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夜景

世界三大夜景為日本「夜景觀光Convention Bureau」主辦的專門研究夜景旅遊業影響的夜景峰會,在日本舉行,主辦單位根據問卷及實地調查後決定結果。第一次結果為香港、北海道函館和意大利那不勒斯3处夜景的合稱。2012年10月5日,香港長崎摩納哥,獲得評委選為世界新三大夜景[1][2][3][4]

香港

香港是位於中國南部的城市,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素有「東方之珠」之稱[5]維多利亞港的夜景是香港著名地標,屬「世界三大天然良港[6],而維港兩岸是香港最繁忙的中心商業區,入夜後兩岸的摩天大廈都會亮起五彩繽紛的燈光,加上大廈外牆的廣告牌及附近住宅的照明燈光,構成一片美麗的夜景,璀璨無比。2004年,香港旅遊事務署開始舉辦幻彩詠香江燈光匯演,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7]。 建築物中以兩岸最高的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最為突出。 香港是唯一兩次獲選為世界三大夜景的城市。

維多利亞港夜景(局部)

函館市

函館市是日本北海道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位於渡島半島東南部的龜田半島上,東、南、西方分別被被津輕海峽函館灣包圍,也是北海道連接本州的大門。人口上,函館市是北海道第三大城市,也是渡島支廳辦公室的所在地。因為三面環水,函館市的漁業相當發達,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8]。從函館山可一眼望到整個函館市的夜景,被日本人譽為「百萬石夜景」。和香港不同的地方是函館的夜景是近似對稱的,而香港則是立體。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又譯為那波利或拿坡里),是南意大利最大的港口城市。那不勒斯都會區的人口有大约380萬人,是僅次於米蘭羅馬意大利第三大都會區[9] 和歐洲第15大都會區[9]。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 [10],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美食而著稱,那不勒斯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比薩餅就是起源於那不勒斯。音樂亦是那不勒斯文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曼陀林,以及對歌劇和拿波里民謠的重大貢獻。

那不勒斯灣的夜景和函館一樣,都是比較平面的,遊客可從山顶的嘉玛道理会隐修院觀看夜景。

長崎市

長崎市是日本九州長崎縣的縣廳所在地,1889年設市[11],也是日本西部的一個重要港灣城市,早於1570年開港[12],造船產業發達。由於在江戶時代日本鎖國時期中,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因此受到西方影響較深,使得長崎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

長崎市市中心三面被山所環繞,因此許多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丘陵地形造成的層次感,讓萬家燈火顯得甚為立體,加上長崎港的燈光點敍,並且可從多個角度欣賞,使長崎市的夜景獲得肯定。

摩納哥

摩納哥既是城市,亦是一個國家,其是位於歐洲的一個城邦國家,也是世界第2小的國家(僅大於梵蒂岡)。摩納哥地處法國東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納哥舊城和隨後建立起來的週遭地區組成。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摩納哥也是一個典型的微型國家

摩納哥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是旅遊業博彩業,每年都有許多人被摩納哥的賭場和舒適氣候所吸引。

摩納哥的夜景得益於豪華遊輪停泊著美麗的港灣以及豐富的夜生活,包括賭場、的士高、酒吧、俱樂部、咖啡廳等,使摩納哥名副其實作為一個旅遊城市[13]

圖庫

參見

參考資料

  1. .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4).
  2. 香港蟬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明報》 2012年10月6日
  3. 港蟬聯世界三大夜景 《明報》 2012年10月7日
  4. 維港蟬聯世界三大夜景之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東方日報》 2012年10月7日
  5. . 淨化海港計劃.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資料中提及「維港是東方之珠的象徵」)
  6. . 新華網.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7.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05-11-21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3).
  8. . 函館市官方網頁.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0).
  9. . world-gazetteer.com.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英语).
  10. . Britannica.com. 2008年1月8日 [201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英语).
  11. . 長崎市政府.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0) (日语).
  12. . 長崎市政府.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8) (日语).
  13. . [2012-10-24]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