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Gear

Game Gear(日语:,简称为GG日本电子游戏商世嘉于1990年10月在日本、1991年4月在北美、1991年6月在欧洲发行的8比特掌上游戏机,是世嘉开发的第一部掌上游戏机[1]。继任主机为SEGA Nomad

Game Gear
美版Game Gear普通机型
其他名称Kid's Gear、世嘉水星
研发商世嘉
制造商世嘉
类型掌上游戏机
产品世代第四世代
发布日期
  • 日本:1990年10月6日[1]
  • 北美:1991年4月15日[2]
  • 欧洲:1991年6月24日[3]
  • 巴西:1991年7月[4]
生命周期1990年-2001年
单价日本:JP¥ 19,800[1]
美国:US$ 149.99[5]
英国:UK₤ 99.99[6]
巴西:R$ 160,000[4]
停产日期
  • 全球:1997年4月30日[1]
  • 北美:2001年[7]
销售台数1062万部[8]
媒体ROM卡匣
电源6颗AA电池,续航力3至5小时
中央处理器Zilog Z80 @ 3.58 MHz
内存8KB主内存
16KB视频随机访问内存
显示3.2英寸背光STN液晶屏幕
缺省分辨率160×144
同时发色数32色
音效德州仪器SN76489
尺寸255×113×38公厘[1]
最畅销游戏音速小子2》(40万份)[9]
后继机种SEGA Nomad
网站美版官方网站,存档于(存盘日期 1998-06-29)

Game Gear的硬件架构与世嘉的家用游戏机SEGA Mark III(在日本以外地区称为Master System)大致相同,通过转接器还可游玩部分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游戏[10]。虽然世嘉为尽快与任天堂竞争而仓促将Game Gear上架,不过在开发资源的支持之下,其游戏阵容及价格定位上仍较雅达利雅达利Lynx日本电气PC Engine GT等当时市场上的大部分掌上游戏机更具竞争力;至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即由任天堂推出的Game Boy),世嘉虽以横向全彩屏幕及硬件规格上的优势为卖点试图打击其销量,不过由于Game Boy本身优异的续航力,加上任天堂及大量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游戏的支持下,Game Gear不敌,于1997年停产[10]。世嘉一度于2000年授权Majesco娱乐以同捆游戏形式销售主机,不过最终于2001年再度停产,声明主机生命周期正式终结[7]

尽管有着相对高水准的运算能力及全彩屏幕,但Game Gear仍因其庞大的体积、严重不足的续航力及缺乏第三方游戏阵容等因素而遭到舆论抨击。

历史

开发背景

1989年,当时的电子游戏业界龙头任天堂推出了划时代的掌上游戏机Game Boy,大受欢迎。当时任天堂的主要竞争对手世嘉见掌上游戏机市场大开,意图从中获利,因而开始了Game Gear的研发[1][10][7]。Game Gear开发代号为「水星计划」[1][10],以Game Boy的屏幕方向及屏幕颜色单调等缺点做为主机研发的切入点[11][12]。为了尽快进入市场,世嘉以其8比特家用游戏机SEGA Mark III(在日本以外地区称为Master System)为开发基础[1][10],并加强主机硬件规格、增加发色数[11][13][14]。采用家用游戏机等级的硬件架构使大部分的SEGA Mark III/SEGA Master System游戏皆可轻易的移植至Game Gear[1][10],不过同时也大幅牺牲了主机的续航力[1][15]

1990年7月7日,世嘉于东京国际玩具展中首次公开Game Gear相关信息[16][17]

发售

1990年10月6日,Game Gear于日本首发,售价为19800日圆[1][18],并与世嘉自家研发的游戏《色谱柱》同捆[10][12];其它首发游戏还包括《超级摩纳哥赛车》及《企鹅推冰》等[10]。在发售后两天内,主机销量即达4万部[19][20];至11月底,主机销量上升至60万部[11]。虽然Game Gear一度获得成功,但是世嘉无法把握机会宣传主机,导致此后Game Gear于日本的销量一蹶不振[10]。至1994年3月,Game Gear于日本地区销量仅125万部[21]

1991年4月15日,Game Gear于纽约洛杉矶发售,售价为149.99美元,北美其余地区则于4月26日跟进[5][2][22]。世嘉延续了其16比特家用游戏机Sega Genesis(即日本的Mega Drive)所采用的销售策略,以较激进的广告抨击其主要竞争对手Game Boy,通过将Game Gear的全彩屏幕与Game Boy的单色屏幕进行对比以凸显自身特色[7],甚至连Game Boy自身多样的主机外壳色彩也被用来对比讽刺其屏幕色彩之单调[7][15]。虽然任天堂对此多次表达抗议[23],不过世嘉的宣传策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至1993年底,Game Gear于北美的销量已达400万部[24]

1991年6月24日,Game Gear于欧洲发售,售价为99.99英镑[11][25]。至该年底,主机销量已达52万部[26]。1991年7月,Game Gear于巴西发售[4]

在Game Gear进入市场前,已有雅达利雅达利Lynx日本电气PC Engine GT等游戏机试图挑战Game Boy,不过皆无法撼动其地位[1][11]。虽然世嘉为尽快与任天堂竞争而仓促将Game Gear上架[15][23],不过Game Gear在世嘉开发资源的支持之下,其游戏阵容及价格定位仍较当时市场上的大部分掌上游戏机具竞争力,因而使上述两者在内的大批竞争对手加速退出市场[7]

衰颓

世嘉在支持Game Gear的同时,仍持续推出其它游戏机硬件,分散了开发资源[7]。开发人员一度必须在同时支持Mega DriveMega-CDSuper 32X及Game Gear等各式平台的同时,兼顾次世代主机世嘉土星的开发[11]。这使得世嘉无法将过多心力投注在掌上游戏机业务上,间接导致了Game Gear的失败。Game Gear虽有优秀的硬件规格及全彩屏幕,但是缺乏品质优异的游戏作品;反观Game Boy有着任天堂及大量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游戏的支持,续航力极高,再加上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注定了Game Boy不可撼动的胜利基础[13]。在体积更加轻薄、电量需求更低的Game Boy LightGame Boy Pocket推出后,Game Boy系列与Game Gear的销售量差距便愈加扩大。

1995年,世嘉于北美市场推出16比特掌上游戏机Genesis Nomad(又称为SEGA Nomad),标榜为「行动版的Sega Genesis」,并直接以Sega Genesis卡带作为游戏媒介,试图挽救其掌上游戏机事业的颓势,但成效不彰[7][27][28]。1996年3月,世嘉重组业务,将多数研发资源转移至其次世代主机世嘉土星的开发上,并将当时败局已定的Game Gear交由玩具部门世嘉米泽(,1998年4月后更名为世嘉玩具)掌管,更名为Kid's Gear,并将主要目标客群转向儿童及青少年[10][7]

在Game Gear与SEGA Nomad先后于1997年及1999年停产后,世嘉最终退出了掌上游戏机市场的竞争行列,并转型为单纯的第三方游戏开发商[10][15]。虽然世嘉本身已经终止了掌上游戏机硬件制造业务,不过仍一度于2000年授权予另一第三方游戏开发商Majesco娱乐再度发售Game Gear,售价为30美元[12][29]。Majesco娱乐还为主机移植了数款游戏,如《超级坦克》等[12][13]。2001年,Game Gear再度停产,声明主机生命周期正式终结[7]

Game Gear在日本销量约178万部、北美销量约540万部、欧洲销量约323万部、其他地区销量约21万部,合计销量约1062万部[7][8],以商业角度而言不算十分成功[10][12][13]

2011年3月,任天堂宣布将部分Game Gear游戏纳入其掌上游戏机任天堂3DS在线游戏服务Virtual Console之收录范围中[30]

硬件

技术规格

Game Gear采用与Game Boy不同的横持式设计,其主机之长、宽、高分别为255公厘×113公厘×38公厘[1][12][31]

Game Gear的硬件架构与SEGA早先推出的家用游戏机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大致相同,皆搭载由Zilog制造的Zilog Z80 8比特中央处理器(CPU),频率为3.58MHz[1][31]。主机配有一面对角线宽度为3.2英寸(81公厘)的背光STN液晶屏幕,分辨率为160×144像素,共支持4096色显示,其中同时发色数可达32色[1][13]。Game Gear使用AA电池作为主要电力来源,在6颗电池电量全满的情况下,其续航力最多可达3至5小时[1][11];世嘉也因应顾客需求推出了官方电池扩充包,用以延长主机续航力[13][32];另外,Game Gear也支持使用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及Mega Drive附赠的AC变压器充电[1]。Game Gear拥有约8KB(64Kbit)的主内存及16KB(128Kbit)的视频随机访问内存(VRAM),共计约24KB(192Kbit);同时搭载与SEGA Mark III/SEGA Master System相同的德州仪器SN76489可程序化声音产生器(PSG),不过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Game Gear可以通过耳机输出立体声[1][31]

Game Gear的游戏用卡带大小长、宽约7公分,厚度约8公厘;容量约介于256KB至8MB之间[33]

机型

Game Gear于日本首发时共有黑色、黄色、蓝色及红色等颜色可选择[1];白色机型(正式名称为GG-WHITE)仅给予世嘉内部人员及开发者使用[34]。此外,世嘉还发行了许多特别涂装版及同捆版本的Game Gear,并曾与自家的《棒球世界大赛 '95》、《魔法气泡》和《音速小子赛车》,以及《狮子王》等第三方游戏合作[11][35]

1996年3月,世嘉重组业务,将多数研发资源转移至其次世代主机世嘉土星的开发上,并将Game Gear交由玩具部门(现世嘉玩具)掌管。在对机体及外壳进行重新设计后,世嘉将Game Gear以Kid's Gear之名重新推出,并将主要目标客群调整为儿童及青少年[10][18]。Kid's Gear虽然将机体缩小、加大了屏幕占比,但也导致其与部分配件无法兼容[18]

1997年,世嘉终止生产Game Gear[1]。2000年,世嘉授权予另一第三方游戏开发商Majesco娱乐再度发售Game Gear,此版本仅对外壳左上方的识别标志做了些许更动,其他部分与1990年原版Game Gear几乎相同[35]

配件

在Game Gear的生命周期中,世嘉及第三方厂商为其推出了许多配件[11]。由世嘉官方推出的配件包括能通过鞭状天线让Game Gear收看电视频道的「电视选道器」(,HGG-3001)、延长Game Gear续航力的「辅助电源配件」(,分为普通电池扩充组及通过车辆动力及点烟器充电的版本,HGG-3005/HGG-3017/HGG-3004)、提供玩家间对战机能的「对战线」(,HGG-3002)、能放大Game Gear屏幕显示画面达1.5倍的「大窗口」(,HGG-3012)及仅于北美地区推出,用于清洁主机及卡带的「清洁Gear」(Cleaning Gear)等[13][36][37];第三方厂商推出的配件则有由Datel推出的Action Replay、由Codemasters推出的Game Genie及由Recoton推出的Stereo FM Tuner(意为「FM调频器」)等。此外,由于Game Gear理论上与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兼容,SEGA与许多第三方游戏商都推出了能让Game Gear读取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卡带的转接器[38]

游戏阵容

据统计,经官方授权发行的Game Gear游戏超过300款[39][40],售价大多介于25至30美元间,著名作品包括《音速小子》、《GG忍》、《太空哈利》及《米老鼠的魔法水晶》等[12][18][41][42]。另外,Game Gear的硬件架构与世嘉早先推出的家用游戏机SEGA Mark III/Master System大致相同,使开发者容易进行移植,因此多数Game Gear的游戏皆为该主机游戏的移植版本[11][18]

由于1990年代的任天堂发行权限政策极为严格,因此由第三方游戏开发者专为Game Gear制作的游戏十分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移植作品;尽管缺乏独占游戏,但Game Gear的游戏阵容单论移植作品数量已较雅达利LynxPC Engine GT等当时的大部分掌上游戏机丰富许多,因而能在掌上游戏机市场中长期维持第二名之地位,不过与掌上游戏机龙头Game Boy拥有超过1000款的庞大游戏阵容相比仍显劣势[11][15][23]

在Game Gear退出市场后,部分Game Gear游戏转于任天堂掌上游戏机任天堂3DS之在线游戏服务Virtual Console上发售,其使用的仿真器技术由M2研发[43][44][45]

评价

舆论对Game Gear的评价褒贬不一。2008年,《GamePro》将Game Gear列入「史上前十大糟糕的掌上游戏机」名单第十名,认为Game Gear并无法有效的运用硬件技术上的优势,但同时也认为Game Gear近1100万台的销量已经算是不错了。据GamePro评论者布雷克·斯诺(Blake Snow)表示:「与Game Boy不同的是,Game Gear采用的横式设计较为符合人体工学,不需要以狭窄、不自然的手势握持。然而即使Game Gear的销量已经算是不错的,其厚重庞大的体积、相对高昂的价格、堪称怪兽级的电力消耗及独占大作的缺乏,最终导致世嘉放弃继续研发新硬件。」[46]在1998年一次由《Fami通DC》主持的访谈中,Game Gear的设计者佐藤秀树表示,「尽管Game Gear在掌上游戏机市场中的确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任天堂的Game Boy实在是过于成功,以至于我们的销量相较之下反倒显得失败了,这真是令人感到耻辱啊。」[47]

GamesRadar(现GamesRadar+)给予Game Gear正面评价:「有着8比特的处理器跟背光彩色屏幕,Game Gear基本上就是一台缩小版的Master System。当年我们究竟用掉了多少颗AA电池,在夜晚、在车上游玩《音速小子》、《劲爆美式足球'95》和《暴力摩托》呢?这是Game Boy所不能企及的。」[41]IGN评论者列维·布坎南(Levi Buchanan)则认为Game Gear最大的败点在于缺乏独占作品:「Game Boy拥有量大多质优的游戏阵容,与Game Gear有着天壤之别。重点不在Game Gear有多强大或有没有彩色屏幕,比起硬件技术,软件的内容与数量才是关键。任天堂后来推出的任天堂DSWii具体证明了这一守原则。」布坎南随后稍稍称赞了Game Gear的游戏阵容:「一些Master System移植作品十分不错,趣味无穷。」[12]Retro Gamer对世嘉能在任天堂的强势进逼下仍保有一定市占率大加赞誉:「在无数与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竞争而落败的掌机中,Game Gear是撑得最久的,销量并仅次于索尼的PSP。它将永远作为电子游戏界的里程碑之一留在粉丝们的心中。」[11]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Game Gear

参考数据

  1.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SEGA.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日语).
  2.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7) (英语).
  3. . Next Generation. No. 15 (Imagine Media). 1996-03: 34.
  4.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7) (英语).
  5.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7) (英语).
  6.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8) (英语).
  7. .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英语).
  8. . www.vgchartz.com.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9. . www.vgchartz.com.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10.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SEGA. 2017-12-13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日语).
  11. . Retro Gamer Magazine (Imagine Publishing Ltd.). 2009, (41): 78–85 (英语).
  12. Buchanan, Levi. . IGN. 2008-10-09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英语).
  13. Beuscher, David. . AllGame.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英语).
  14. .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英语).
  15. . Retro Gamer Magazine (Live Publishing). 2005, (17): 26–35 (英语).
  16. .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8) (英语).
  17.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6) (英语).
  18. Forster, Winnie. . 2005: 139. ISBN 3-0001-5359-4 (英语).
  19.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09) (英语).
  20. .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英语).
  21.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10) (英语).
  22.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09) (英语).
  23. Wesley, David; Barczak, Gloria. . Gower Publishing, Ltd. 2010. ISBN 0-5660-9167-4 (英语).
  24.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7) (英语).
  25.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7) (英语).
  26. (PDF). SEGA Retro.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07) (英语).
  27. Fahs, Travis. . IGN. 2009-04-21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英语).
  28. Ramshaw, Mark James. . Next Generation (Imagine Media). 1995-11, (11): 31 (英语).
  29.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30. Newton, James. . Nintendo Life. 2011-03-03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6) (英语).
  31. . SEGA. 1990: 18 (日语).
  32. . GamePro (57) (IDG). 1994-04: 104–106 (英语).
  33.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SEGA.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日语).
  34. D.Lo. . Nintendo Sega Japan!. 2019-02-09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英语).
  35. . SEGA Retro.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英语).
  36.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SEGA.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日语).
  37. . SEGA Retro.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6) (英语).
  38. . SEGA Retro.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英语).
  39.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セガ.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7) (日语).
  40. . セガハード大百科. セガ.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日语).
  41. . GamesRadar.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英语).
  42. . SEGA Retro.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43. Whitehead, Thomas. . Nintendo Life. Gamer Network. 2012-03-06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1) (英语).
  44. Drake, Audrey. . IGN. Ziff Davis. 2013-05-17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1) (英语).
  45. Fletcher, JC. . Engadget. AOL. 2012-03-14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1) (英语).
  46. Snow, Blake. . GamePro. 2007-07-30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8) (英语).
  47. 佐藤秀树. . 《Fami通DC》 (ASCII). 1998-11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9) Shmuplations (英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