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是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延期至2021年舉行的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其中一個比賽項目,於2021年7月24日至8月1日在日本東京都江東區有明網球森林公園進行。此次比賽共設5個小項,包括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1],共有來自45個代表團的190名運動員參賽[2]。
2020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
---|---|
日期 | 2021年7月24日至8月1日 |
屆數 | 18 |
地況 | 硬地 |
地點 | 有明網球森林公園[1] |
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网球比赛 | |||
---|---|---|---|
![]() | |||
单打 | 男子 | 女子 | |
双打 | 男子 | 女子 | 混合 |
参赛资格
每个代表团最多可派出六名男选手和六名女选手参加网球比赛。参赛运动员必须符合奥林匹克宪章及国际网球联合会的相关规定。[3]
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国际网球联合会最初决定将奥运排名截止期限更改为2021年6月7日,后来由于202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延期举行。截止期限再次顺延至2021年6月14日[4]。
单打
每个代表团在每个单打项目上最多可获得四个席位。单打项目的席位组成包括奥运排名、各大洲席位、奥运金牌/大满贯冠军得主邀请和主办国名额。男子单打奥运排名基于ATP世界排名,女子单打奥运排名基于WTA世界排名。[3]
资格来源 | 出線資格 | 出線名額 | 男子单打 | 女子单打 | 備註 |
---|---|---|---|---|---|
奥运排名 2021年6月14日 |
前56名 | 59个男子参赛名额 58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出的名额会依据排名递补。 |
2018年亞洲運動會 2018年8月18日至9月2日 ![]() |
冠军 | 1个男子参赛名额 1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奥运排名时间截止后,在对应小项的大洲资格赛中排名最高的未获资格国家/地区奥委会会获得名额。 任何通过该途径获得资格的选手必须在时间截止前在世界排名中位列前300名。 空出的名额会依据同一赛事排名递补。 如果同一赛事无人满足递补要求,则该名额依据奥运排名递补。 |
2019年泛美運動會 2019年7月26日至8月11日 ![]() |
前2名 | 2个男子参赛名额 2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 | |
2019年非洲運動會 2019年8月19日至31日 ![]() |
冠军 | 1个男子参赛名额 1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
奥运排名欧洲区最高者 | 首名 | 1个男子参赛名额 1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任何通过该途径获得资格的选手必须在时间截止前在世界排名中位列前300名。 空出的名额会依据奥运排名分配给排名靠后的同一大洲国家/地区奥委会。 如果无人符合递补该名额的资格,则该名额依据奥运排名递补给任意一位排名最高的未获资格者。 |
奥运排名大洋洲区最高者 | 首名 | 0个男子参赛名额 0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
奥运金牌/大满贯得主邀请名额 | 不適用 | 0个男子参赛名额 1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该名额分配给曾获奥运单打冠军或任意一项四大满贯赛单打冠军,且世界排名位列前300名的选手中排名最高的未获资格者。 如果获得名额的选手放弃名额,该名额会依据奥运排名分配给排名靠后的符合相同条件的选手。 如果无符合该条件的选手,则该名额依据奥运排名递补给任意一位排名最高的未获资格者。 |
主办国 2013年9月7日 ![]() |
不適用 | 0个男子参赛名额 0个女子参赛名额 |
— | — | 当主办国日本未通过以上任何途径在对应小项上获得任何资格,则该国在该小项上奥运排名最高的合资格选手可获得资格。 如果主办国无法派出合资格选手参赛,则该名额依据奥运排名递补给任意一位排名最高的未获资格者。 |
總數 | 64 | 64 |
双打
每个代表团在每个双打项目上最多可获得两个席位。男女双打的席位组成包括双打奥运排名、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单打优先名额和主办国名额,而混合双打的席位组则仅包括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和主办国名额。男子选手奥运排名基于ATP世界排名,女子选手奥运排名基于WTA世界排名。[3]
在男女双打中,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的计算方法为取同一国家/地区奥委会的两位未获双打名额选手的单/双打世界排名(两者取其最高)相加。在混合双打中,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的计算方法为取同一国家/地区奥委会已获得其他项目选手中,排名最高男选手和女选手的单/双打世界排名(两者取其最高)相加。[3]
资格来源 | 出線資格 | 男子双打 | 女子双打 | 混合双打 | 備註 |
---|---|---|---|---|---|
男女双打奥运排名 2021年6月14日 |
前10名 | ![]() ![]() ![]() ![]() ![]() ![]() ![]() |
![]() ![]() ![]() ![]() ![]() ![]() ![]() |
不適用 | 空出的名额会分配至单打优先名额。 |
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 2021年6月14日 |
男女双打最低前14名 混合双打最低前15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男女双打,空出的名额会分配至单打优先名额。 对于混合双打,空出的名额会根据排名递补。 |
单打优先 | 不適用 | ![]() ![]() ![]() ![]() ![]() ![]() ![]() |
![]() ![]() ![]() ![]() ![]() |
不適用 | 如果对应性别获得资格的选手不足86人,则继续依据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分配席位,和前一部分席位不同的是,该部分席位按照单打排名优先的原则进行分配。 空出的名额会根据排名递补。 |
重新分配名额 | 不適用 | — | ![]() ![]() ![]() ![]() |
![]() | |
主办国 2013年9月7日 ![]() |
不適用 | ![]() |
![]() |
![]() |
对于男女双打项目,如果主办国日本能够确保成员奥运单打排名总和在300名以内,则该国可自动在对应项目上获得一个主办国席位。 对于混合双打项目,如果主办国日本能够确保该国有至少一名男选手和一名女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则该国可在该项目上自动获得一个席位。 空出的主办国名额会依据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进行重新分配。 |
總數 | 32 (64) | 32 (64) | 16 (32) |
赛程
R64 | R32 | R16 | QF | SF | 半决赛 | B | 铜牌赛 | F | 决赛 | ||||
日期→ 项目↓ | 2021年7月 | 2021年8月 | |||||||||
---|---|---|---|---|---|---|---|---|---|---|---|
24日(六) | 25日(日) | 26日(一) | 27日(二) | 28日(三) | 29日(四) | 30日(五) | 31日(六) | 1日(日) | |||
男子单打 | R64 | R32 | R16 | QF | SF | B | F | ||||
男子双打 | R32 | R16 | QF | SF | B | F | |||||
女子单打 | R64 | R32 | R16 | QF | SF | B | F | ||||
女子双打 | R32 | R16 | QF | SF | B | F | |||||
混合双打 | R16 | QF | SF | B | F |
獎牌榜
排名 | 国家 / 地区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总计 |
---|---|---|---|---|---|
1 | ![]() | 1 | 2 | 0 | 3 |
2 | ![]() | 1 | 1 | 0 | 2 |
![]() | 1 | 1 | 0 | 2 | |
![]() | 1 | 1 | 0 | 2 | |
5 | ![]() | 1 | 0 | 0 | 1 |
6 | ![]() | 0 | 0 | 1 | 1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总计(共10个国家 / 地区) | 5 | 5 | 5 | 15 |
獎牌得主
項目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
男子單打 (詳細) |
亞历山大·兹韦列夫![]() |
卡连·卡恰诺夫![]() |
巴勃罗·卡雷尼奥·布斯塔![]() | |||
男子雙打 (詳細) |
![]() 尼克拉·梅克蒂奇 马特·帕维奇 |
![]() 马林·西里奇 伊万·多迪格 |
![]() 马库斯·丹尼尔 迈克尔·维纳斯 | |||
女子單打 (詳細) |
贝琳达·本契奇![]() |
馬爾凱塔·万卓索娃![]() |
伊莉娜·斯維托莉娜![]() | |||
女子雙打 (詳細) |
![]() 巴博拉·克雷吉茨科娃 凯特琳娜·丝妮柯娃 |
![]() 贝琳达·本契奇 维多莉亚·格鲁比奇 |
![]() 劳拉·皮戈西 路易莎·斯蒂凡尼 | |||
混合雙打 (詳細) |
![]() 安娜斯塔西亚·帕夫柳琴科娃 安德烈·鲁布列夫 |
![]() 艾莲娜·维斯妮娜 阿斯兰·卡拉采夫 |
![]() 阿什莉·巴蒂 约翰·皮尔斯 |
參考資料
- . Tokyo 2020. [201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Tokyo 202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 (PDF). ITF. 2021-04-29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4).
- . Reuters. 2021-04-15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 Tokyo 202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 (PDF). Tokyo 2020. 2021-07-13 [2022-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19).
外部連結
-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0-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