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占

梦占,又称梦卜解梦,是一种以解释作其依据的占卜术。

中国(汉族)

中国大陆,历代都有人编撰占梦书[1][2],且据出土甲骨文文献记载商朝已确定经常有人占梦。[3]

历史

商朝的卜官在占梦时会参考典籍数据以作参考或依据。

周朝设有官职专司「占梦」;当时,人们对于梦境的占卜及解释已有一定准则。在春秋战国时代,占梦书已确定出现[4]。此后,占梦书开始持续流传,如《汉书·艺文志》等都曾收录《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及《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3]

台湾原住民

撒奇莱雅族

撒奇莱雅语称梦占作simpi;族人据梦境的暗喻获得启示,并相信该启示与未来有密切关系且必定发生。[5][6]

泰雅族

泰雅语称梦卜作mita spi或kspi;泰雅族习惯根据梦境判断吉凶,尤其是在关于某些特别祭典仪式的事项上。在进行出草战斗时,族中勇士必在途中或出发前作梦,并以梦卜辨别吉凶。[7]

鲁凯族

鲁凯族习俗中,若要为特定事情寻求梦境启示叫做kiasipi,而作梦则称wasipi,二者都涵有占卜之意。通过梦占启示,族人得以知道已决定之事是否能够顺利成功,或者得知未来之事将是好或坏,再者藉之与灵界沟通。[8]

布农族

布农语称梦占作Taisah。在任何重大活动举行前,族人必须进行梦占,因为梦占的结果代表众旨意。族人依其经验智能将梦境依不同祭典或活动区分为「吉梦」和「凶梦」;梦占是布农族从事任何活动的指引,而吉梦更是他们从事任何活动的信心来源。[9]

卑南族

梦占在卑南语的对应词汇为metia’,该词的原意为「作了梦」。传统上,卑南族在面临重大决定前除参考「断竹占卜」的结果,通常也会进一步解析当时梦境以作参考。通常,人们会挑选梦境中非常态且较吸引其注意的一段作解梦的最优先选择,而且夫妻或亲友间会互相讨论;遇到难以解释的梦境,人们往往会寻求部落中较具智能的人提供意见。

参见

外部链结

延伸阅读

参考数据

  1. . 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 [2017-10-16].
  2. . 博客来. [2017-10-16].
  3. 林翎. 中国的占梦书.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4. . archive.is. 2017-10-16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5. Phimedia. . 原住民族电视台.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中文(台湾)).
  6. . 210.240.125.35. [2017-10-16].
  7. . 210.240.125.35.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8. . 210.240.125.35. [2017-10-16].
  9. .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5-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