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仁壽宮
大園仁壽宮,位於臺灣桃園市大園區的一座廟宇,地方習稱大園大廟等,為大園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大園仁壽宮 | |
---|---|
![]() | |
基本 | |
位置 | ![]() |
主神 | 感天大帝許遜 |
例祭 | 農曆正月28日(安座紀念日)、10月25日(許真人聖誕千秋,臺灣信士稱感天大帝千秋) |
廟格 | 道教 |
建立时间 | ![]() |
祀神
簡史
- 1885年
- 初期安奉於民家,緣大帝神威赫濯,為民消災解厄,醫治萬病,無論何種疾病,都能藥到病除,為此各地善男信女感念大帝恩澤,遂於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 8月10日,由大坵園地方人士李登及許阿斗等,發起勸募緣金1200元,謹擇本址,建設土角造葺瓦廟宇,題曰:「仁壽宮」以奉祀大帝。[2]
- 1896年
- 清光緒22年,宮被日本佔為新埔辦務署大坵園之署辦公廳,時眾信士捐獻緣金,承買民房而遷大帝奉安之,清光緒27年 (西元1901年)日本因支廳廳舍建築完竣,乃將仁壽宮交還大帝,地方信徒遂復接大帝返宮。[2]
- 1917年
- 民國6年(西元1917年)因天災亢旱,群請大帝祈雨,以救萬民,果顯奇蹟,甘霖如注,萬民額手稱慶,感激神恩浩蕩,於是地方人士紳發起大舉重修宮廟,即將宮前殿改為磚造。[2]
- 1965年
- 民國54年進行第二次重建,將舊廟全部拆卸,改以磚造鋼筋水泥結構,並於56年(1967年) 10月10日竣工,成為堂皇壯麗之大廟。[2]
- 2008年
- 民國97年有感於廟宇已呈老舊樣貌,並因道路拓寬,廟基僅剩267坪,廟埕明顯狹窄,爰增購建地776坪,進行第三次重建,並於以符廣大善信夙願。宏偉大廟採傳統挑高三川五門,地下一層,地上5層,建築面積353坪,其後擇於大帝來台安座174年紀念日,於民國100年農曆10月25日入廟安座。 [2]
- 2013年
- 2019年
- 地方士紳捐贈正殿兩根牛樟木雕塑的九龍盤柱「飛龍呈祥」完工,於11月14日至18日,舉辦為期5天的慶成祈安五朝圓醮系列慶典活動。[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