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電視劇)

一剪梅[註 1]中華民國中國電視公司(中視)於1984年12月17日至1985年1月18日,每週一至週五晚間20:00所播出的八點檔電視劇,全25集[1]。本片曾於中國大陸播映,並有趙文卓水靈王艷劉錫明主演的2000年翻拍版本《青河绝恋》(中視播出時片名為《新一剪梅》),而2009年則有霍建華主演的新版本《新一剪梅》。

一剪梅
类型中國鄉野傳奇劇
编剧夏美華、王中慧
主演寇世勳馬之秦、、
李烈龐祥麟張晨光
制作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
语言國語
字幕中文
集数25集
每集长度60分鐘(含廣告
主题曲一剪梅
作曲陳怡(陳信義)
娃娃(陳玉貞
費玉清
制作
夏璐華
执行鄒筱痕
编审曲瑾生
白照國
摄影平振華、葛金鵬、甄健明、張克成
播出
首播频道中國電視公司
图像制式NTSC制式
播出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
播出日期1984年12月17日—1985年1月18日
相关节目
前作沙灘上的腳印
续作傲嘯江湖
相关节目新一剪梅
各地节目名称
中国大陆

提要

本劇是以1930年代為背景的中國鄉野傳奇風故事,劇名「一剪梅」則是引用自宋詞詞牌名。本劇1984年原版由夏璐華製作,夏美華、王中慧編劇,寇世勳馬之秦、、李烈龐祥麟張晨光等人主演[1],初期宣傳劇名《大地風雨情》。1985年1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任宋楚瑜致函中視,勉勵本劇1984年原版的製作群及演員,全文如下:「貴公司製播之國語連續劇《一剪梅》製作嚴謹,演技精湛,深獲各界之好評,殊堪嘉勉。」[2]

1985年第20屆金鐘獎,本劇獲得電視金鐘獎音效獎,獲獎者李國寶(李林)。1986年第21屆金鐘獎,本劇入圍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連續劇獎、男主角獎(寇世勳)、編劇獎(夏美華)。

2010年,台灣藝術電視台重播本劇。

中視將本劇數位化版放上YouTube頻道「中視經典戲劇」,第1集觀看次數至2020年6月高達29萬[3]

各版本劇情大綱

1984年原版

故事敘述萬家莊與沙河鎮同飲青湖之水,卻為了爭奪水源而嫌隙叢生,而萬家莊的莊主萬大權更是不時以「截斷水源」相逼。沙河鎮文武雙全的青年趙時俊為了解開糾葛,毅然決定迎娶萬大權柔弱多病卻善良賢慧的獨生女秋玲,成為有名無實的夫妻,但秋玲卻仍然對他一往情深。而趙時俊也因此不得不放棄與他彼此真心相愛的孤女沈心慈。其後,更由於心慈的仇家梁永昌從中作梗,導致了心慈身死的悲劇。

2000年版

与1984年原版相比,剧本主線内容并未发生变化。

2009年版

虽然人物姓名以及故事的缘起(万家庄和沙河镇争水源)和原版相同,但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物关系方面加入大量新元素,相對卻也出現了與舊版差異甚大的情節發展。2010年3月14日沈阳影视频道首播,2010年9月15日江苏卫视东南卫视广东卫视重播。

製作群(1984年原版)

  • 製作人:夏璐華
  • 執行製作:鄒筱痕
  • 編劇:夏美華
  • 編審:曲瑾生
  • 戲劇指導:李泉溪
  • 製作助理:彭朝敏、何琇瓊
  • 外景拍攝:平振華、葛金鵬、甄健明、張克成
  • 外景剪輯:白照國
  • 技術指導:黃雁國
  • 攝影:侯匡仁、劉辰章、吳明達、林文苑、古南淦、林忠仁
  • 燈光:仁賢、楊啟佑
  • 視訊:許澄源、袁德鄰
  • 音訊:黃茂雄、塗能榮、張邦雄、盧日昌
  • 錄影:張載湖、曹安靜、呂修身、陳允武、張敬德、陳俊明
  • 化粧:張數珠、林麗卿、鄭阿滿
  • 服裝:張國棟、賈蘭君
  • 梳粧:李榮夫
  • 美術指導:江憲正
  • 武術指導:王圻生
  • 音效指導:李林
  • 助理導播:張玲惠、傅慧芬
  • 現場指導:張家梁、夏咸欽、李迪捷
  • 導播:陳正中、曾斐莉

電視劇歌曲

1984年版

曲序曲目作曲演唱
1.一剪梅(片頭曲)娃娃(陳玉貞)陳怡(陳信義)費玉清

2000年版

曲序曲目作曲演唱
1.《回首寒梅》(片頭曲)陳心寧呂禎晃水靈趙文卓
2.《幾許情深》(片尾曲)陳心寧呂禎晃水靈

2009年版

曲序曲目作曲编曲演唱
1.《一剪梅》(片頭曲)娃娃(陳玉貞)陳怡(陳信義) 費玉清
2.《寂寞歌》(片尾曲)孫卓群、陳思成孫卓群譚旋陳思成

各版本演員

劇中人物1984年版2000年版2009年版描述
趙時俊寇世勳赵文卓霍建华本劇主角,沙河鎮英雄。為了沙河鎮的水源問題,而與萬家莊莊主女兒秋玲成婚。而成親前在周家鎮曾與賣身葬父的沈心慈有一段戀情。為求沙河鎮的水源獨立,四處尋找鑿井的方法。
沈心慈 沈海蓉 蒋勤勤 吕一 本劇主角,與其父相依為命。在認識時俊前,為其家幫手梁永昌所害,故恨之。其父將亡時,為趙時俊所助故賣身。與時俊兩情相悅卻不能相守,在沙河鎮懷有時俊女兒綉雲但不能明其父。為李耿明所深愛,但後被李耿明誤殺。
梁綉雲 時俊與心慈所生的女兒。性格極像其母,有諾必守。與邢正揚相愛,但在梁永昌的安排下,與梁鈺坤成婚。
梁綉雲(童年)蔡燦得
萬秋玲李烈王艳刘芸萬家莊莊主萬大權的女兒,李耿明妹,患有嚴重的肺癆,從小只有趙時俊願意與他玩。時俊因沙河鎮水源問題而與其結婚,並承諾一生只娶一妻。知道時俊與心慈的關係,並時常幫助心慈。
梁永昌龐祥麟刘锡明陈思成來自平鎮的大夫,沈心慈家幫手,向沈父習醫。但後沈家為其所害。後於沙河鎮定居,並因行醫而有望名,甚至為沈心慈接生女兒。娶沙河鎮鎮長女兒蘇雯音為妻,但非兩情相悅。後在綉雲再嫁柳營長的路上死於槍下。
邢寡婦(陈芳芳)馬之秦王琳邢正揚母,沙河鎮人。沈心慈初到沙河鎮無住所,暫居其家。為人說話刺耳難聽,但時常護著心慈。
沈父陳又新岳跃利來自平鎮的大夫,沈心慈父,為人絕不佔便宜。拒其學徒梁永昌提親。心慈賣身醫其父、葬其父。與心慈同葬於周家鎮。
萬大權黃永光刘信义李立群萬家莊莊主,沙河鎮人極惡之。又因造水閘,鬧得沙河鎮草木不生,故趙時俊因此不得不受制於其手上。李耿明殺父毒飛鏢的主人,也同時是李耿明父。
李耿明李堅邢岷山樊少皇送貨人,孝子。因殺父之仇,找殺父毒飛鏢主人尋仇。在悅來客棧大火中救了沈心慈,並護送其至沙河鎮。深愛沈心慈,多次為其付出,時俊甚感謝之。但後誤殺沈心慈,坐牢十九年。後其母與萬大權相認,得知萬大權為其親父。在故事後期因尚不清楚殺父仇人,誤將趙時俊父誤認為殺父仇人,欲其父債子還。待邢氏母子及梁綉雲如己出。
李母關毅王丽云李耿明母,萬大權前妻。因萬大權曉義,配與其同夥李虎。為李虎哭後瞎。
邢正揚張晨光陈昭荣乔任梁 梁綉雲自幼的青梅竹馬。為人守信,有諾必守。因梁綉雲與梁鈺坤結婚而暗自菲薄。後梁鈺坤病入膏肓,致使綉雲再嫁柳營長。未成,始遂其所願。
邢正揚(童年)郭惠文叮当
汪大娘金彬沙河鎮人。
李大嬸許玉蘭沙河鎮人。
蘇鎮長孟元海波沙河鎮鎮長,為事秉公處理。
蘇雯音朱麗英胡佩琏穆婷婷沙河鎮鎮長女兒,擅馬術。很喜歡趙時俊。然而為了氣趙時俊不娶他,而選擇梁永昌嫁之。
梁鈺坤樊日行董洋夏德俊 梁永昌與蘇雯音的獨子,梁千惠雙胞胎哥哥。娶綉雲。嗜賭成性,在大喜之日於賭場被打癱。後腦瘤無方醫治而死。
梁鈺坤(童年)劉濟民
梁千惠鄭亞雲陈丽雯郭珍霓 梁永昌與蘇雯音的親女兒,梁鈺坤雙胞胎妹妹。性格與其母似,並熱愛邢正揚。為楊景福所愛,但不被梁千惠接受,故逃之。後被馬鳴所騙,懷馬鳴骨肉。為報恩綉雲,自盡。
梁千惠(童年)褚孝文
小梅巫美齡客棧賣藝人。因李耿明母欲探李耿明而於客棧相識,李母以其飾換金贖之。本李耿明對其無意,後曖昧。
奶媽劉引商孟宪荣蘇鎮長家奶媽,蘇家、梁家兩代皆其帶大。
劉管事王彼得邢兆林梁家管事,為人客氣。
福星趙學煌林以正嚨啞人士,趙時俊忠僕,邢正揚呼其啞叔。為時俊與心慈之事協助隱瞞多事。後在沙河鎮與萬家莊的最後一次關閘中,以炸藥壯烈犧牲。
唐傑康殿宏
楊景福田平春聯莊會會頭。深愛梁千惠,因此多所協助梁永昌,最後甚至下聘禮。但梁千惠深惡之,並因其所苦。
馬鳴宋憲宏沙河鎮藥舖學徒。因殺周掌櫃一案而被捕。出獄後為梁記藥舖工作。綁架梁千惠,並以打聽到的梁永昌平鎮齷齪事勒索梁永昌。後為其所殺。
秀竹周華卿杨冬萬秋玲奴婢。
陳莎莉
朱奎安王圻生李鸣孙国庆萬大權義兄弟,李耿明殺養父仇人。多所為惡,因為欺負沈心慈而被萬大權親審。後欲致萬大權死而被拿下,始辨清殺父之仇。
周小大雷威遠张光禧周掌櫃兒子,馬鳴綁架梁千惠的目擊者。
万安李振周国栋
周掌櫃孫景瑎李连义趙時俊旅居周家鎮時的悅來客棧老闆,極為照顧沈心慈一家,並為其父埋葬。之後旅行至沙河鎮,因覺趙時俊隱埋沈心慈一事可為勒索,獅子大開口。但未達目的即為馬鳴所殺。
平镇县长盛才新
秦掌櫃王光旭
金掌櫃金永祥蒋国印
银杏王菲
藥舖大夫杜庆奎沙河鎮藥舖大夫。
柳營長朱磊軍閥,與梁永昌、楊景福建立互保組織。覬覦沈綉雲姿色,交換條件令其再嫁。但在趙時俊及梁永昌干涉下,因殺梁永昌而被送交。

節目的變遷

臺灣 中國電視公司 周一到周五 20:00-21:00
一剪梅
(1984.12.17 - 1985.01.18)
沙灘上的腳印
(1984.12.10 - 1984.12.14)[4]
傲嘯江湖
(1985.01.21 - 1985.03.01)[1]

註釋

  1. 1984年,本劇劇名作「一『剪』梅」,而電視劇片頭中出現的劇名、歌名,以及引用的詞牌名均作「一『剪』梅」。至於與本劇同名、於1983年發行於費玉清專輯《長江水》時,其歌名乃作「一『翦』梅」。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4頁。
  2. 本報訊. . 中央日報. 1985-01-06: 9 (中文(臺灣)).
  3. 黃雯犀. . 中國時報. 2020-06-18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臺灣)).
  4.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3頁。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