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M+(英语:)是香港一所视觉文化博物馆,位于九龙西九文化区,楼面总面积达125,000平方米,于2015年1月29日动工,耗资49亿港元,首阶段工程于2020年第二季竣工,而博物馆已于2021年11月11日开幕[2],会继续次阶段工程。M+重点展出20世纪至21世纪的艺术、设计与建筑和影像,为世界上最具规模的视觉艺术博物馆之一。2010年至2016年1月行政总监为李立伟博士。李立伟于2016年1月约满离任后,由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副总监华安雅(Suhanya Raffel)出任[3]。而M+是香港崭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收藏及展示20及21世纪来自本港、内地、亚洲以至全世界的视觉艺术、设计与建筑及流动影像,而于西九公园内的M+展亭曾在博物馆大楼落成前为M+提供展览场地。M+是全球最大的现代与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之一。M+原预计于2020/2021年开幕。不过受到承建商财困,和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延迟到2021年11月12日开放予公众参观[4]。M+博物馆开于2022年起11月12日起开始收费,大部分展厅都需要购票入场。
![]() | |
![]() M+博物馆(2021年11月) | |
成立日期 | 2021年11月11日 |
---|---|
地址 | ![]() |
坐标 | 22.300958°N 114.159645°E |
类型 | 艺术馆 |
馆藏规模 | 2,784(2014年3月)[1] |
馆长 | 华安雅(Suhanya Raffel) |
策展人 | 郑道炼(副总监及总策展人) 横山育子(设计及建筑) 马唯中(水墨艺术) 彭绮云(视觉文化) 姚嘉善(视觉艺术) |
建筑师 | 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筑顾问) 泰福毕建筑设计咨询(运行建筑师) 奥雅纳(工程顾问) |
所有者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
公共交通 | 港铁九龙站 港铁站 九龙站公共运输交汇处 西九龙站巴士总站 西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巴士站 |
网站 | www |

M+大楼的外观设计简约,内部格局安排却极之复杂,充分运用空间使设施发挥最大功能。博物馆有多个出入口,横向板楼内有17,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三间影院、演讲厅、学习中心、博物馆商店、表演空间、咖啡室、媒体中心,以及可以饱览维港及对岸景色的天台花园。横向板楼之上耸立着竖向板楼,设有图书馆、数据库、学习中心、会员设施、博物馆办公室和餐厅等,其LED外墙更可用作展出艺术家的流动影像作品。
M+大楼坐落在机场铁路西区沉管隧道之上,地底沿着铁路隧道的轮廓挖掘而成为大型而宽敞的潜空间,建筑师以斜型的天井打通地下楼层和地面,为访客提供了一个跨越三个楼层的开放区域,并让其可以从不同视点观看展示的作品[5]。
开放时间
- 星期一:休息
- 星期二至四、六至日及公众假期:早上10时至下午6时
- 星期五:早上10时至晚上10时
使命
M+博物馆小组于2005年提议M+的使命为:「M+的使命是从香港的角度出发,配合宏观及具国际性的视野,专注于收藏与展示20及21世纪的视觉文化。M+将采取开放的态度,灵活多变、高曕远瞩、旨在引发、教导和吸引市民、鼓励对话、促进创意、携手探索视觉文化的多元性。」
定位
M+重点在于20和21世纪的视觉文化范围包括艺术、建筑、设计和影像作品。 西九文化区Museum Plus (M+)的意思,是它在功能和视野上比传统的博物馆还要多。构思M+时当中涉及的一些建议,呼应着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趋势。[6]
M+四大主题

M+是崭新的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7]。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斯时此地出发。
- 视觉艺术
- 例如:现代水墨、绘画、摄影、雕塑、设备艺术、行为艺术、参与式艺术
- 设计及建筑
- 例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
- 流动影像
- 例如:大众电影、实验视频、动画、影像设备
- 香港视觉文化
- 据M+ 收藏政策所指 [8],在亚洲和香港,不同专业和领域之间均有协作与跨界的文化交融,造就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跨领域的创作方向,并成为常态。因此香港视觉文化被列为第四个重点领域,以呈现流行文化、通俗物质文化、印刷文化和传媒文化等在香港的深厚根基,其中包括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和视觉艺术等领域互相重叠的成果。M+认为香港视觉文化是在地理和主题上很独特的领域,与博物馆的所在地点相关,其功能是加深与这个地方的联系;并且与前述三个领域互为经纬,贯穿这三者并将它们维系在一起。
M+收藏策略
- 时期
M+对于「时期」的界定,会考虑作品的性质、领域及展示方式而灵活处理。对于年代顺序的讨论,是因应和着眼于视觉文化的新趋势和现有研究,以求反映定位和工作之混杂及当代特质。
- 地域
M+藏品以香港视觉文化为其内核,涵盖二十至二十一世纪的重要作品,包含前辈及新进艺术家的作品,反映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叙事;藏品以香港为出发点,网罗丰富而全面的中国视觉文化作品,再向外延展至亚洲其他地区,以至世界各地。
- 跨领域
当代文化生产经常横跨或牵涉不同领域,现今不少艺术实践,都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的创意等领域交叉孕育的成果。跨领域实践是全球趋势,但在香港以至亚洲地区,协作与跨界合作更见蓬勃,创作更有活力,因而情况更为明显。 M+认为跨领域实践的趋势质疑了艺术范畴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而这种分野主要是欧美艺术界构想的产物。每一领域、艺术类型和实践均有其特殊性和历史,但也可以以广泛全面和兼容并蓄的眼光来看待当代视觉文化。
行政总监
- 李立伟博士(2010年至2016年1月)
- 华安雅(Suhanya Raffel)(2016年11月-)
发展阶段

M+的建造分为两个阶段,地盘总面积为37,500平方米。
首阶段:
|
次阶段:
|
两阶段完成后整体:
- 楼面总面积:125,000平方米
- 净作业楼面总面积:75,000平方米
- 净展览总面积:30,000平方米
设施

博物馆大楼总面积为65000平方米,当中展览空间达占17000平方米,设有33个展厅,主要集中于二楼,包括「希克展厅」及「南展厅」。而大楼正下方为大型展区「潜空间」,建于机场快线及东涌线的隧道旁,摆放不同类型的设备作品。大楼同时设有大小不一的多用途空间,当中包括可以灵活地举办各种节目的「大台阶」,可欣赏维多利亚港景致的教学空间「学舍」等。馆内亦设有3间戏院、多媒体中心、研究中心和商店餐厅等设施。而游人可利用旋转楼梯往平台的天台花园,可以饱览香港岛和西九公园景致[10]。



大楼面向维多利亚港方向设65米高、110米LED外墙屏幕,用作播放媒体影像艺术。而后方设保管中心及楼高16层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11]。
而馆内空间大量使用清水混凝土设计,而大堂的接待处亦融入不少竹枝元素。项目总监蔡培祥表示,博物馆外墙以琉璃瓦为组件,能够适应耐热耐湿的天气和对天气变化有直接回应。
到2022年4月21日博物馆重开后,北天台花园展区亦首次对外开放,该处设置与纽约野口勇博物馆合作的游戏地景,包括三件游玩雕塑[12]。
- B2层「潜空间」
- G楼服务柜台及「光影铭谢墙」
- G至2楼的「大台阶」
- 2楼的旋转楼梯,位于大堂中央,属 Herzog & de Meuron 建筑标志
商店
博物馆地库设「M+小舖」,售卖设计小物、生活用品和书籍。而1楼「M+本店」,主要出售本地艺术家的手作精品。到2022年4月21日重开后,增设两家期间限定店,包括怀旧卖店「美乐士多」及艺术图书店Thames & Hudson[13]。
戏院
位于LG层,设有3间影院,于2022年6月8日激活,分别设180、60和40个座位,座椅均由意大利家具制造商Poltrona Frau设计,并饰以丹麦设计公司Kvadrat的紫色,绿色和蓝色面料。影院配备数码及16毫米和35毫米菲林模拟放映的设备,以及杜比7.1音响系统,并尽可能以电影的原始格式放映。其中3号影院将于2022年稍后时间开幕。影院会播放4K修复版的旧香港电影、艺术记录片和M+藏品等。[15]
M+会馆
位于11楼,只限会员及赞助人使用,内设M+ Lounge餐厅。该处亦展示了香港艺术家和建筑师林伟而,及其妻子林梅若梅的知名收藏「Living Collection」[16]。
- B1层餐厅「ADD+」
- 地库「M+小舖」
- 地下设流动影像中心大堂
- 1楼「M+本店」
- 主出入口
- 南展厅玻璃旁的柱用利用多条竹条并合而成
学舍
位于地下和1楼,其中会堂占地174平方米,以木系为主调,并设落地大玻璃窗面向维多利亚港。[17]
展览
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到2022年4月21日重开后亦添加了一个专题展览。 以下为不同展馆的展览列表:
B2层展演空间
- 《纳里尼.马拉尼:视界流动》展览:2022年4月21日重开后增设,展示艺术家Nalini Malani50年来的三件代表性作品,包括《乌托邦》、《回忆疯狂的梅格》及《你能听见我吗?》
- 《草间弥生:圆点执念──渴望天堂的爱》沉浸式体验
地下大堂展厅
希克展厅
-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为M+希克馆藏中挑选,按时序回顾1970年代至200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 《M+希克藏品:别传》:探讨19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格和实践。有别于首展中以主流社会背景或按时间顺序的论述,是次展览关注中国九十年代急速转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艺术家对文化身分的思考及对新时代的困惑,将于2023年9月22日开幕。
东展厅
- 《对象.空间.交互》:精选逾500件建构社会、塑造身分和想像未来的对象,并在亚洲制造,根据主题和时序探讨过去60年的世界建筑设计与现今生活的联系
南展厅
- 《个体.源流.表现》:从亚洲视角探讨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视觉艺术的敍事
合院展厅(现名为「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
西展厅
- 《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展示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在2003年与300多名广东村民共同制作,由合共约20万个泥塑雕像组成的大型设备,以及制作过程的摄影纪录。
-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草间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回顾展,展出逾200件展品,涵盖绘画、素描、雕塑、设备及文件数据等各种媒材。
- 《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展现宋怀桂这位传奇女性引人入胜的多重身分和事业轨迹,追溯她从1950年代到2000年代初的人生和创作,以及揭示在中国从过往封闭自守蜕变为现今文化多元的国际化社会的过程中,宋怀桂一直为人忽视和低估的影响。
- 柱上书法为 M+ 委约董阳孜之作品
- 焦点空间展示M+购藏张英海重工业《被钉十字架的电视机──天堂也不听的祷告》 录像雕塑
- 东展厅展示仓俣史朗「清友寿司吧」,当时M+斥1500万港元购置
- 西展厅展示「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
- 西展厅于2023年举办《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展览。该处展示了皮尔.卡丹历年制造的服装。
- 合院展厅(现名为「包陪丽、渡伸一郎展厅」以木为主调
- 徐世琪隆重呈献:宇宙最强之悬浮者-Lauren O
- 希克展厅的天花采用斜面透光设计,横梁之间亦留有天窗。该处展示了艾未未作品《洗白》,寓意「粉饰不能掩盖过去」
- 地下大堂展厅:香港:此地彼方
- 「纳里尼·马拉尼:视界流动」
- 南展厅「个体 ‧ 源流‧ 表现」 ,李明维《鱼雁计划》
收费
- 门票:HK$120(特惠HK$60)(特别展览除外)
- 特别展览门票(已包标准展览):HK$140(特惠HK$70)
- M+会员:HK$600(双人HK$1,000)
- M+青年会员:HK$300(适用于全日制学生或12至17岁青少年)
- M+家庭会员:HK$1,200(适用于2位成人及1位小童或青少年,如超过指定人数额外收费为成人每位HK$600、12至17岁青少年每位HK$300、3至11岁小童小童每位HK$200)
- M+赞助人:HK$30,000(双人HK$50,000)
- M+青年赞助人:HK$18,000(双人HK$30,000)
- M+会员及香港故宫之友双会籍:HK$1,200(可同时进入M+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 特惠门票半价,适用于全日制学生、7至11岁小童、60岁或以上长者,残疾人士(及其一名同行照料者)以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受助人
- 6岁或以下小童免费入场
- 12岁以下参观者须由成年人陪同进入该博物馆
- 6岁或以下小童、会员或赞助人毋须预约
- 特别展览门票已包括标准门票适用之展厅,收费以该博物馆公布为准
- M+会员可免费进入标准门票指定展览、欣赏特定放映节目、独家享用M+会馆、 M+专属参观时段、优先购买门票以及更多精彩礼遇
- M+赞助人尊享所有展览全年免费入场,无限次使用M+会馆、赞助人专属活动、折扣及其他礼遇,订购正价门票可享5折优惠(每张HK$120,上限4张)、赞助人的名字或机构会在日本艺术家中村勇吾于地下大堂设立的「光影铭谢墙」展示
- M+会员及赞助人有效期为一年
- 从开幕日起首年(至2022年11月11日止),所有人士可免费入场(特别展览除外),惟必须预先网上预约(特别注明除外)
历史
2011年,M+博物馆小组筹备一连串M+博物馆开幕前的展览活动,当中于2012年1月所举办的M+戏棚展就是当中计划的首个项目。
M+设计比赛

2012年9月17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公布M+的设计比赛详情,邀请香港及环球建筑业界于同年10月15日或者以前提交意向书,以参与资格预先审理。当中海外建筑师必须伙拍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及于香港建筑师学会注册执业的建筑师事务所。意向书将会由8人所组织而成的世界级评审团评级遴选,由普利兹克建筑将得主、西班牙建筑师 Rafael Moneo 出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哈佛大学设计研究兼任教授 Eve Blau、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副总监 Kathy Halbreich、香港建筑师林伟而和卢林、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罗仲荣、M+行政总监李立伟和当代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乌利·希克。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属意设计需要与M+的使命及西九文化区的整体规划意向一致,及计划于同年12月公布参赛名单,设计团队将会于2013年夏季获得委任聘用,开展M+的的设计及建造。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会于同年12月根据评审团的建议,选取不多于6支设计团队所提交的概念设计,并且在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网站上公布参赛名单。而入围的设计团队将会获得发配1百万港元以补偿其于筹备设计方案上所需要的费用;入围的设计团队需要于2013年3月提交方案,然后评审团将会通过面试进行评选[18]。
随着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发展,观塘区的旧式楼宇清拆在即,位于裕民坊银都戏院变压站铁门上的毛笔字一直被视为已故「九龙皇帝」曾灶财的最后墨宝,于2012年11月觅得归宿,获得M+接收[19]。
2012年12月10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公布M+建筑设计比赛的入围名单,6支设计团队从80支香港及外国的团队中被挑选入围,于2013年首季提交设计方案,至2013年年中公布获选设计[20],由香港建筑师 TFP Farrells 及瑞士建筑设计师 Herzog & de Meuron 联合团队的作品胜出。
2014年1月至2月,M+假鲗鱼涌太古坊 ArtisTree 举办「构。建M+:博物馆设计方案及建筑藏品」展览,展品逾百,来自35名香港、中国大陆及亚洲各地的建筑师,包括建筑模型、图纸及照片等数据,例如于1967年摄影的老衬亭及模型[21]、广州歌剧院的照片、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的比赛模型及艾未未在北京草场地的工作室模型。展览亦回顾M+设计方案的评选过程,及介绍M+如何逐步发展。展览期间,大会亦有举办公开讲座、工作坊及周末导赏等等,以及举办「香港建筑之旅」,由建筑师领队以独特的角度欣赏香港市区的建筑物,探索不为大众所注意的城市空间[22]。
2014年7月23日,立法会监察西九文化区计划推行情况联合小组委员会讨论M+的进展,行政总监李立伟指出,碍于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未能够如期处理M+前期工程的拨款申请,因此竣工日期需要从原先预计的2017年年底延后至2018年上半年。
动工
随着地基工程合约批出,M+工程团队于2014年11月月初举行拜神仪式,祈求工程一切顺利。2015年1月29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行M+工程启动礼及放置时间囊仪式,由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连纳智和M+行政总监李立伟致函「香港下一代」的一封信、连同分别来自油蔴地天主教小学(海泓道)及油麻地街坊会学校6名小学生的寄愿画作、当日关于艺术报道及主题的报纸、从不同角度摄影M+地盘的照片及一块取自M+建筑物的外观建材样本等等一并放入时间囊,于2115年出土打开[23]。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于2015年9月26日宣布,与承建商新昌营造签约,委聘负责M+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工程,涉及59亿元。西九行政总裁栢志高(右三)与西九管理层及新昌营造代表,一齐切重约20磅的蛋糕庆祝[24]。
不过到2017年2月,因承建商新昌营造财困,管理局直接向分判商支付工程费,到2018年7月停止。[25]同年8月17日,西九管理局宣布正式解除与新昌的工程合约,博物馆工程暂时停工6至8星期。但不愿透露有关终止合约后,新门营造的罚则条款。[26][27]
准备营运
M+大楼原预计可按计划于2019年年底竣工。不过受到受到承建商财困,和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延至2021年11月12日开幕,并预算未来三年营运赤字达39亿。管理层也没有公布博物馆最终造价。[29]
兴建图片
- M+地基工程(2015年12月)
- M+工地(2017年2月)
- M+工地(2017年11月)
- M+工地(2018年1月)
- M+工地(2018年7月)
- M+工地(2018年10月)
- M+工地(2019年4月)
- M+博物馆(2020年5月)
馆藏


2012年6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宣布获得瑞士著名收藏家乌利·希克捐赠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包含来自逾300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中国大师徐冰和岳敏君等、香港李杰和白双全等。根据国际拍卖行苏富比估计,上述馆藏价值至少13亿港元。此外,西九文化区管理员投资逾1亿7千万港元向乌利·希克购买47件馆藏。
经过近9个月时间的整理,2013年3月月中,M+首次披露列出1,510件来自乌利·希克的馆藏的名单,其中馆藏数量最多的为广西艺术家陈光武,共69件,主要为水墨画;中国大陆持不同政见者艾未未,共26件,包括向天安门及白宫举中指的照片及结合古今中外文化的黏土制品──可口可乐易开罐;四川行为艺术家朱昱,其作品主要以生肉及尸体为题材,当中包括《食人》系列;王广义的作品[30][31];马六明在万里长城上裸体走动;陈羚羊以月经为题材拍摄的《十二花月》[32]。此外,M+拥有364件其他馆藏,逾90%属于香港视觉艺术家,记录1950年代至今的当代香港及中国视艺发展,包括来自其画作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画家陈余生,绰号「蛙王」、艺术形式遍及绘画、雕塑及行为艺术的郭孟浩,和于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的新晋何倩彤等[33]。
2014年3月,M+博物馆推出首个交互网上展览《NEONSIGNS.HK 探索霓虹》,借此探索、连系及记录香港霓虹招牌的独有城市景观。同时收藏不同即将拆卸的招牌作为永久馆藏,现有包括「森美餐厅」牛形霓虹招牌[34]、观塘「鸡记蔴雀馆」公鸡霓虹招牌[34]、「罗富记粥面专家」鲮鱼霓虹招牌等[35]。
至2014年7月23日,M+共购买逾920件藏品,当中逾半来源自香港,另外获赠逾2,000件作品[36][37]。
2016年2月23日至4月5日,M+博物馆于太古坊 ArtisTree 举行「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以时序展示来自50位艺术家,超过80件展品。[38]
2022年3月21日,赵无极女儿赵善美女仕捐赠12件赵氏重要作品予M+,获赠的12件画作包括九幅版画、两幅油画以及一幅水彩画,创作年代最早为1945年,最晚至2005年,几乎覆盖了赵无极整个创作生涯。其中两件油画作品,分别是1945年的《街头艺人》和1951年的《昔也纳广场》,可见赵氏早期的艺术创作风格。赵无极1948年移居巴黎,创作《街头艺人》时尚未赴法,与1951年的《昔也纳广场》中,将筑物简化为线条,可见他赴法后受到当时欧洲艺术风格的冲击,所做出的思索、演变。此次是M+首次将赵无极作品纳入馆藏,也是迄今亚洲博物馆所获赠赵氏作品为数最多的一次,令M+成为欧洲以外拥有最多赵氏藏品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39]
争议事件
藏品被指疑似违反「港区国安法」
2021年3月12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邀请媒体参观M+ 视觉文化博物馆大楼。博物馆行政总监华安雅被记者问及博物馆会否在「港区国安法」下,回避向公众展示六四事件和反修例运动示威相关作品,以及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她以「没问题」回应。馆方会按照学术、历史、事实作考虑基础,决定是否展出藏品。[40]不过其后有关言论引起新民党议员容海恩不满,她在特首答问大会中指部分展品,如艾未未的《透视研究:天安门》作品散播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侮辱国家尊严」。要求政府成立部门为有关展品进行审查是否违反「港区国安法」和「基本法」,同时要求防止有仇中情绪的展品上架。特首林郑月娥表明「所有香港的同胞都要支持及维护国家安全」,会「特别警惕」相关事宜。M+博物馆表示,会以严谨的学术精神为原则,并遵守香港法律,“秉持最高的专业操守”。香港艺发局视觉艺术小组主席陈锦成认为艾未未的创作方向是以「挑战权威」为主,认为容海恩可能「见识少啲」,指出政治其实是艺术创作常见的主题,建议她寻求相关专业人士「虚心啲去学」,多了解作品背后的理念。[41]艾未未对事件感到遗憾,认为容海恩作为立法会议员,将艺术范畴视为与政治对抗,是对艺术不理解。[42]
到3月23日,特首林郑月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她指出香港是依法办事的地方,若有文化作品与《港区国安法》有冲突或违反法例,政府会严肃处理。同时表示唐英年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有亲自促成M+博物馆捐赠工作,对他有百分之百信任,能够好好握工作。到下午,唐英年发新闻稿表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必定会秉持法律,遵守《基本法》、特区法律和《港区国安法》。[43]其后《星岛日报》引述消息,指西九M+博物馆没有计划在开幕展览展示艾未未的《透视研究:天安门》和其余3幅「中指」藏品。[44]中联办背后支持的《大公报》继续在头版炮打M+博物馆,以标题“M+烧公帑 天价伪术品你识欣赏咩?”形容博物馆藏品被人揾笨。[45]而《文汇报》形容藏品是「挑战国家尊严、侮辱英雄、无视社会道德底线、贬低宗教、涉及娈童意识」。[46]而屈颖妍于《大公报》及《港人讲地》发表文章,批评藏品「小市民辛苦工作交的税,就是用来给政府一掷千金买垃圾」。
西九博物馆前顾问小组成员何庆基教授认为,因政治态度改变而将已购入的藏品退回是绝少出现,他相信馆方或政府可能会把藏品收起来,永不展出。[47]艾未未后来亲自证实自己有部分作品无法参加开幕展,同时M+官方网站没显示包括《透视研究:天安门》在内多个具争议馆藏的图像,只有文本说明。[48]
到2022年4月21日重开后,记者发现三幅希克展厅的作品被更换,包括中国艺术家王兴伟隐喻六四事件的《新北京》、王广义的《毛泽东: 红色方格二号》,以及由希克捐出藏品并亲自录制语音导赏的周铁海《新闻发布会IIII》。M+回应查找时表示所有展览均以艺术角度策展,并需遵守相关法律和规例,同时亦会按展品状况及修复的需要而定期更换展品。[49]
交通
参考数据
- Lau, Joyce. . The New York Times. 20 March 2014 [8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 . Latest News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2021-09-08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英语).
- . std.stheadline.com. [2016-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7).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1-03-12 [2021-03-12].
- .
- 二十一世纪艺术馆的发展路向(何庆基) https://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22-201010059.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2020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M+董事局. (PDF).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 2018-05-10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18).
- M+.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2020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袁源隆. . 明周. 2021-03-12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
- 赖家俊. . 香港01. 2021-03-12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 . 头条日报. 2022-04-20 [2022-04-21].
- Wini Sze. . Maire Claire. 2022-04-20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李欣怡. . U magazine. 2022-04-20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3).
- .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5-16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PRC Magazine. 2021-11-12 [2022-04-21].
- . Madame Figaro. 2022-10-13 [2022-10-15].
- 西九M+设计 邀业界提意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9月18日
- 「九龙皇帝」最后墨宝落户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2年11月19日
- M+设计比赛 六团队入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2年12月11日
- 西九M+建筑展「老衬亭」重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4年1月10日
- M+首展百件中港建筑艺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3年12月5日
- 林郑写信 百年后开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 2015年1月30日
- M+下月展开主要工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报》 2015年9月27日
- . 香港电台. 2018-07-17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 梁德伦. . 香港01. 2018-08-17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 . 明报. 2018-08-18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 . 明报. 2018-09-07 [2018-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 . Now新闻台. 2021-03-12 [2021-03-12].
- 艾未未向权力竖中指 朱昱《食人》照惹官非 西九M+争议藏品曝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3年3月18日
- 西九M+争议藏品曝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3年3月18日
- 当代艺术重颠覆 考策展人功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3年3月18日
- 本土艺术家赞M+团队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星岛日报》 2013年3月18日
- M+.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2014-03-21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1).
- 西九文化区. (Facebook 帖子). 2016-08-29 [2020-09-24].
- 西九M+延至18年上半年始竣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成报》 2014年7月24日
- 西九M+动工 延迟两年开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 2015年1月30日
-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西九文化区 2016年2月23日
- . 文汇网. 2022-03-22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 . 立场新闻. 2021-03-12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 . 立场新闻. 2021-03-18 [202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4).
- . 香港电台. 2021-03-18 [202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 . 明报. 2021-03-23 [202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星岛日报. 2021-03-24 [202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 苑向芹. . 大公报. 2021-03-23 [2021-03-25].
- 杨健兴. . 众新闻. 2021-03-23 [202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 . 立场新闻. 2021-03-23 [202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 明报. 2021-09-08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 . 明报. 2022-04-20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