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英

吴美英),香港粤剧演员,原名潘桂妹。籍贯番禺,出生地点香港。自1994年11月至今,她是鸣芝声剧团的合约花旦,曾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日本、中国、新加坡、澳门等地演出。

吴美英
女演员
本名潘桂妹
英文名May
昵称古典美人 林家声御用出端口花旦
籍贯广东番禺
出生香港
职业粤剧演员
父母吴尚英
出道日期60年代末

她是2015年林家声寿宴中四名花旦之一。[1]

她曾经参与大型粤剧交流演出,如在第三十四届香港艺术节2006中, 她和盖鸣晖演过《龙凤争挂帅》和《俏潘安》,[2]2008纽约香港节演出《牡丹亭惊梦》,《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等,[3]又在第二十四届澳门国际音乐节2010和盖鸣晖演出精华版粤剧《紫钗记 》。[4]同时也经常为东华三院及香港公益金等慈善机构筹款演出。

简历

吴美英出身於戏剧世家,养父[5]:278吴尚英是粤剧生角演员,叔父吴汉英是武生。[6]:4她初时师承许君汉师傅学习古典[7] 舞蹈,并且随他在夜总会献艺。及后跟随父亲学南派粤剧,唱功师傅是廖森,北派师傅是许君汉。

60年代末吴美英初出道时,在澳门[8]赌船 (俗称贼船)演粤剧,做二帮花旦。三个月后便升上正印花旦。[6]:5 回港后,她曾在启德游乐场粤剧场和阮兆辉梁汉威等拍档演出。

70年代中期,随陈好逑(逑姐)走端口美加。[9] [10]

1975年,她自组大英华剧团,伙拍文千岁[11]名剧《白龙关》是她与文千岁、梁醒波的开山剧目。[12]

班政家黄炎、林家声任冰儿(主会指定帮花)提携1978年4月28日任「觉先声剧团」正印花旦演茶果岭神功戏;1979年任「家美剧团」正花,主会又指定梁醒波[13]鸭脷洲神功戏;之后还有多次和声哥共结台缘。香港声迷俱乐部会刊「逸林」内的林家声粤剧年表有详细记载。

70年代,吴美英与梁汉威多次到新加坡演街戏(即神功戏)。也曾在新加坡新世界百老汇台和牛车水人民剧场演出。[14]70年代至80年代,她跟梁汉威合作最多,在启德游乐场、新加坡、汉英粤剧团演过很多剧目。

1981年1月1日至22日,[15]随「林家声剧团」到新加坡演出25场;1993年9月17日随「颂新声剧团:林家声艺术精选汇演」[16]:358-372美加演出24场。1980至1993年间,两度与林出端口演出,在2015年1月的82岁寿宴上,林称吴是他的「出端口花旦」。[1]

从艺五十年,自1994年11月加盟鸣芝声剧团至今,她和盖鸣晖无间断拍档了廿三载,创粤剧生旦合作记录。

演武场戏

初出道时,她是专工刀马旦行当,以武打见称。出道不久,便得到伶王新马师曾另眼相看。伶王反串演「穆桂英」,给她担任穆瓜一角,同场演出,让吴美英有机会观看他穿大靠的台步,领悟个中窍门。[17]

《扎脚刘金定斩四门》是吴美英当年的耍家戏。至于她的大靠戏,《粤剧曲艺月刊 1997年 第42期》曾有此形容:「穿上大靠的吴美英,身段轻盈,圆台妙美。背旗扎实稳重,很有气派」。

2001年9月,鸣芝声外借吴美英给春晖剧团与阮兆辉演出《红菱巧破无头案》、《白蛇传》、 《扎脚刘金定斩四门》、 《白龙关》及《英雄掌上野荼薇》。她在这五出戏大显身价,因为都是她的拿手好戏。[18]:51

《戏曲品味》第12期有以下评论:「……她的《红菱巧破无头案》本已驰名,原来真的不愧为全行演此剧花旦之冠,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白蛇传》中,刀马旦本色表露无遗,以她现时的年龄演来这般出色,可见内底之扎实,《刘金定斩四门》亦显露出她的一流踩𫏋功,……」[18]:52

初次反串

2002年11月22至28日,鸣芝声十二周年在新光戏院演出时,《凤阁恩仇末了情》一剧中,盖鸣晖饰演郡主,而吴美英则反串文武生。文武生花旦身分互调,一新耳目。[19]

演文场戏

鸣芝声剧团一向的演出都以文场戏为主。擅长武打戏的吴美英,初加入时,很努力去学习如何演绎文场戏,尤其是苦情及凄凉的桥段。[6]:5

这23年内她演出的剧目主要是任白戏宝、林家声名剧和李居明的新编剧,如《蝶海情僧》、《聊斋惊梦》、《俏孔明》、《相如追梦》、《英烈孔雀王》、 《花海红楼》和《汉王天娇》等。

摔倒受伤

2015年2月23日,吴美英演出《聊斋惊梦》,在第三幕「焙衣诱情」时出意外。生旦一起摔倒,盖鸣晖伤右手韧带,吴美英则右脚严重骨裂,镶上七颗螺丝钉接骨。伤患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全复原。[20]

影音作品

邓寄尘灌录黑胶唱片《呆佬拜寿》、《阿福行正桃花运》、《后母教女》、《串烧谐趣粤曲》。她亦曾与尹光合作《娥姐买粉果》(1979)、《夫妻相敬》(1980)、《求你将将就》(1980)、《赌徒世家》(1981)、《大笙地》(1981)、《新潮光绪皇夜会珍妃》(1981)、新潮谐趣歌剧《天子风流宰相娇》(1982) 及《新潮游龙戏凤》(1982)。

早期的唱片还有《桃花扇》(合唱:梁汉威、梁醒波 1975)、《信陵君》(合唱:文千岁 1976)、《文天祥之舍身赴义》(合唱:文千岁 1976)、《步步高升》之祝婚曲和祝寿曲(合唱:文千岁 1978)、《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幽媾冥誓》(合唱:文千岁 1979)、《游龙戏鳯》 (合唱:文千岁 1981)、《玉钗盟、阳关别》(合唱:文千岁 1982)、《神女会襄王》(合唱:林家声 1982)、《凤阁恩仇未了情》(合唱:文千岁 1983)、《蔡锷与小凤仙》(合唱:梁汉威 1983)等等。

和盖鸣晖合作的粤曲专辑CD及粤剧卡拉OK VCD/DVD之多创记录。此外,她也曾同罗家宝彭炽权梁耀安等录制粤剧影音产品。上述的唱片和录像可以在YouTube/Tudo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找到,但画面不清。

在2013年成为粤剧发展基金顾问委员会之成员,两年一届,至2017年7月止。[21][22]

香港八和会馆第廿二届(1984 – 1986),第廿五届(1990 – 1992)及 第廿六届(1992 - 1994 )理事。

电视节目(TVB)

参考数据

  1. 明周. . 明周 (香港: OneMediaGroup). 2015-01-24 (中文).
  2. 2006年香港艺术节。
  3. 香港鸣芝声剧团10/11皇后剧院公演。
  4. 第二十四届澳门国际音乐节。
  5. 沈秉和、程美宝 (编). . .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11月1日.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20154307.
  6. 素云, ["戏曲品味第7期"], 懿津出版企划公司, 2001 6月.
  7. . 南洋商报. 「香港公主艺术团」成员包括「颂新声」花旦李碧霏, 吴美英是男花旦吴惜衣的姪女等等。. 1966年12月19日: 第20版.
  8. 沈秉和、程美宝 (编). . .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11月1日.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20154307.
  9. . 醒华日报. 1975年10月6日「联侨剧社」,「钻⽯剧团」合演者为林锦堂梁汉威关海山张醒非、陆宝珠、张日文、刘永全(音乐)、任大勋(武打)等等。. 1975-10-6: 10 [2023-09-12].
  10. 退职娱记. . 时代周报(加拿大安大略省). 1985年6月14日: 第C7页.
  11. 香港当代粤剧人名录。
  12. 马龙, ["粤剧曲艺月刊第112期"], 邓氏兄弟资料研究出版公司, 2003.
  13. 1979年1月23日香港《华侨日报》,第7张,第4页。
  14. 许永顺. 1 初版. 新加坡: 许永顺工作厅. 2006 9月: 77,81 & 82 (中文).
  15. 冯思风. . 南洋商报. 吴美英北派开打, 颇有变化, 做手方面, 水袖运用, 还没成熟。. 1981-1-10: 50.
  16. 陈小梨 (编).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3年. ISBN 9789620448935.
  17. 东周刊. . 东周网【东周刊官方网站】 Eastweek.com.hk.
  18. 宇轩, ["戏曲品味第12期"], 懿津出版企划公司, 2001 11月.
  19. 红菱, ["戏曲品味第24期 p.22"], 懿津出版企划公司, 2002 11 月.
  20. 成报. . 成报 (香港: Sing Pao Media Enterprises Limited). 2015-03-07 (中文).
  21. .
  22.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