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比人

哈比人英语:),是托尔金奇幻小说中出现的一种虚构民族,体型娇小为其特色,但并非现实世界的矮人侏儒

哈比人
一个哈比人。
别名半身人
活动范围夏尔、布理格拉顿平原
「」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台湾
中土大陆
的种族
埃努
精灵
人类
矮人
哈比人
树人
巨鹰
半兽人
食人妖
恶龙
其他

据作者所述,哈比人是人类的变种[1],或是人类的分支[2],但哈比人坚信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哈比人居住在中土大陆西北的夏尔及布理等地。哈比人在小说《哈比人历险记》里首次登场,并且在《魔戒》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精灵宝钻》里亦稍有提及。

特征

外观

托尔金在《魔戒》里说道,哈比人身高约两至四尺(0.6米至1.2米),平均身高为三尺六吋(1米)。哈比人的性格趋向单纯,在1938年,他去信给美国籍的发行人,指哈比人有「精灵般的尖耳」。托尔金是这样形容哈比人的:

「我以英国人的观点和想像力画了一幅普通人类的画像:肚子略胖,矮人的双脚。圆而色意的脸孔、耳朵略圆;弄得高高的头发。从脚踝以下的脚掌长有棕色的毛发,身穿卡奇色的绒裤,格子式的背心,橙色的外衣,深绿色的兜帽及斗篷。」[3]

在其他的描述里,托尔金写哈比人穿戴鲜色的衣裳,特别是黄色及绿色。现今(托尔金小说里),他们的性格单纯,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很让人惊奇。哈比人的投石及投掷能力非常强。

哈比人的双脚长满卷曲的毛发(通常是褐色,和头发一样),脚下的皮肤坚韧,故大部分哈比人都不穿鞋子[4]:38。哈比人很享受单纯的生活。哈比人到33岁才被视为成年,55岁才是中年。

饮食

哈比人能够一天吃七餐(当中并不包括点心[lower-alpha 1]),即早餐第二顿早餐午前茶点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他们爱吃简单的食物,如玉米面包、红肉、小蕃茄及猪味芝士,对蘑菇有接近着魔似的爱好,爱喝啤酒,通常都在酒吧内喝酒,与英国的乡人相似,这是托尔金从乡人那里而得的灵感。

吸烟

哈比人酷爱吸食古老[lower-alpha 2]的烟草,这应是哈比人热爱园艺植物的一种体现。

住所

夏尔哈比屯的一个哈比人洞穴。

哈比人居住的地区名为夏尔,不禁会让人想起英国的(Shires)。一些哈比人居住在洞窟内,一般都在山坡、山脚的地方创建这些洞窟。第三纪元末,哈比人开始居住在砖屋或木屋,一些历史悠久的夏尔人依然居住在老式的洞窟内,如袋底洞大斯迈尔(Great Smials)。多数的哈比人建筑都是圆拱形的门窗,这种建筑特点更适合隧道式的寓所。

生日礼物

哈比人在生日时有一个传统,就是在生日当天派发礼物,取代了接收礼物[lower-alpha 3]。哈比人以「马松」(mathom)来形容一些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经常被用作生日礼物送出去,或收藏起来。

以哈比人的身形来说,他们的脚掌颇大。这也许可突显哈比人的外观,托尔金以此作为哈比人的特征。勒得布兰兄弟(Brothers Hildebrandt)的插画及彼得·杰克逊的电影都突显出这个特点。

本源

在托尔金小说的文本里所述,哈比人和人类明显地有所关联,被认为是人类的分支。不过,哈比人的早期历史因数据不足而无从得知。哈比人承认,他们在一些习惯上与一些地区的人类有关联,如布理(Bree)。

托尔金作品里的角色相信哈比人与人类是两个独立的民族,但托尔金清楚地指出哈比人确实是人类的分支。哈比人和「大家伙」的关系远较矮人和精灵来得亲密。哈比人和人类都是伊露维塔孩子。哈比人被赐予人类的禀赋,与人类一样有寿命的限制。哈比人史麦戈后来在至尊魔戒的影响下失去了人类的禀赋,比尔博·巴金斯也变得瘦弱。人类及哈比人都不会永生,所以两者在这方的特征相似。

动画版的《王者再临》里,甘道夫被问及当人类主宰世界时,哈比人会怎样。甘道夫答道,梅里皮聘显著地较其他哈比人高,他说这个趋势会持续,通过两族通婚,直至哈比人和人类再也没有分别

哈比人

缩略图|哈比人皮瑞格林·图克的三位姐姐,波尔、平珀诺和波纹卡。|224x224像素

历史

哈比人源于幽暗密林迷雾山脉之间的安都因河河谷。据《魔戒》所述,哈比人与人类的血统关系已不可稽考。那时共有三支哈比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及性情:哈富特人(Harfoots)、斯图尔人(Stoors)及法洛海德人(Fallowhides)。哈比人还在安都因河河谷时,与洛汗人的祖先伊欧西欧德人的聚居地很接近,哈比人和伊欧西欧德都有接触,故一些古老的哈比人名及语言都引自洛汗语。

《哈比人历险记》里的哈比人是指三族里人数最多的哈富特族,他们居住在迷雾山脉山坡的洞穴里。斯图尔族是人数第二多的,他们的身高更矮,喜欢水,擅长游泳及造船,居住在格拉顿平原,那里是格拉顿河汇合安都因河的地区(他们与雄鹿地的哈比人相似,雄鹿地的哈比人可能是斯图尔人的后裔)。法洛海德族是人数最少的一族,他们喜爱冒险及居住在迷雾山脉的林地,体形较高大(这在后期很罕见,被认为是怪人,图克及烈酒鹿家族是法洛海德人的后裔)。

第三纪元1050年,哈比人决定要横越迷雾山脉,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索伦在幽暗密林的力量增强,当时索伦正在搜索至尊魔戒。哈比人以不同的路线越过迷雾山脉,终聚居在布理登兰德及狂吼河(Mitheithel)和烈酒河(Baranduin)一带,三族之间的区别已不太清晰。

第三纪元1601年(夏尔历1年),两名法洛海德人兄弟马丘(Marcho)及布兰寇(Blanco)得到亚尔诺国王的准许,可横渡烈酒河,居住在河的另一厢。许多哈比人都跟随他们,他们放弃了许多的领土。在第三纪元末,仅有布理反周围一些村庄仍有哈比人居住。哈比人在烈酒河西厢所创建的新领土,叫夏尔(Shire)。夏尔及周边的地区都属于伊利雅德

原本,哈比人在名义上效忠亚尔诺国王,哈比人只须承认王国的领地、招待使者及修建桥梁道路。对抗安格马佛诺斯特战役爆发,哈比人的一支弓手向亚尔诺增援,但并无相关的战争记录。战事结束,亚尔诺王国被摧毁,国王已不存在。哈比人选出哈比人统领(Thain),作为哈比人的首领。

首任哈比人统领是布卡(Bucca),他是老雄鹿家族的创始人。后来,老雄鹿家族渡过烈酒河,聚居在雄鹿地,其家族遂改称为烈酒鹿。烈酒鹿的长老成为雄鹿地的首领。由于烈酒鹿家族离去,图克族的长老遂被选为统领(皮聘是统领的儿子,后来皮聘也成为哈比人统领)。哈比人统领负责监督哈比人议会,并有权召集军队,但夏尔长久处于和平状态,统领仅是一个架空的形式而已。

此外夏尔哈比人的领导还有「夏尔市长」,其主要职务是主持哈比人的各个宴会,以及兼任邮政总局局长和警察总长的工作。

第四纪元,哈比人的数量减少,他们的身高进一步萎缩。不过,《魔戒》的序言「有关哈比人」指出,哈比人依然存活下去[5]

创作及词源

小说中哈比人亦被称为「半身人」,这是因为他们娇小的身形所致。哈比人对于这称呼却有点反感,他们不认为哈比人是任何事物的「一半」,故他们不会以半身人自称。「哈比人」的语源亦很有意思,对托尔金来说,很自然会联系到德语hob,意指「细小」,但这词出现的年代是在十三世纪,以托尔金的标准来说,这太迟了。因此,他以古英语hol-bytla作为哈比人的语源,意指「洞窟居住者」。

通用语里的哈比人名称实际为Kuduk,是由洛汗语的kûd-dûkan而来。托尔金扮演红皮书的译者,把Kuduk“翻译”成了Hobbit,而形式上更加古老的kûd-dûkan如同其他洛汗国的词汇一样处理成了古英语的Holbytlan(建穴者)衍生出来。

据托尔金所说,哈比人这词衍生出《哈比人历险记》这个故事。当1930年代的某日早晨托尔金正在批阅学生的试卷时,他在一张空白的考卷纸上写道:「一个哈比人居住在地下的洞穴里」,于是,故事便从此展开,他自己也惊讶那个哈比人从何而来,决定用它写一个故事[6][7][8][9]。他相信他是受辛克莱·刘易斯在1922年的小说《巴比特》启发,故事是讲述中产阶级的心态。

托尔金曾说哈比人让他「倍感亲切」,他还表示:「哈比人就是英格兰的乡村居民,我让他们身材矮小是为了反映他们想象力的贫瘠,并不是说他们缺乏勇气和潜在的力量」[10]。此外托尔金还觉得他自己跟哈比人很像,他在1958年10月一封给学者德博拉·韦伯斯特·罗杰斯的信中说[11]:33

「其实除了身高体型,我根本就是哈比人。我喜欢花草、树木和传统的农田景色,我抽烟斗,喜欢粗茶淡饭(但不爱冰箱里的隔夜饭)……我也喜欢花俏的背心,甚至在单调无趣的现在,我也照穿无误。」

改编

音乐剧版本《魔戒》里的佛罗多。

2011年开拍的魔戒前传电影《哈比人电影系列》,分为三部分别于2012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3日以及2014年12月17日上映。

其他用法

哈比人是托尔金作品特有的商标,其他的名字、地名等也是,故《龙与地下城》及其他奇幻作品将哈比人及类哈比人的种族称为半身人

自1976年起,「哈比人」一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正式收录[12]

2004年,在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佛罗勒斯人的化石,发现者将它们称为哈比人。对于这是否一种已灭绝的人类曾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患了小头畸型(Microcephaly)。

参见

注释

  1. 就像比尔博的「种子蛋糕」
  2. 中土大陆是史前地球的构想
  3. 不是所有哈比人的社区都流行这种习俗,咕噜便曾要求至尊魔戒作为生日礼物

参考

  1. 托尔金着 《名称指南》
  2. 卡本特、克里斯托夫·托尔金编 《托尔金的信件》 波士顿:霍顿·米福林 ISBN 0-395-31555-7
  3. 《托尔金的信件》第27号。这具体地描述比尔博·巴金斯
  4. 杨博一、马季. .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4年12月. ISBN 7-5387-1895-8.
  5. 托尔金着 《魔戒首部曲:魔戒再现》(1987年) 波士顿:霍顿·米福林 「有关哈比人」 ISBN 0-395-08255-2
  6. 姜妍. . 新京报网. 2014-03-01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7. . 搜狐文化. 2012-12-18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8. . 国际在线. 2004-02-17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2).
  9. 麦可·怀特. . 台北: 联经. 2002年10月. ISBN 957-08-2512-X.
  10. . 易文网.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11. 希莉娅·蓝·强森. . 台北: 高宝国际. 2013年6月. ISBN 978-986-185-847-0.
  12. 魏锡宾. . 自由时报电子新闻网. 2003-04-02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哈比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