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 (高雄市)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一甲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一甲庄」(舊制街庄),隸屬於長治一圖里。該庄昔日北與營後庄為鄰,東與新園庄、下坑庄為鄰,南邊為下社庄、大社庄、半路竹庄,西邊為湖內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鳳山廳。[5]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3日,該庄編入「一甲區」,隸屬於鳳山廳。[6]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一甲區改隸屬於臺南廳。[7]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一甲」大字,隸屬於高雄州岡山郡路竹庄(新制街庄)。[8]
戰後路竹庄改制為路竹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民國39年)10月1日,高、屏分治,路竹鄉仍隸屬於高雄縣。[9]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為直轄高雄市,路竹鄉改制為路竹區,村亦改制為里。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一甲、三甲,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台鐵縱貫線是台灣西部南北向鐵路幹線,經過本地區西部近邊界地帶,並在北側設有大湖車站。[1][2]該站屬三等站,停靠部分莒光號、區間快車及全部區間車;由此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
國道1號又稱「中山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經過本地區東部邊界地帶,並在省道台28線交會處設有路竹交流道。由此可快速前往國道1號沿線各地。[1][2][10]
省道台1線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楓港的傳統平面幹道,經過本地區西部邊界地帶。由該道路北行可前往湖內區、台南市仁德區、東區/南區、永康區等地,南行可前往路竹區路竹市區、岡山區、橋頭區、楠梓區等地。[1][2][10]
省道台28線是湖內橋至茂林(實際終點為大津)的幹道,經過本地區北部。由該道路西行可前往湖內區西南部,並止於省道台17線轉角暨省道台17甲線終點路口;東行可前往國道1號路竹交流道、阿蓮區、田寮區、田寮區/內門區交界地帶、內門區/旗山區交界地帶、旗山區等地。[1][2][10]
區道高7線是營前至岡山的道路,其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北部的省道台28線路口,由此向南會經過本地區的三甲、一甲等聚落。該道路在在本地區的部分路段與區道高10線共線。[1][2][4][11]
區道高10線是北路竹至下坑的道路,其西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西南角的省道台1線路口,由此向東轉東南東會經過本地區的一甲聚落。該道路在本地區的部分路段與區道高7線共線。[1][2][4]
區道高10-1線是一甲至路竹的道路,其東北側端點(起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東南的區道高10線路口,由此向西南西轉西會經過本地區的一甲聚落南側。[1][2][4]
學校
- 一甲國中
- 一甲國小
參考文獻
- . 臺灣總督府. 1904年.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2月.
- .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01-11-11, 第1054號: 16–17.
- . 明治三十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04-05-03: 0012–0017.
- .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09-10-25, 第2819號: 69–83.
-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编). .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 王世慶.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1-06-30.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內政部.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