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63线
台63线,又称中投公路(英语:),为台湾一条联系台中市及南投县之省道公路,旧称中投快速公路。北起台中市南区,南至南投县草屯镇,全长19.023公里[1]。
中投公路 | |
![]() 台63线及台63甲线之路线图 | |
道路 | |
管理方 | |
道路总长 | 19.023公里(11.820英里) 1条支线 |
启用时间 | 1998年1月1日 |
历史 | 2003年1月17日最近一次通车 |
设施 | 一般交流道:9个 平交路口:11个 |
限制 | 车速限制:最高50~70公里每小时 |
其他称呼 | 中投快速公路(旧称) |
| |
起点 | 台中端(台中市南区) |
![]() | |
终点 | 草屯端(南投县草屯镇北投) |
公路系统 | |
台湾省道 |
概述
台63线起自台中市南区忠明南路与台3线国光路路口,以地下道穿越国立中兴大学的校地后,随即往南转向五权南路,而后于顶桥东巷路口附近开始高架化往南而行,续经大里区、雾峰区。跨大里溪后可经中投交流道连接国道三号相交,跨乌溪大桥后于南投县草屯镇境内经草屯一交流道连接省道台63甲线、草屯二交流道与台14线芬草路相交,末至南投县草屯端与台14乙线碧兴路相接结束,可沿台14乙线碧兴路一段往南行驶接台76线,为高架与平面道路共构的快速道路。台63线不仅是台中市与南投县两地的联系道路,也是全台第一条通车的快速公路。高架路段沿线均有平面道路可供汽车、机车与慢车行驶,台中市境内为中投东路(北上方向)、中投西路(南下方向)与南投县境内墩煌路。
台63线原规划为中投快速公路,当时负责设计与建造单位为台湾省政府住宅及都市发展处。后因高架路线路面起伏较大、加减速车道不足,造成速限仅60~70km/h,未达快速公路标准。2006年7月1日起,配合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正,公路总局将台63线快速公路于快速公路系统中除名并重新检讨其定位,目前归类在省道中的联系公路,并非快速公路。惟台63线仍然属于「管制出口道路」(封闭式道路)及「高架道路」。
交流道

中投公路高架路段起点
台63线路线设施里程一览表 | ||||||||
标志 | 里程 | 名称 | 顺桩预告 | 逆桩预告 | 形式 | 通车日 | 衔接道路 →联系地区 | |
---|---|---|---|---|---|---|---|---|
出口 | 0.0 | 台中端 | 中投公路起点 | 潭子 丰原![]() 大里 雾峰 公路终点 | 直接式 | 1998年1月1日 | ![]() →南区、台中车站 | |
0.0~0.8k地下道 | ||||||||
![]() | 0.8 | 兴大路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中兴大学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兴大路 →南区、国立中兴大学 | |
![]() | 1.0 | 五权忠明平交路口 | 国立台湾美术馆![]() ![]() | 国立台湾美术馆![]()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五权南路、忠明南路 →南区、国立台湾美术馆、高铁台中站、台中车站 | |
![]() | 1.2 | 南和路88巷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南和路88巷 →南区 | |
![]() | 1.4 | 高工路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大里 雾峰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高工路、大明路 →南区 | |
![]() | 1.6 | 五权南一路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五权南一路 →南区 | |
![]() | 1.7 | 平交路口 | 公路总局养护起点 | 公路总局养护终点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无名道路) →南区 | |
1.8 | 东兴路 | 大里市区 东兴路 | (仅南出北入) | 半套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大里区 | ||
1.8K 高架路段起点 | ||||||||
出口 | 2.6 | 大里一 | 大里市区 德芳路 | 大里市区 德芳路 | 分离式简易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文心南路⇒ ![]() 德芳路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大里区、南区 | |
出口 | 3.9 | 大里二 | 大里市区 大里路 乌日 | 乌日 大里市区 大里路 台中软件园区 ![]() | 分离式简易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大里区、乌日区、台中软件园区、高铁台中站 | |
4.7K~5.9K | ||||||||
出口 | 7.0 | 中投 | 雾峰市区 ![]() | ![]() ![]() 921地震教育园区 | 分离式简易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衔接 ![]() 2003年1月17日 (衔接 ![]() | ![]() ![]() ![]() ![]()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雾峰区雾峰市区、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 | |
出口 | 10.1 | 丁台 | 丁台 北势 | 北势 丁台 | 分离式简易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雾峰区丁台 | |
出口 | 12.4 | 万丰 | ![]() ![]() | ![]() ![]() | 分离式简易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侧车道:中投东、西路 →雾峰区万丰、 ![]() | |
13.8K~14.8K | ||||||||
出口 | 14.8 | 草屯一 | 草屯市区 | (仅南出北入) | 半套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侧车道:墩煌路 →草屯镇草屯市区 | |
出口 | 16.7 | 草屯二 | ![]() ![]() | (仅南出北入) | 半套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 侧车道:墩煌路 →草屯镇草屯市区、芬园乡、 ![]() | |
17.4K 高架路段终点 | ||||||||
17.4 | 墩煌路 | (仅北出南入) | 芬园 草屯市区 | 半套钻石型 | 1998年1月1日 | 侧车道:墩煌路⇒![]() →草屯镇草屯市区、芬园乡 | ||
![]() | 17.5 | 墩煌路220巷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墩煌路二段220巷 →草屯镇石头埔 | |
![]() | 17.8 | 投4线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 →草屯镇石头埔 | |
![]() | 18.5 | 墩煌路139巷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墩煌路一段139巷⇔墩煌路一段168巷 →草屯镇北投 | |
![]() | 18.7 | 墩煌路116巷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墩煌路一段116巷 →草屯镇北投 | |
![]() | 18.9 | 北投路平交路口 | 不适用 | 不适用 | 平交路口 | 1998年1月1日 | 墩煌路一段25巷⇔北投路 →草屯镇北投 | |
出口 | 19.023 | 草屯端 | ![]() ![]() ![]() 公路终点 | 公路起点 | 直接式 | 1998年1月1日 | ![]() ![]() →南投市、芬园乡、 ![]() ![]() |
支线
甲线
中投公路草屯支线 | |
![]() 台63线及台63甲线之路线图 | |
道路 | |
管理方 | 交通部公路总局 |
道路总长 | 2.193公里(1.363英里) |
启用时间 | 1998年1月1日 |
限制 | 车速限制:最高60公里每小时 |
其他称呼 | 新丰路 |
| |
起点 | ![]() |
终点 | 南投县草屯镇草屯市区 |
公路系统 | |
台湾省道 |

台63甲线南投草屯路段
台63甲线,又称中投公路草屯支线,位于南投县草屯镇,路名为新丰路,为台63线唯一支线,全线均为平面道路。 北于中投公路草屯一交流道自主线分岔出,南接台14线草屯镇博爱路(市区),全长2.193公里[1]。
- 行经行政区域
全线均位于南投县境内。
乡镇 市区 |
地点 | 里程 (km) |
交会道路 | 备注 | |||
---|---|---|---|---|---|---|---|
草屯镇 | ![]() | 0.000 | ![]() | 公路起点 台63线仅设南出北入 | |||
番子田 | - | 投1-1线 | |||||
新 | - | (地区道路) | |||||
- | |||||||
草屯市区 | - | ![]() | 投3线终点 | ||||
2.193 | ![]() | 公路终点 |
车道数及速限
- 主线
路段 | 车道数 | 速限 (km/h) | |||
---|---|---|---|---|---|
南下 | 北上 | 双向 | |||
台中端~1.8K | 2 | 2 | 4 | ![]() | |
1.8K~大里一交流道 | 3 | 3 | 6 | ![]() | |
大里一交流道~草屯一交流道 | |||||
草屯一交流道~草屯二交流道 | 2 | 2 | 4 | ||
草屯二交流道~草屯端 | 3 | 3 | 6 |
- 甲线
路段 | 车道数 | 速限 (km/h) | ||
---|---|---|---|---|
南下 | 北上 | 双向 | ||
全线 | 3快+1慢 | 3快+1慢 | 6快+2慢 | ![]() |
相关信息
参考数据
- (PDF).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