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慧

余德慧1951年1月10日—2012年9月7日),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心理学教授,被誉为华人心理学大师,打开了人文临床学研究课题,长期关注现象学心理学(Phenomenology)、生死学、人文临床、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

余德慧
出生1951年1月10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
逝世2012年9月7日(2012岁—09—07)(61岁)
台湾花莲县花莲市慈济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知名于本土心理学生死学
配偶顾瑜君
学术背景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学术工作
研究机构国立东华大学咨商与临床心理学系
主要领域临床心理学诠释现象心理学生死学、人文临床、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临终关怀
施影响于海德格齐克果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立东华大学咨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创系主任、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其开设全台湾第一门「生死学」,也是《张老师月刊》创办人之一,逝世后获追颁中华本土社会科学会终身成就奖。[1][2][3][4][5]

生平

学术生涯

余德慧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1987年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医疗人类学,同时接触也到现象学心理学、宗教与临终照顾等研究领域。1989年,返国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他与恩师杨国枢教授在台大心理学系开设了全台湾第一门「生死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95年,他与顾瑜君结婚,随着其妻参与创办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而移居花莲,同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乔健返国协助东华之创办,余德慧与他共同创立了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并教授民俗与宗教、宗教与文化等课程。1996年起,积极参与花莲光复乡社区营造工作,之后也在丰田社区等地方继续推动社区工作,并于2009年筹设「花莲乡村社区大学发展协会」并担任理事长。1997年起,至花莲慈济医院安宁病房,担任志工,其妻顾教授回顾当年提到:

2002年,创办国立东华大学咨商与辅导学系(今咨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并担任创系主任。

2006年8月,自国立东华大学退休,受聘至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今更名为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本土心理学、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等课程,并重新开设「生死学」课程,以海德格齐克果的思想为基础。

2012年9月7日,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花莲慈济医院。余德慧逝世后,慈大宗教所林安梧提到:[6]

出版

余德慧曾担任台湾第一本人文心理杂志《张老师月刊》总编辑。在担任总编辑期间,他开创了新颖的本土心理学研究领域,多次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颁发的杂志类金鼎奖。他在《张老师月刊》上撰写的刊头文章仍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文学作品,包括《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宛若幽静长河》、《生命史学》和《生死无尽》也被编成书籍出版。他同时担任张老师出版社的总顾问,并在他的策划下完成了畅销书《前世今生》和《西藏生死学》。

2000年,心灵工坊文化公司成立,余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并担任咨询顾问召集人。他将身心灵整体疗愈的理念引入出版界,推出了探讨生病心理学的《病床边的温柔》、反思医疗伦理的《医院里的哲学家》、探究生命关怀的《道德的重量》,以及灵性疗愈经典《好走: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等书。余也创作多本生死学、临终照护和宗教疗愈领域书籍,包括《诠释现象心理学》、《生死学十四讲》、《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和《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等重要的中晚期著作。

事业

1992年,与杨国枢在台湾大学开设台湾第一门生死学课程。

余德慧为人文心理杂志《张老师月刊》创办人之一,并曾担任其总编辑,担任张老师出版社总顾问。[7]

2000年成立的出版社心灵工坊,余德慧是主要催生者之一,他并担任咨询顾问召集人。《生死学十四讲》、《生命史学》、《生死无尽》为其著作。

2009年,余德慧主持「人文临床与疗愈研究室」。

著作

  • 《焦虑的自我控制训练法》,1978年,大洋出版。
  • 《心灵魔法师:心理治疗案例解析》,198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看遍心底事》,198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台湾民俗心理辅导》,198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家庭亲职功能对减低子女偏差行为的效应分析》,1985年,中国社会学出版。
  • 《心理治疗案例选粹》,1986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报告》,1986年,中国生产力中心出版。
  • 《男儿心事不轻谈》,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父母经:黏结与亲情》,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幸福观:命运与幸福》,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面具:人情与面子》,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老实做人: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一》,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回首生机: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二》,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但愿无悔: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三》,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感应之情: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四》,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心理信息第一辑:孤独其实是坏事》,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心理信息第二辑》,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青春崇拜》,1990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宽心之道》,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自我蜕变:破茧与超越》,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生命长河:反思与安顿》,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爱与苦:牺牲与求全》,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快乐观:淡泊与豁达》,199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飞跃青春:迈向21世纪》,199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飞跃青春:学习》,199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男人的生涯观:战将与黑卒》,199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情话色语》,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命梦屋》,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婚恋:允诺与嫁娶》,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世间游戏:人情与世故》,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观山观云观生死》,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感应之情》,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命史学》,200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死学十四讲》,200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死无尽》,2004年,心灵工坊出版。
  • 《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 》,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宛若幽静长河》,2010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死无尽,思念绵延:余德慧语录》,201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诗情》,2013年,心灵工坊出版。
  • 《宗教疗愈与生命超越经验》,2014年,心灵工坊出版。
  • 《宗教疗愈与身体人文空间》,2014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转化的技艺学》,2018年,心灵工坊出版。

注释或参考来源

  1. . http://www.psygarden.com.tw/news.php?func=activity&activityid=MjAxMjA5MTAxNTE3MTU=. [2021年1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2日).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m.news.sina.com.tw.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中文(繁体)).
  3. . www.psy.ntu.edu.tw.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8).
  4. . 商业周刊 - 商周.com.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中文(台湾)).
  5. .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6. . 国立东华大学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中文(台湾)).
  7. . 人间福报. 2012-0-23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担任总编辑期间,开创新颖的本土心理学研究领域,多次荣获杂志类金鼎奖。当然,他也于《张老师月刊》撰写刊头文章,其融合生命意义与文学美质,作品《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宛若幽静长河》均是专栏结集成书。……这同时,他还担任张老师出版社总顾问,畅销一时的《前世今生》、《西藏生死学》即是在他策画下完成的。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