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Ca

FeliCaSony所开发出来的非接触式IC卡技术。名称由英语中代表「幸福」的「Felicity」和「Card」(卡片)组合而成,是Sony的注册商标

概要

FeliCa是为了非接触式IC卡而开发出来的通信技术。非接触式IC卡由读写时送出的载波引导而供给电力,由载波的调制与卡片读写沟通。例如ISO 14443 type B,使用ASK10%调制,及NRZ编码。与此相比,FeliCa的调制同样是ASK10%,但不同的是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最初被提案为ISO 14443 type C,但未获采纳。之后,FeliCa和其向后兼容方式被标准化为ISO 18092(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近距离通信)。在日本国内视为JICSAP IC卡规格V2.0「第四部份高速处理用IC卡」和日本铁道模控协议会的IC卡规格而予以标准化。

FeliCa和一般的IC卡同样有适用于现金卡或识别卡的技术,但为了要求高速处理特性(自动充值设备、大楼进出管制等)或结帐(便利商店)等等的应用,将指令集加以特殊化。因此和ISO 7816-3的基本指令并不兼容。且IC芯片内部的内存固定为16字节长的纪录,因此和ISO 7816-3规定的文件结构亦不兼容。

加密处理方面,相互认证使用Triple DES,通信使用DESTriple DES。没有公开密钥加密的规格。双模型式(接触/非接触)虽然可以有公开密钥加密,但只在接触通信时使用。

相互认证时、缩退码用作加解的密码。不是说每一个项目个别认证、而是通过复数的访问码加密生成的密钥称为退缩码,这个退缩码最多可供16个项目使用。缩退码生不成原来的密码。这样,不降低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实现高速化处理。

FeliCa 芯片的使用

Felica 芯片除了使用在IC卡的IC芯片上,也使用在手机或手表上。

最初只有 Sony 生产制造,但之后亦与英飞凌共同开发(2001年11月发表),日立随后采用(2002年6月发表)等等,因而有多重来源供应商。

IC卡上的使用

1997年9月由香港的「八达通」首先采用。之后,2001年11月日本的「Suica」,2002年4月新加坡的「易通卡」及2002年中深圳的「深圳通」均有采用,然而新加坡的「易通卡」及深圳的「深圳通」已先后弃用(唯深圳通与八达通联名卡 - 「互通行」已重新使用Felica),改用了由握奇数据生产采用英飞凌芯片的IC卡,现时在日本国外只有香港的「八达通」(包括「互通行」卡和「岭南通•八达通」联名卡及「八达通•岭南通」联名卡之八达通部分)以及雅加达的Jak Lingko仍有继续使用FeliCa。

在日本国内,诸如 Suica 之类的IC卡车票,bitWallet电子钱包服务Edy,和新力金融公司(Sony Finance International Inc.)所发行的信用卡 eLIO使用了FeliCa技术。此外,Yodobashi Camera附有Edy功能并集成点数卡的eLIO信用卡「Gold Point Card IC eLIO」,或是信用卡和Suica合一,附加Edy IC金融卡的「VIEW Suica」,及Bic Camera 和Suica合一的「Bic Camera Suica Card」等等的结合服务也在进行中。在过去,采用FeliCa的有,在1999年到2003年间,东京临海副都心 - 青海palette town 内的 MEGA WEB 发行的「MEGA WEB Member's Card」,或2000年到2002年间在东京临海副都心 - 御台场 Sony Entertainment 的游乐设施 Mediage 发行的「Mediage Fan Card」等等。

手机上的使用

手机所使用的 FeliCa 芯片称作“Mobile FeliCa IC Chip”,是由Sony和NTT DoCoMo合资成立的公司FeliCa Networks所开发的。

2004年7月使用了FeliCa芯片的手机开始上市销售。因为有FeliCa芯片,因此可以把手机当作Edy或Suica(Mobile Suica)使用。在使用Mobile FeliCa Chip的服务开始上路之前,NTT DoCoMo就已经将钱包手机的商标定为服务标志。Mobile FeliCa芯片最早只有Sony制造,后来的Mobile FeliCa芯片由东芝瑞萨在2006年5月公开加入,成为三家公司共同供应。新一代的Mobile FeliCa芯片,增加了容量且通信功能加强。使用此种芯片的手机在2006年10月公开。

FeliCa芯片的安全性

使用 FeliCa 芯片的卡片,经过ISO 15408 EAL4的认证。

虽然有报导指称FeliCa存在着安全性问题,但报导的内文中并没有明确的事实根据[2][3]

FeliCa相关规格

  • JISX6319-4:ICカード実装仕様-第4部:高速処理用ICカード(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4]
  • 特开平10-20780(相互认证·通信路暗号化)[5]

历史

  • 1988年索尼开始研发无线IC。
  • 1994年名称确定为 FeliCa。
  • 1994年香港的八达通卡有限公司决定采用。这是日本以外第一次被采用。
  • 1997年八达通卡正式发行。这是日本以外正式被使用。
  • 2001年Suica卡正式发行。

参考

  1. . Apple Support.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中文(中国大陆)).
  2. http://facta.co.jp/article/200609061.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ACTA记事2006年9月号
  3. http://facta.co.jp/article/note/200701.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ACTA记事2007年1月号
  4. http://www.jisc.go.jp/app/pager?id=31259&%23jps.JPSH0090D:JPSO0023:/JPS/JPSO0090.jsp=&AKKNB_vJISJISNO=X6319-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ISX6319-4
  5. http://v3.espacenet.com/origdoc?DB=EPODOC&IDX=JP10020780&F=0&QPN=JP1002078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特开平10-20780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