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门庄
内门庄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高雄州旗山郡,庄名取自当地堡里名罗汉内门里简化而来。今高雄市内门区。1934年时有人口10,145人。[1]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行政区划
内门地区在清代属罗汉内门里、罗汉外门里,在1897年5月隶属于台南县蕃薯藔辨务署。1900年11月15日,内门地区分为蕃薯藔辨务署的「沟坪区、中埔区」[2]。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罗汉外门里、罗汉内门里、隶属于「蕃薯藔厅」。1904年2月16日,蕃薯藔厅施行街庄整并,并分为12区[3]。内门地区在此时期的划分如下[4]:
- 观音亭区
- 罗汉内门里:观音亭庄、中埔庄、脚帛藔庄、东势埔庄、木栅庄、内埔庄
- 沟坪区
- 罗汉外门里:莱仔坑庄、沟坪庄
1907年12月8日,阿里关支厅的「沟坪区」划入蕃薯藔厅直辖[5]。1909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十二厅,蕃薯藔厅因此废止,被并入阿缑厅。1910年1月18日,内门地区包含蕃薯藔支厅沟坪区、甲仙埔支厅观音亭区[6]。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乡澚之行政区废除,街庄社改为大字,而上述街庄合并为高雄州旗山郡内门庄,辖域内分为辖域内分为观音亭、中埔、脚帛寮、东势埔、木栅、内埔、莱子坑、沟坪等8个大字[7]。
1904年[3] | 1920年 | 现在 | |||
---|---|---|---|---|---|
堡里 | 区 | 街庄社 | 街庄 | 大字 | 乡镇 |
罗汉内门里 | 观音亭区 | 观音亭庄、桥仔头庄、番仔路庄、埔尾庄 | 内门庄 | 观音亭 | 内门区 |
夏梅休庄、盐水埔庄、番仔盐庄、茄苳仑庄、虎头山庄、乌山脚庄、埤仔墘庄、中埔庄、木栅内庄、中埔头庄 | 中埔 | ||||
脚帛藔庄、竹戈藔庄、田仔墘庄 | 脚帛寮 | ||||
东势埔庄、龙潭庄、石门坑庄 | 东势埔 | ||||
新木栅庄、旧木栅庄、土库庄 | 木栅 | ||||
大草埔庄、乌山坑庄、矫藔庄、内埔庄、三崁店庄、鸭母藔庄、石车庄、客藔庄、牛稠仑庄、茅埔庄 | 内埔 | ||||
罗汉外门里 | 沟坪区 | 大埔庄、莱仔坑庄、白树林庄、田螺堀庄、顶庄、头邦崁庄、石门坑庄、埤渡庄、无尾仑庄、市仔尾藔庄 、浸水藔庄 | 莱子坑 | ||
藤坑庄、沟坪庄、头社庄、柑仔林庄、竹围庄、顶公馆庄、金瓜藔庄、大竹仑庄、王爷仑庄、南势坑庄、红花园庄、韮菜仑庄 | 沟坪 |
区、庄长
- 观音亭区长
- 陈忠修:1910~1920年
- 沟坪区长
- 何发:1910~1930年
- 郭友:1914~1920年
- 内门庄长
- 陈清己:1920~1928年
- 何汪景义:1929~1938年
- 德丸增美:1939~1945年[8]
设施
参见
- 《旗山郡要览 昭和九年》
- . 台南县报. 1900-11-13.
- . 蕃薯藔厅 第13号. 1904-02-16.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 蕃薯藔厅 第174号. 1907-12-08.
- . 台湾总督府报. 1910-01-18.
-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