嘟嘟房建国南路高架桥下C区
  • 麟旺师大和平停车场
  • 嘟嘟房建国南路高架桥下G区
连接交通
地图
大安森林公园

园内除大量树林,亦有规划花坛。园外靠道路之人行道则以多层式绿篱景观区隔,临建国南路为盾柱木和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捐赠的榉木,临和平东路樟树、临新生南路为白千层、临信义路则为榕树,人行道中央还植有枫香树。此外,园内亦设有行人座椅、凉亭、音乐舞台、慢跑道等多种休憩设施,公园临信义路建国南路口侧则设置有地下停车场。

园内设施及生态

大安森林公园生态池南畔

整个公园主要可分为:竹林区、榕树区、香花区、水生植物区、带状林区、水池假山区、露天音乐台、儿童游戏区和停车场。

2014年至2015年期间,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委托国立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进行野生动物研究调查,在园内共记录到包括鸟类49种、哺乳类3种、两栖类4种、爬虫类5种及3种鱼类,共64种脊椎动物;其中还包括凤头苍鹰游隼红尾伯劳台湾蓝鹊4种保育类动物,五色鸟台湾蓝鹊小弯嘴盘古蟾蜍斯文豪氏攀蜥蓬莱草蜥6种台湾特有种[3],其中凤头苍鹰在每年繁殖季会固定在此筑巢孵育幼鸟。

因为园内丰富的生态,在大安森林公园内曾先后针对黑冠麻鹭、凤头苍鹰进行系放追踪等多项调查,也有针对五色鸟设置人工巢箱试验。[3][4][5][6]

露天音乐台

露天音乐台

大安森林公园的露天音乐台,可提供九百多人的观众参与,经常举办大型演出活动;遇选举时,也常成为候选人举办造势活动之场地。台湾著名乐团五月天于1997年在此举办的音乐活动野台开唱中,正式成立并首次公开演出;2017年,五月天特地在此举办《20周年演唱会回到1997.3.29》 。[7]

儿童游戏区

儿童游戏区

园内在靠近信义路一侧设有一面积达1,300平方公尺的儿童游戏区,其内有荡秋千、溜滑梯、沙坑等公园游具,一旁还设有滑轮场和儿童小舞台。

生态池

生态池

在兴建公园时特地规划了一处人工生态池,面积达0.7公顷,池中有两小岛,水池周边及小岛上植有金露花红叶铁苋美人蕉软枝黄蝉等多种植物,加上岛上无人为干扰,已有大量夜鹭小白鹭群聚于此,并年在繁殖期会在此筑巢孵育幼鸟。[3]

小生态池

小生态池及步道

2015年起,公园与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合作,利用生态工法保存利用雨水,重新规划植栽,重现台北之湿地原生植物,陆续设置了三处小生态池,并在小生态池内孵育萤火虫,目前萤火虫季时期也有机会在热闹市区中的大安森林公园里看见萤火虫。[8][9][10]

生态水圳

生态水圳与「台北健森房」

2018年台北市政府、国立台湾大学与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曾经共同规划,计划建设一条从台湾大学校内沿着新生南路,经龙安国小连接至大安森林公园,全长近两公里链接台大醉月湖至大安森林公园生态池的都市生态草沟「大湾草圳」,2018年已完成位于大安森林公园内之部分[6][11][12][13][14],同时规画了结合人文、自然生态与科技艺术的方式,配合水圳设计了「台北健森房」,让民众可以以运动休憩的方式参与此区域的活水工作[15];不过在大安森林公园外的部分,由于未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最终并未继续兴建。[16]

历史

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于1932年公布的大台北市都市计划中,首次将此地规划为七号公园预定地,为当时众多台北市战前规划的大型都会公园之一,但是直到1945年台湾日治时期结束,此地大部分区域仍为农田,也并未有任何开始兴建公园的详细计划。[17][18]

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后,由于此处仍为闲置土地,1949年中华民国空军通信大队一度在此创建基地,并在此创建眷村建华新村,此后包括中华民国宪兵新南营区、宪兵艺工大队、中华民国陆军眷村岳庐新村、军中广播电台联勤总部北区印刷厂兼中华民国粮食北区调度中心与供外籍学生居住的台北国际学舍也设立于此。此外大量因战争来到台湾的中国大陆移民也自行在此区域搭建违章建筑,此地当时也成为台北市内违章建筑户最多的区域之一,1983年的电影《搭错车》即以当时的此地做为剧情的背景。也因为建华新村及岳庐新村两个眷村,加上生活与此的违建户,合计居民人数曾多达数千人,在当时在此地也曾设有龙岗里、龙飞里、万龙里等多达四个[17][19][20][21][22]

但在1956年台北市的都市计划公告中,仍延续台湾日治时期的规划,继续将此地保留为七号公园预定地。1974年行政院曾发函台北市政府,要求尽速辟建七号公园。但在1975年时任总统蒋中正过世后,此地一度被行政院中正纪念堂筹建小组列为两处候选基地之一[23];一直到1984年,台北市政府再次提出七号公园的兴建计划,规划做为自然森林公园;但当时民间提议规划在此兴建体育馆,也一度获得台北市议会的支持,并引起当时极大争议。最终在1989年才确认维持森林公园的型态。[18][21][24]

1992年4月1日,台北市政府开始拆迁公园预定地区域的地上建筑[25],至此公园正式动工兴建。公园完成后于1994年3月29日对外开放使用,并命名为「大安森林公园」[1][2];同时由于原地住户均已拆迁,园内再无居民,原大安森林公园所在地之整并后剩下的龙飞里及万龙里再次被裁并入龙门里

2013年11月24日,台北捷运信义线开通,设于公园旁的大安森林公园站正式激活。

争议

观音立像

1992年,台北市政府开始兴建大安公园,故拆迁公园内之各建筑物,而于1985年即由大雄精舍所塑建之观音立像(杨英风塑造)则独获存留。但引发同是位于公园周边的基督教台北灵粮堂信徒抗议和部分信徒不理性洒秽物和硫酸,激起佛教法师释昭慧、大雄精舍住持明光法师、立法委员林正杰等人号召佛教子弟群起护佛,在观音像前静坐绝食抗议;经各方协调后,市府最终以公共艺术的角度决定保留观音像,将该像定义为艺术品,禁止任何膜拜的宗教行为。[17][18][19][26][27]

土壤问题

2014年,大安森林公园之友基金会请台湾及国际多位树医到大安森林公园会勘后,发现园内土壤有一万年前海啸冲来的冲绳黏土,厚度约60到75公分,再加上公园开辟时欠缺园艺专业人士参与规划,覆土厚度只达到标准值的三分之一,甚至土壤内还有当时拆除房舍后没清理干净的房屋废料,使得树木不易生长。预定将分5年逐步改善,以利园内树木生长。[28][29][30]

地理位置

捷运大安森林公园站

照片集

参见

相关花季

  • 台北杜鹃花季:每年3月至4月。

参考文献

  1. . 台北旅游网. 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2. . 华视新闻. 1994-03-29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3. 袁孝维、张乐宁. . 造园景观杂志.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4. 林慧贞. . 农传媒 (丰年社). 2018-05-25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5. . 自由时报. 2018-05-12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6. 郭家崴. . 中国时报. 2018-08-02 [201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7. 邱永锴. . 镜周刊. 2017-03-30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8. 张世杰. . 联合报. 2018-04-26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9. 陈彦丞. . 经理人月刊. 2017-12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0. 段楚祯. . 卡优新闻网. 2018-03-19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11. 江昭伦. . 中央广播电台新闻网. 2018-02-05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12. 刘怡馨. . 上下游News&Market. 2018-01-06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13. 陈佳利、赖冠丞、郑嘉明. . 我们的岛【城市新蓝带】 (公共电视). 2018-04-02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14. . 三立新闻台. 2018-08-01 [201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5. 余承翰. . 联合新闻网. 2018-08-06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6. 张世杰. . 联合报. 2020-07-27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7. 范钦慧. . 环境信息中心. 2016-11-15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8. 廖淑婷. . (PDF) (硕士论文). 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 2003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1).
  19. . 人间福报. 2014-04-15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中文(台湾)).
  20. . 大安区公所. 2014-04-13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21. 翁世航. . 关键评论网. 2016-05-11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22. 卞凤奎. . . 大安区公所. 2011-09-01: 434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23. . 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24. . 联合报. 1986-07-02: 6版.
  25. . 华视新闻. 1992-04-02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26. . 妙心杂志. 2005-11-01, (90) [201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27. 王振中. . (PDF) (硕士论文). 真理大学宗教文化与组织管理学系. 2012 [2018-07-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12).
  28. 陈雅琳、黄钰丰、杨淑芃. . 三立新闻台. 2016-09-30 [2015-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29. 林媛玲. . 苹果日报. 2014-05-12 [2015-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0. . 自由时报. 2016-10-01 [2015-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大安森林公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