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
唐鱼(学名:),又称白云山鱼、白云山灯、白云金丝鱼、红翅鱼、红尾鱼、金丝灯、广东细鲫、潘氏细鲫,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
唐鱼![]()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纲 Actinopteri |
目: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 | 鲤科 Cyprinidae |
属: | 唐鱼属 Tanichthys |
种: | 唐鱼 T. albonubes |
二名法 | |
Tanichthys albonubes | |
异名 | |
|
分布
唐鱼由中国鱼类学家林书颜于1932年在白云山发现,一度被认为已经于野外灭绝,至近年才重新于野外发现。[3] 目前分布在广州白云山的小河,以及从化,花都,深圳,汕尾和惠州,唐鱼亦发现于越南北部广宁省下龙流域,在澳洲,哥伦比亚和马达加斯加曾发现水族养殖逃出的个体。2009年陈辈乐与陈湘粦于海南发现新的唐鱼野生族群。[4]
现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等级设为绝迹,并列入《国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而唐鱼的香港种群已灭绝,粉岭的唐鱼发现地亦已建作公共屋邨。
特征
本于鱼体细长呈绿色,身上有一条带蓝色的金黄色条纹,从眼睛一直延伸至尾柄末端,在有红斑的黑斑处结束。背鳍、腹鳍和臀鳍的边缘呈红色,黄色或白色,鳞片有黑边。体长约4公分。
生态
本种是唐鱼属(Tanichthys)的模式种,模式标本产地为广州白云山。多栖息于在淡水溪流。1980年代时曾以为唐鱼已抵抗不了过度伐林引致土壤侵蚀,河流改道,污染以及食蚊鱼等入侵种竞争等环境退化问题而野外灭绝,但其后于2007年在广东从化和增城找到了小群的野生唐鱼。广州水生动物救护中心曾多次进行唐鱼的人工放流。属杂食性,喜群游,性情温和。
经济利用
人工饲养个体常见,为受欢迎的观赏鱼,适合生活于弱酸水中,性情温和,主要活动于水中上层。接受食物很广,可喂食一般干粮或红虫,可与其他大小相近的鱼类混养,容易饲养。雌鱼肥硕夏季可移至室外饲养。可容忍低至摄氏5度的水温。繁殖是以散性卵的方式,人工环境下易繁殖,但应保护鱼卵免受亲鱼吞食。本种在人工养殖下亦繁殖出多种变种。
参考文献
- Cui, K.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10-03-2013].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Xu-Fang Liang; Guo-Zhu Chen; Xiang-Lin Chen; Pei-Qi Yue. . 鱼类环境生物学. 2007-10-11, 82 (2): 177–178. ISSN 0378-1909. doi:10.1007/S10641-007-9286-6. Wikidata Q57073607 (英语)., Wikidata Q57073607
- .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Tanichthys albonubes. FishBase. Version 2011-12.
- New population of endangered White clouds discovered
- 假如一天没有水...保护珠三角的生物多样性
- 香港物种探索第12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猫头鹰出版社. 1996年6月.
相关条目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鱼纲(Pisces,1988年版) | ||||
---|---|---|---|---|
目 | 科 | 中文名 | 学名 | 保护级别 |
鲈形目(PERCIFORMES) |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 黄唇鱼 | Bahaba taipingensis | II |
(SCORPAENIFORMES) | 杜父鱼科 (Cottidae) | 松江鲈鱼 | Trachidermus fasciatus | II |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 海龙科 (Syngnathidae) | 克氏海马 | Hippocampus kelloggi | II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 胭脂鱼 | Myxocyprinus asiaticus | II |
鲤科 (Cyprinidae) | 唐鱼 | Tanichthys albonubes | II | |
大头鲤 | Cyprinus pellegrini | II | ||
金线鲃 (指名亚种) |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 II | ||
扁吻鱼 | Aspiorhynchus laticeps | I | ||
大理裂腹鱼 | Schizothorax taliensis | II | ||
鳗鲡目 (ANGUILLIFOMES) | 鳗鲡科 (Anguillidae) | 花鳗鲡 | Anguilla marmorata | II |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 鲑科 (Salmonidae) | 川陕哲罗鲑 | Hucho bleekeri | II |
秦岭细鳞鲑 |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 II | ||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 鲟科 (Acipenseridae) | 中华鲟 | Acipenser sinensis | I |
达氏鲟 | Acipenser dabryanus | I | ||
匙吻鲟科 (Polyodontidae) | 白鲟 | Psephurus gladius | I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