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參賽資格
本條目列舉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的參賽資格。每個國家奧委會最多可以派出8名男子及8名女子運動員參賽。只有符合奧林匹克憲章的運動員才能夠參加本屆東京奧運。此外,運動員必須參加最少三項在奧運積分期間(2019年4月29日至2020年3月15日及2021年1月4日至2021年6月15日)進行的賽事[1]。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羽毛球比賽 ![]() | ||||||
---|---|---|---|---|---|---|
參賽資格 | ||||||
單打 | 男單 | 女單 | ||||
雙打 | 男雙 | 女雙 | 混雙 |
單打項目
於單打項目,如果截至2021年6月15日,該國家/地區有2名或以上運動員的排名在前16名,該國家/地區會獲得最多2個參賽名額。而該國家/地區有最少1名運動員在排名上,則獲得最多1個參賽名額,直至名額額滿。
資格賽[1] | 出線資格 | 出線名額 | 男子單打[2] | 女子單打[3] | 備註 |
---|---|---|---|---|---|
主辦國[1] 2013年9月7日 ![]() |
不適用 | 0個男子參賽名額 0個女子參賽名額 |
— | — | 如果主辦國未能從奧運排名中取得男子單打或女子單打的參賽名額,將可以獲得1個男子單打及1個女子單打參賽名額。 即使主辦國能夠從奧運排名中取得雙打的參賽名額,主辦國仍可行使上述權利。 未使用的參賽名額將會按奧運排名遞補。 |
世界羽聯奧運積分排名 2021年6月15日 |
前34名 | 38個男子參賽名額 40個女子參賽名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奧運排名順序分配參賽名額。 五大洲的總會須最少有1名運動員參賽(外卡的運動員名額計算在內,但主辦國的運動員名額將不計算在內),如沒有運動員能透過上述排名機制取得席位,則由該大洲排名最高的運動員獲得參賽名額。 如同一位運動員無法在多於兩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該國家/地區必須決定該運動員從哪兩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餘下的名額將按奧運排名遞補。 如同一位運動員在多於一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騰出的名額將會增加至同性別的男子或女子單打賽事,並按奧運排名遞補。 未使用的參賽名額將會按奧運排名遞補。 |
外卡 | 不適用 | 3個男子參賽名額 3個女子參賽名額 |
![]() ![]() ![]() |
![]() ![]() ![]() |
國際奧委會會於所有資格賽完結後確定外卡名額。 未使用的參賽名額將會按奧運排名遞補。 |
特别邀请[4] | 不適用 | 1個男子參賽名額 0個女子參賽名額 |
![]() |
— | 特别邀请名额不占用其余途径提供的名额。 获特别邀请的选手如果放弃参赛,席位不会重新分配。 |
總數 | 42 | 43 |
* 所属大洲奥委会排名最高选手
# 同小项未使用名额重新分配
& 兼项选手腾出名额
雙打項目
於雙打項目,如果截至2021年6月15日,該國家/地區有2隊或以上組合的排名在前8名,該國家/地區會獲得最多2個參賽名額。而該國家/地區有最少1隊組合在排名上,則獲得最多1個參賽名額,直至名額額滿。
資格賽[1] | 出線資格 | 男子雙打[5] | 女子雙打[6] | 混合雙打[7] | 備註 |
---|---|---|---|---|---|
世界羽聯奧運積分排名 2021年6月15日 |
前16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奧運排名順序分配參賽名額。 五大洲的總會須最少有1對組合參賽,如沒有組合能透過上述排名機制取得席位,則由該大洲排名最高的組合獲得參賽名額。 如果某一大洲沒有組合在奧運排名中位列前50位,則空出的名額將依據奧運排名分配給其他大洲的選手。 如同一位運動員無法在多於兩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該國家/地區必須決定該運動員從哪兩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餘下的名額將按奧運排名遞補。 如同一位運動員在多於一個項目中獲得參賽名額,騰出的名額將會增加至同性別的男子或女子單打賽事,並按奧運排名遞補。 未使用的參賽名額將會按奧運排名遞補。 |
總數 | 16 (32) | 16 (32) | 16 (32) |
** 所属大洲奥委会排名最高组合
## 未使用名额重新分配
參考資料
- (PDF). BWF. 2021-02-25 [2021-03-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6).
- (PDF). BWF.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05).
- (PDF). BWF.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21).
- . BWF. 2021-06-08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 (PDF). BWF.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05).
- (PDF). BWF.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05).
- (PDF). BWF. [202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