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镇

南浔镇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辖镇[1],也是该区政府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辖区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11.93万人(2007年)。

南浔镇
Ne Zin Tzen(吴语
Nánxún Zhèn(汉语拼音
摄于2017年5月
摄于2017年5月
坐标:30°52′10″N 120°25′12″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南浔区
语源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
村级区划单位数
面积
  总计141.3 平方公里(54.6 平方英里)
人口(2007)
  总计11.93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33 05 03 100
电话区号+86 (0)572
毗邻织里镇
双林镇
练市镇
七都镇江苏
震泽镇江苏

南浔镇自南宋淳祐季年(1252年)建镇至今已有758年历史,因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附近,历史上也曾划归苏州管辖。南浔水陆交通便捷,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镇内的嘉业堂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藏书最丰富的私人藏书楼。

政区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平江苏州)镇区成为湖州境东之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溪遂称浔溪,属乌程县震泽乡[注 1]。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宁宗(1195年-1224年)朝。南宋理宗时(1225年-1264年)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淳祐季年(1252年)建镇,取「林」、「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并设镇官。

元末张士诚据南浔,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筑城。洪武二年(1369年)拆城修建苏州城。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云:「阛阂鳞次,烟火万家[注 2];苕水碧流,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部,实江浙之雄镇。」 自建镇至清末,一直隶属于乌程县震泽下乡[注 3]

民国初,乌程、归安二县合并成吴兴县,南浔初属吴兴县16-18区,民国16年(1927年)属吴兴县第三行政区(后改南浔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湖州城区设湖州市,郊区设吴兴县,南浔属县管辖。1953年为县直属五大镇之一。1958年10月南浔与东迁、马腰、横街、北里、三长五个乡合并建为南浔人民公社,南浔镇属公社的18个大队之一。1983年由省辖湖州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1986年撤北里乡,归并入镇。1988年,湖州市撤郊区人民政府,南浔直接由市领导。1992年7月,经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镇区为市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历史发展

南宋至明中叶

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朴,行商坐贾之所萃」。淳祐末立南浔镇。此后直至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晚明至清中叶

南浔七里[注 4]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方法,万历(1573年—1620年)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种,制成了三绪丝车等,因而七里湖丝声名鹊起,所产生丝均冠以七里之名。年间,七里丝行销范围除江南外,经明州(今宁波)、广州大量外销日本欧美。南浔经济因此而迅速发展直至繁荣,实乃「江浙之雄镇」[注 5]

晚清

晚清南浔蚕桑、手工制丝业发达,外贸兴旺,百业昌盛,市场繁荣,从性质上说,已是名噪江南的典型商业性市镇,它以生丝销售为主兼有蚕茧原料加工手工业的丝市专业为特色。清末,史家称「整个湖州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将因商业发展而新兴的南浔与传统古老的行政中心的湖州,作了鲜明对比,也概括地表明南浔镇在湖州府的经济地位。

近代,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平天国战乱期间,南浔镇曾遭破坏,丝商富豪避难上海及附近城市。他们在通商口岸和外人接触后,开拓了南浔丝的国外市场。太平天国之乱结束后,外商对南浔丝(或称洋庄丝)需求日多,丝价因而上涨。[2]

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浔人先后摇成丝经,这二次革新,改变了出口「有丝无经」状态,以致对外贸易激增,并促进了缫丝业的大发展。全镇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农民以纺经为业,丝经行最盛时达56家之多。清末民初,丝栈达42家,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21176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13426包,占出口总数的63.396%。“同治九年(1870年)中国蚕丝出口达到五万担。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口超过了十万担。在短短二十年,蚕丝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还是湖州辑里丝。”[3]

七里丝以质优量多,而畅销海内外,南浔经济由此空前繁荣,它以江南蚕丝名镇载誉国际。到清同光年间,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达数百十家,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少则数十万两白银,多则达千余万两白银之巨,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他们除致力发展蚕丝外贸外,还投资盐业、铁路、房地产、典当业、银钱业和现代企业,其范围包括江、浙、皖等地,特别是他们雄厚的商业资本在近代上海商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上海称之为“南浔帮”的商人,其中多数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家族中的成员。他们发家致富后,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以及捐资筑路造桥,兴办教育等社会公益。这些民族资本家,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他们不仅为本地,乃至中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民国时期

这期间,七里丝面临资本主义国家机械丝的严重挑战,虽然从民国元年至23年(1912年-1934年)这二十三年中,七里丝出口平均数占上海出口生丝总数仍然高达38%,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八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七里丝每年出口数量不减,但好景不长,民国18年开始,出口数直线滑落,23年出口数惨跌到300包。抗日战争期间,蚕丝生产又备受摧残,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为南浔经济命脉的丝生产的萎缩,造成市场萧条,农村破产,缺粮严重,民生凋蔽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浔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580万元,比解放初增加了11倍多。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3805.26万元,比1957年增长6.6倍。194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仅为5618.5,亩产193.5公斤。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119.9吨,亩产704.5公斤,分别增长3.4倍和3.64倍。,1949年年产54.2吨,到1977年达到239.2吨,猛增44倍。但由于受到「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当局计划经济的制约,经济建设速度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南浔工业总产值逐年呈滚动式递增,198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3.22亿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其中镇村工业总产值从406.78万元,提高到1亿元,增长了24.7倍。商品零售总额从3334.23万元,提高到1.98亿元,增加了4,9倍。农业总产值从1022万元,提高到1313万元,增长了29%。其中蚕茧从215.2吨,提高到436.29吨,增加了1倍,粮食、油菜生产也连续增长。工业内部结构则起了根本性变化,1988年全镇已拥有工业企业183家,职工2211749人,并形成机电、制革、皮革、制丝、化工为主体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同时,村办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到117家。出口创汇1847.98万美元。全镇储蓄总额增加到4931.29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18倍。

行政区划

  • 南浔镇辖10个社区、38个行政村和567个村民小组(2007年),镇政府驻地位于南浔镇人瑞路388号:
    • 社区:夏家桥社区泰安路社区百间楼社区适园社区辽里社区江南社区辽西社区增山社区马腰社区横街社区
    • 村民委员会(括注村民小组数):堰四(11)、朱坞村(12)、辽西(8)、辽里(15)、浔南(18)、硬长桥(13)、沈庄洋(14)、丁家桥(16)、浔东(17)、联谊(18)、新安(22)、宝山(6)、戴家桥(13)、渔业(2)、辑里(18)、施家浜(10)、屯圩(21)、和睦兜(19)、横街(15)、柏树(20)、永联(17)、迎春(12)、神墩(14)、适溪(22)、息塘(10)、兴隆(15)、三长(8)、灯塔(17)、马嘶(25)、庠上(23)、计家兜(5)、潘港桥(10)、前洪(19)、伍林(14)、杨华(13)、泗洲(15)、南林(10)、马腰(30)。
  • 南浔经济开发区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和279个村民小组。
    • 社区:镇北社区、东迁社区。
    • 行政村:直港巷(26)、方丈港(12)、英雄(10)、富强(29)、浔北(6)、丁家港(21)、同心(20)、李家河(11)、圣驾桥(22)、东迁(32)、东上林(25)、祜村(25)、江蒋漾(23)、洋南(17)。

名胜古迹

  • 嘉业堂藏书楼
  • 小莲庄刘镛的私家园林
    小莲庄
  • 张石铭旧居
    张石铭旧居的精美木雕和法国玻璃窗
  • 南浔张静江故居
  • 刘氏梯号
    南浔张静江故居正厅
  • 求恕里
  • 百间楼沿河古建筑群
  • 广惠宫
  • 通津桥
  • 洪济桥
  • 广惠桥
  • 万奎桥
  • 化成桥
  • 万古桥
  • 垂虹桥
  • 望月桥

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名称年代地址类别图片备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12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南浔区南浔古镇南栅古建筑
5-488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1899—1906年南浔区南浔古镇南西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6-810、7-1973大运河 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浔区南浔古镇
  • 镇区北
  • 南东街
  • 南东街

古建筑

第六批公布京杭大运河,第七批大运河并入并改名为大运河
7-1727尊德堂1877年南浔区南浔古镇东大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3-28洪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南浔区南浔镇洪城村古遗址原分类为古遗址、古窑址及古墓葬,公布时属马腰乡
7-112𬱖塘故道双桥 南浔区南浔古镇东市河古建筑
7-238博成桥苏鲁桥长发桥 民国南浔区南浔镇
  • 沈庄漾村
  • 辑里村
  • 南浔古镇百间楼河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3-10董氏世德堂、寿俊堂明嘉靖年间南浔镇董家弄古建筑
3-12适园石塔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浔镇烈士陵园古建筑
3-13通津桥清嘉庆三年(1798年)南浔镇中市古建筑201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𬱖塘故道双桥子项
3-14洪济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南浔镇东栅古建筑201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𬱖塘故道双桥子项
3-15广惠桥清嘉庆末年(1820年)南浔镇南栅古建筑
5-7张静江旧宅南浔镇东大街古建筑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南浔商会旧址1926年南浔镇南西街代表性建筑
6-18述园快阁南浔区南浔古镇便民路古建筑
6-19颖园南浔区南浔古镇便民路古建筑
6-28刘氏梯号民国南浔区南浔古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子项,丝业会馆与丝商建筑
6-32刘氏求恕里南浔区南浔古镇南西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20庞氏旧宅南浔区南浔镇百间楼古建筑
7-22康王寺桥南浔区南浔镇浔南村古建筑
7-38博成桥民国南浔区南浔镇沈庄漾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7-39红专桥现代南浔区千金镇千金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40南浔粮站总粮仓现代南浔区南浔镇百间楼、南浔镇中心幼儿园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41金锁桥民国南浔区双林镇新街社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7-42南浔天主堂近现代南浔区南浔镇浔东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21钟兴高桥南浔区南浔镇施家浜村古建筑
8-34刘锦藻家族墓民国南浔区南浔镇丁家桥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35长发桥民国南浔区南浔镇百间楼社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8-36大德塘桥民国南浔区南浔镇屯圩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37苏鲁桥民国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8-39西林村大礼堂20世纪70年代南浔区南浔镇南林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40谢子楠墓民国南浔区南浔镇迎春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5张新华烈士故居旧址中华民国南浔区南浔古镇百间楼社区东大街98号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15三川桥南浔区南浔镇马腰行政村古建筑

著名人物

  • 朱国祯
  • 庄允诚
  • 庄廷鑨(?—1655年)
  • 唐元楼(?—1663年)
  • 张颂贤(1817年-1892年),清末巨商。
  • 刘镛(1826年-1899年),清末巨商。
  • 刘锦藻 (1862年-1934年)。
  • 张静江(1877年-1950年9月3日),清末巨商,中国国民党的第二任领导人。

注释

  1. 景德中(1006年),乌程县建震泽乡,辖三十五都至四十三都,浔溪村属湖州乌程县震泽乡。
  2. 关于「烟火万家」之说,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时,史志都有此记述。
  3. 熙宁中(1072年—1073年),震泽乡分上下乡,震泽下乡管四十都至四十三都地,浔溪村地处四十二至四十三都,属震泽下乡。
  4. 吴语中「七辑」同音,故「七里」即为「辑里」。
  5. 史家称:进入明代,“蚕桑之利,其盛于湖”。“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当时,镇境“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蚕桑种植经济的盛貌,而七里丝之畅销,又与蚕桑业、手工缫丝业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镇村经济的繁荣,“江浙之雄镇”为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硏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页86-88。
  3. 《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求良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