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西路

京东西路是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地处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的东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初置京东西路安抚使。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四年(1114年)),移安抚使于南京应天府。[1]

北宋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区划图

北宋陪都南京应天府,也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为京东西路的首府。 北宋时,此地为宋朝重要的文化地区。南宋建炎衣冠南渡,京东西路建制撤销,但该地仍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

行政区划

北宋时,京东西路包括四府:南京应天府袭庆府兖州)、兴仁府曹州)、东平府郓州);五州:徐州济州单州濮州拱州以及广济军,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北部,山东省的中西部,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小部等。

府、州、军郡称
应天府河南郡宁陵县 宋城县 谷熟县 下邑县 虞城县 楚丘县
袭庆府鲁郡瑕县(瑕丘县) 奉符县(干封县) 泗水县 龚县(龚丘县) 仙源县(曲阜县) 莱芜县 邹县莱芜
兴仁府济阴郡济阴县 宛亭县(冤句县) 乘氏县 南华县
东平府东平郡须城县 阳谷县 中都县 寿张县 东阿县 平阴县东平
徐州彭城郡彭城县 丰县 沛县 萧县 滕县宝丰 利国
济州济阳郡钜野县 任城县 金乡县 郓城县
单州砀郡单父县 砀山县 成武县 鱼台县
濮州濮阳郡鄄城县 雷泽县 临濮县 范县
拱州襄邑县 柘城县
广济军定陶县

北宋灭亡后的齐政权

1129年三月,金国任命刘豫移居东平府,为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管理大名府、开州、德州、濮州、滨州、博州、棣州、沧州。1130年七月,在完颜宗翰的策划下,刘豫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国都在宋朝的北京大名府。刘豫于九月初九(1130年10月12日)正式即位皇帝,年号奉金朝正朔。1137年,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并且废除齐国,该地正式纳入金朝直辖范围。

长官

北宋

参考文献

  1. . [200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