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砲臺
四草砲臺,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南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二級古蹟[1]。該建築為清道光年間的臺灣兵備道姚瑩所建的十七座砲臺之一[2],其現存部分現在變成了臺南市鎮海國小的圍牆[3]。
四草砲臺 Sicao Fortress | |
---|---|
鎮海城 | |
![]() 砲臺今貌
| |
位置 | ![]() 臺南市安南區大眾街381號 |
坐标 | 23.018908°N 120.134302°E |
建成时间 | ![]()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關塞 |
參觀費用 | 免費 |
詳細登錄資料 | |
開放 | 全日 |
沿革
因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為強化臺灣的海防,當時的臺灣兵備道姚瑩於1840年修築了俗稱四草砲臺的鎮海城[2],同時也修築了位於安平的安平小砲臺,分別拱衛安平大港之外港「四草湖」的北岸與南岸[4]。
因為創建當時的防務相當急迫,所以最初是用裝沙的竹簍及麻袋等做成的臨時性防禦工事[4],設有30丈(約96公尺)長的護牆、十座砲墩[3]和砲座1500斤二門、1000斤三門、800斤二門,此外在砲墩外挖有暗藏二萬支尖竹籤的壕溝,壕溝外又埋了800個釘桶、800塊釘板與兩萬枚鐵蒺藜[5]:261。後來翌年(1841年)改築在牆腰開有八字形(兩端口大,中央較小)砲洞的石牆,為較為永久的形式[3]。
然而之後隨著駐軍調離、四草湖外港被廢,該砲臺遂因年久失修而坍毀[2]。二次大戰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後,1951年[6]鎮海國小在殘存的牆垣西邊建立校舍,四草砲臺所剩部分便成了學校外牆。1969年,因颱風來襲導致南段牆垣倒塌[3],後來在1977年修復[2]。近年曾再整修,而呈現今天的樣子[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