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辛托·艾斯奇維
哈辛托·艾斯奇維(西班牙語:,1595年12月30日—1633年8月9日[1][2][3]:12),又譯作愛斯基委[3]:12[4]:18、艾基水[5]、耶士基佛[6]。是一位道明會的西班牙神父,臺灣西治時期到臺灣北部傳教,並是第一位走出西班牙人堡壘到原住民各社傳教的神父[2]。他並利用羅馬拼音來拼寫「淡水語」教導各地兒童讀寫[3]:12。編有《淡水語辭彙》,並翻譯《淡水語教理書》,此外還在1632年設立「神學院」(學林)[4]。後來在前往日本傳教途中,遭到船員殺害[3]:12。
他在1632年所寫的〈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註 1]內容豐富,成為研究西班牙在臺歷史必然提及的重要文獻[2]。
生平
艾斯奇維神父於1595年出生於西班牙阿拉瓦省的維多利亞,18歲時加入道明會,之後被選派至巴利亞多利德省的聖格雷戈里奥神學院進修[3]:12[2]。
他在1626年前往菲律賓,在聖多默神學院講授神學[3]:12。此外他在馬尼拉時,還向日本籍的神父Santa Maria學習日語[2]。之後他為了前往日本傳教,先於1631年夏來臺等待機會赴日[2]。艾斯奇維來台時,正臨狂風暴雨,他最初在雞籠港灣的社傳教,建立教堂,接著又在社建立教堂,促使該二敵對的社群和平相處,進而將之轉化成教徒[3]:12。在雞籠建立兩座教堂後,他奉命前往西班牙人在淡水的堡壘,他住在堡壘旁的草寮,離開堡壘至鄰近村社傳教,著述當地語言的文法書和語彙書。相傳當地原住民憑著鳥占同意他興建教堂,接著勸服附近的Senar社(位在淡水河口北側的社群,距堡壘一里格),興建玫瑰聖母教堂()[3]:12,開創了天主教在雞籠、淡水地區的傳教規模。[2]
1632年,艾斯奇維到北投()一帶傳教[3]:12。新的神父來到淡水後,他被召喚回雞籠,回到社停留一年,此時他與長官胡安·德·阿卡拉索()合作,募集六千披索銀幣,設立「聖慈悲兄弟會」,在台灣周遭傳教地域從事慈善事業,並提議設立學校,教育各地小孩讀、寫,宣揚教理。[2]同年他建議在臺灣設立神學院,培養傳教士[3]:12[4]:18。
1633年春,他被派往日本傳教,與方濟會傳教士從雞籠港搭乘漢人船隻前往日本,途中於8月9日、10日之間遭到船員殺害[註 2][3]:12[5]:331[2]。
註釋
參考來源
- Maximiliano Rebollo, OP. . DB~e: Real Academia de la Historia. Ministerio de Ciencia e Innovación, Gobierno de España. 2018 [202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西班牙语).
- 陳宗仁. . 《臺灣文獻季刊》. 2010-09, 第61卷 (第3期): 1-34頁 [民國99年9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騰邑文化編輯部. . 零極限文化. 2013-03. ISBN 978-986-89318-0-0.
- 劉寧顏(總纂)、李雄揮、程大學、司琦.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04-15. ISBN 957-00-2025-3.
- 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 . 由那瓜(Nakao Eki)翻译. 南天. 2008-12. ISBN 978-957-638-711-1.
- 翁佳音、黃驗. 初版六刷. 遠流. 2019-10-25. ISBN 978-957-32-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