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
八堡圳,或称八保圳,位于台湾的彰化县,最早建于1709年,1719年完工,是台湾最早开凿的水圳,也是至今台湾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于该圳是由施世榜筹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浊水溪之水灌溉八堡农田,所以也叫做「浊水圳」,但常被称为「八堡圳」。
八堡圳 | |
---|---|
![]() | |
![]() 八堡一圳 | |
概要 | |
其他名称 | 施厝圳、浊水圳 |
官方名称 | 八堡圳 |
隶属单位 | 彰化农田水利会 |
创立者 | 施世榜、林先生、黄仕卿 |
灌溉区域 | ![]() |
兴建时间 | 1709年 |
完成时间 | 1719年(清康熙58年) |
拦取水源 | 浊水溪 |
兴建费用 | 95万两[1] |
八堡圳取水口 | |
---|---|
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 | |
![]() 左侧引水道分成五闸、八闸之取水口,五闸是流回浊水溪与莿仔埤圳,八闸是原本可流入右侧渠道,但现已封闭;右侧渠道为八堡圳,其水源引自集集拦河堰所截浊水溪水。 | |
位置 | 彰化县二水乡鼻子头段小段25-1、24-44地号(旧地号,重测后为彰化县二水乡八堡圳段248、246地号) |
建成时间 | 日昭和年间 |
官方名称 | 八堡圳取水口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水利设施 |
参观费用 | 免费 |
详细登录数据 |

林先生庙牌楼。
沿革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榜于半线地区(今彰化县)引浊水溪之水筑圳,工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工[2]:18。该水圳从番界浊水庄(今名间乡浊水村)取水,之后在二水鼻仔头截源入圳[2]:18。据说八堡圳开凿初期,引水入圳屡遭失败。相传后来有一位老翁来见施世榜,给予水利图说;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开凿,并以「土工法」施工后,果然成功。圳成之后,老翁拒绝受酬,并不示姓名,只自称「林先生」;后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头建林先生庙以兹纪念。
这条水圳最初名为「施厝圳」,道光年间《彰化县志》以前的文献皆使用此名称[2]:18。水圳落成时该地尚未有「保(堡)」的设置,是日后设立彰化县并在其下设「保(堡)」[注 1]后,才因为灌溉八保(堡)[注 2]之故取名八保(堡)圳。
纪念
二水乡每年举办的「跑水节」就是纪念林先生、施世榜、黄仕卿这三位创建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引水源头
过去只在浊水溪边的「香圆脚水门」引入水源,经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在集集拦河堰兴建后,改由浊水溪集集拦河堰北端进水口取水,经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门」再入原水道。[3][4]
今入八堡圳后分八堡一圳干线长33公里,有支线14条、分线24条;八堡二圳干线长29公里,有支线17条、分线19条。[5]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八堡圳 |
- 集集拦河堰\北岸联系渠道\北岸八堡圳空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经济部水利署中区水资源局 集集拦河堰管理中心
- 八堡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郭弘斌:八堡圳(施厝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二水跑水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