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符
五福符,又称挂笺、挂千、挂签、挂钱、吊钱、喜钱、红钱、吊笺、喜笺、红笺、门吊、门花、门钱、门笺、门旗、花纸、彩飘、年彩、五福笺、门市彩、报春条、吊千儿、五福纸、红钱等。
五福符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门楣吉祥饰物,也是年饰的一种,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有些是五张五色,有些则是五张皆为红色,上面印有「天官赐福」、「金玉满堂」、「五福临门」、「福禄寿喜」、「福」、「大吉」和「招财进宝」字样和「财子寿」的图案。更加讲究的,还会用剪纸、或者结合版画套色的方式,制作财子寿、蝙蝠、牡丹花卉、喜鹊、金钱等吉祥图案,张贴于门楣之上,以增加新春及来年的辟邪纳福之意。[1]
另一种福符称为「鹿仔钱」(又称红钱),常见在台湾中部沿海泉州府闽南移民的乡镇及福建泉州地区,为在红纸上添印金色「福」字、一只梅花鹿、一座宝塔和两只蝙蝠图案,代表「福禄临门」。[2]
起源
传统福符有着避祟驱邪,纳福求祥的意义;新春贴福符(挂门钱)的习俗源自宋朝[4]。
《后汉书礼仪志四》云:“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同书《祭祀志九》又云:“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汉代迎春礼仪,每逢立春日,都要迎春于郊外,祭祀青帝句芒,百官着青衣青帻,立青色幡旗在城门口,以青色象征万物生长、年丰民阜之意。
「五福」一词出于《诗经》中的《洪范》,五福的含义原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若是五福皆临门,可谓人生中幸福的极致。[1]
图片辑
- 印有财子寿三仙图案的五福纸
- 印有福字的五福纸
- 客家五福剪纸
- 「鹿仔钱」(红钱)为福符的一种
- 台湾中部沿海乡镇所张贴的五福纸和红钱福符
- 广东式红钱福符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