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馬利關係

中華民國—馬利關係是指中華民國馬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0年有短暫的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對馬利的相關事務由駐法國台北代表處兼轄[1]

中華民國—馬利關係

中華民國

政治

外交

綠色國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其中包括馬利

1960年6月20日,與法屬蘇丹以及塞內加爾組成的「馬利聯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於聯邦首都達卡(今塞內加爾首都)設立中華民國駐馬利聯邦大使館,但只派駐參事等級外交人員。

1960年8月20日,塞內加爾退出馬利聯邦,联邦制解體。9月22日,馬利退出法蘭西共同體成為完全獨立國家。9月23日,中華民國宣布承認兩國獨立。9月27日,中華民國駐馬利聯邦大使館改為駐塞內加爾共和國公使館,並在馬利首都巴馬科另設中華民國駐馬利共和國大使館

1960年10月27日,馬利與中華民國斷交。馬利在建交期間,未設立大使館、派駐外交官。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馬利等23國[註 1]所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議案進行表決。最終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議事規則,提案通過即成為正式決議,是為《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馬爾地夫阿曼等3國未投票。代表中國正統中華民國政府,以外交部長周書楷為代表,在表決之前數小時,於大會上主動宣布退出聯合國。日後,中華民國政府將此決議稱為「排我納案」。

1986年12月5日,簽署《中(華民)國臺灣與馬利(共和國)間國際快捷郵件服務協定》。[3]

中華民國駐馬利聯邦/馬利共和國大使(1960年)

姓名任命到任免職外交衔级外交職務駐在地備註
陈厚儒1960年6月21日1960年7月9日1960年9月27日参事臨時代辦馬利聯邦
馬利共和國
轉任駐塞內加爾參事
芮正皋1960年9月27日1960年9月27日1960年10月22日参事臨時代辦駐馬利共和國

經濟

貿易

近四年的兩國貿易額,金額美元[4]
年分貿易總額年增減排名出口至馬利年增減排名自馬利進口年增減排名
20192,498,53727.798%1761,677,53272.183%167821,00516.292%158
20201,314,63347.384%1831,137,57332.188%172177,06078.434%175
2021840,95536.031%193729,75635.850%179111,19937.197%187
2022246,87870.643%208230,59768.401%20116,28185.359%201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馬利的主要項目依序為: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磁性或光學閱讀機碟片磁带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智慧卡與其他錄音或錄製其他現象之媒體;內科外科牙科兽医用儀器與用具;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橡膠塑料加工機或以此類原料製造產品之機械、其他制成品合成纖維絲紗;種植用種子果实孢子;無線電廣播电视之傳輸器具、攝影機数码相机整形用具、夾護板與其他接骨用具、助聽器與其他配帶用具或植入體內之其他用具;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機器或機械工具用刀與刀片、錄放影器具自動調節或控制用儀器與器具变压器、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纸板製之各種標籤、其他印刷品等。[5]

自馬利進口的主要項目依序為:未初梳精梳之棉花;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磁性或光學閱讀機;集成电路;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其他活動物、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與附件;刮鬍前後用劑、身體除臭劑洗浴用劑、脫毛劑與其他未列名之香料製劑、化妝品或盥洗用製劑、室內除臭劑;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螺旋鈎、車用螺釘、鉚釘、橫梢、開口梢、墊圈與類似製品;精油及其類似品等。[6]

簽證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馬利需要簽證。
馬利護照馬利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需要簽證。

兩國國民皆須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對方國家。持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可前往馬利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館申請簽證。入境須提供抵達前72小時內之2019冠状病毒病PCR檢測陰性證明或完整疫苗接種證明,入境另須出示國際疫苗接種證明(黃皮書)。經馬利轉機需事先確認過境簽證[7]

馬利護照馬利國民抵台參加國際會議、運動賽事、商展活動,則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8][9]

交通

客運

兩國無直航班機,可經由(不計航點遠近,截至2023年6月29日):

駕車

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或申請馬利駕駛執照,並投保車險,可在馬利駕車。[10]

注釋

參考資料

  1. . 中華民國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2. . 鳳凰網. 2018年9月13日 [2019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1日).
  3. . 中華民國外交部.
  4. .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署.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5.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6.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7.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8.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9.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7).
  10.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