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话
唐话,历史上是海外唐人街通语,概念类同于唐山、唐人。由于1860年代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雇的美国华工多为大清广东台山县人氏,美国唐人街长期通行的汉语通语为粤语(尤台山话)。[1][2]
清末民初的江南一带的留美学生,多有记载在美国唐人杂货店购物时,因为只会吴语和官话而不懂唐话,而必须与店员用文言文笔谈的情景,较著名的有蒋梦麟(余姚人)在《西潮》回忆约1910年,有一美国唐人街老妇「她问店里的人:这位唐人既然不能讲唐话,为什么他能写唐字呢?」[3]。浦薛凤(常熟人)又记载192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洗衣店「店铺伙计见到同胞,用粤语搭腔,吾俩不甚明了,而吾俩所说国语,他们更不懂。其中一位乃大笑,说了我们听得明白的一句:‘哈!唐人呒讲唐话。’」[4]被斥责「唐人呒讲唐话」是欧美留学生常遇之事。[2]不少留学生感叹广东话在美国的影响力。[5]
参考文献
- 〈关于华侨〉,费孝通。结集于《初访美国》,费孝通(编),1945年初版,202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重印。原文「美国华侨中通行的‘唐话’是台山话,广州话还不算正牌」
- 庸人. . 中华农学会报. 1929, (68): 18.
外洋与在唐代我国交通最密者,为广东与福建两省,其时来中国通商者,有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国。现在闽广两省人,至今尚有诩为大唐人。当时四川罕与外人接触,故无此语。又如广东人之在美国做工者,遇见中国人能说广东话的,便引为同乡,否则常斥以「何以唐人不能说唐话」。
- 〈美国华端口〉,收录于《西潮》,蒋梦麟,1959年初版,2000年再版。
- 《浦薛凤回忆录·上:万里家山一梦中》,浦薛凤,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初版,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86页
- 《广东人操纵中国城》,《中外影讯》1946年第7卷第36期. 原文「反正我到了美国就感到广东话的重要,这里唯有广东话才是中国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