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
龙井茶得名于大陆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属于绿茶。目前中国大陆主要产于浙江省中部一带,分为西湖、钱塘(杭州产区)、越州(绍兴产区)三个产区,台湾则产于新北市三峡区。
![]() | |
别称 | 龙井 |
---|---|
类型 | 绿 |
原产地 | 中国浙江 |
备注 |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温和带有甜味,可能 非常昂贵。茶叶在冲 泡完可以食用。 |

歴史
- 晋朝时葛洪曾在杭州龙井炼丹。
- 五代十国此地有落晖坞,又称为老龙井;后汉干祐二年(949年)此地创建报国看经院。
- 北宋时龙井寺时改名寿圣院。
- 南宋时龙井寺再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茶农约于此时开始产茶,不过吴自牧《梦粱录》中仅记载「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三种杭州茶。
- 元朝时虞集游龙井,并题诗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 明朝时龙井茶已有盛名。田艺蘅说:「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宝云、香林、白云诸茶,皆未若龙泓之清馥隽永也,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1]
- 清朝时龙井茶名气日益提高。乾隆年间,皇帝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龙井茶的诗词,西湖周围村落开始发展茶园。
- 民国初年,西湖附近的寺院龙井寺、虎跑寺等以及部分茶农成立龙井茶销售事业。
产区

二十世纪初,茶品因产地、炒制方法的差异,而有「狮、龙、云、虎、梅」称呼,如「狮字龙井」。后又改为「狮、龙、梅」三种品类,「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产于西湖乡龙井村;「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则产于西湖乡其余地方。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法定龙井茶为地理标志产品,杭州技术监督局规范只有生产于浙江省的西湖产区、越州产区、钱塘产区这三区才能使用龙井系列名称,其他任何产地的号称龙井全为假冒。[3]详细产区包含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萧山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12个县(市、区),以及上虞市毗邻绍兴的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等4个县的部分龙井茶产品为受保护区域。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于日治时期原产红茶,战后则改种植蒋中正总统等外省籍达官显要偏好之龙井茶及香片,[4]2010年时为台湾龙井茶唯一产地。[5]
种植

题咏
- 游龙井(元.虞集)
杖藜入南山,却立赏奇秀。
所怀玉局翁,来往约履旧。
空余松在涧,仍作琴筑奏。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
入门避沾洒,脱屐乱苔甃。
阳岗扣云石,阴房绝遗构。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萄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讲堂集群彦,千蹬坐吟究。
浪浪杂飞雨,沉沉度清漏。
令我怀幼学,胡为裹章绶。
- 龙井 (淸•鲍之蕙)
高秋选胜来钱唐,篮舆取道径风篁。
竹阴四合上无路,泉声百道回崇冈。
昔闻兹山有龙井,井底苍龙眠不醒。
更闻高僧有辨才,月林结客无尘埃。
有龙则灵僧则典,瀹茗终年驻轩冕。
碑碣模糊迹半湮,林泉深邃名尤显。
我来风日正情幽,策杖扪萝终日留。
三面岚光沐微雨,四围霁色明吟眸。
丹黄苍翠纷岩腹,天为游人开绣谷。
亭前奇石作云房,山外明湖消雾谷。
残僧扫叶煮寒泉,一瓯着手清可怜。
坐觉幽香袭眉宇,不知众壑生苍烟。
何来钟声落空碧,昏鸦阵阵催归客。
还期十日晓霜浓,停车一览千林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