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为唐宋两代改革文章体裁的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扭转写作骈文的风气,改为学习三代两汉的古文。
唐朝的骈文过度要求排比、对偶、用典以及格律,缺乏实用价值,于是唐初陈子昂、张说等人开始提倡复古的言论,同时期的文人,例如李华和萧颖士等也开始排斥骈俪浮华的风气,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时期。
唐代
兴起原因
自魏晋南北朝骈文大行,文风绮靡,侧重形式,忽略内容,须恢复秦朝、汉代的古文,即古代的散文。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提倡诗文复古改革,为韩、柳的古文运动作好准备,为古文运动之先驱,而韩愈、柳宗元正式开始。
安史乱后唐朝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故韩愈、柳宗元主张古文运动以移风易俗,巩固王室。当时佛、道二教盛行,不事生产,韩愈以捍卫儒家道统为己任,以古文排斥佛老。
酝酿期
初唐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萧颖士和李华提出「宗经」、「说道」和「尚简」;韩会和柳冕提出文章的教化作用,独孤及提出「文师两汉」,梁肃教人要「敦古风」,元结主张为文「救世励俗」,都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作准备。
韩愈、柳宗元
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加入从事古文写作,由于有理论有创作,故有成就。附和者有李靓、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韩愈有自信,百折不回,
韩愈主张思想复古、文学复古,以复古道为目的,复古文为手段,而所谓「道」,是指儒家的道。韩愈在继承的基础上,亦有所创造和革新,主张学古文「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
柳宗元论文意见,与韩愈不尽相同,但反六朝与复古的观点却一致。柳宗元所谓的「道」,比韩愈更广泛。柳宗元散文创作成果斐然,是古文运动有力的支持者。
宋代
兴起原因
骈文在宋初再度流行刺激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复兴。韩愈、柳宗元以后唐代散文衰落,李翱过于重道,但他的文章不足以继续领导风气;皇甫湜则使散文走上怪僻艰涩之途。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专事雕章琢句,六朝风气又盛行起来。宋初文风绮靡,文人多写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骈文。宋真宗时,西昆派更重视雕章丽句。另一方面,宋代尊王攘夷思想与哲理风气兴起,也是推动古文运动盛行的因素之一。
发展
宋代古文运动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的鼓吹者有石介、柳开、孙复、穆修、尹洙和王禹偁,主张有明道、致用、尊韩、重散体及反西昆体五点。
第二阶段以欧阳修为领导者,主张文道并重,先道后文,除理论外他还有优秀的作品,支持者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及曾巩,最终使古文运动走向成功。
影响
宋代古文运动阻遏纤巧绮靡文风的流行,反对艰涩怪僻,创建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使散文更具表达力和生命力。宋代古文运动并主张文道合一,创建古文的正统地位,也影响了散赋。古文成为文章正宗,直至清末。
注释
- 东英寿:《复古与创新》,页110。
参考书目
- 佐藤一郎着,赵善嘉译:《中国文章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副岛一郎着,王宜瑗译:《气与士风——唐宋古文的进程与背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东英寿着,王振宇等译:《复古与创新——欧阳修散文与古文复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坂田新着,张季琳译:〈诗之序议考——关于古文复兴运动的另一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