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峻
黄国峻(1971年10月16日—2003年6月20日),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人。父亲是知名作家黄春明。[1]淡江中学毕业。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2003年上吊自杀,享年31岁。[2]
黄国峻 | |
---|---|
出生 | ![]() | 1971年10月16日
逝世 | 2003年6月20日![]() | (31岁)
职业 | 作家 |
国籍 | ![]() |
主题 | 小说 |
奖项 | 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
父母 | 黄春明 |
1997年,黄国峻以小说《度外》参加联合文学奖比赛,评审之一的张大春认为作者「非常老于世故,历经沧桑,且对世界强烈充满好奇」,然而其他两位评审对《度外》文本风格并不欣赏,认为太过像是翻译,有可能是抄袭,坚持要给这篇作品与另一篇作品同列第一,并平分奖金。张大春一怒之下,自己拿出一万元做为给该文作者的奖金,并要求列入会议纪录。颁奖时,张大春才知道作者的身份。[3]
作品
小说
短篇小说
- 《度外》(联合文学,2002)
- 《盲目的注视》(联合文学,2002)
- 《是或一点也不》(联合文学,2003)
长篇小说
- 《水门的洞口》(联合文学,2003)
散文集
- 《麦克风试音:黄国峻的黑色talk集》(联合文学,2002)
相关数据
脚注
- 〈黄国峻追思茶聚乐声伴花香 黄春明温馨告别爱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2003-06-30
- 〈作家之死 黄国峻悬梁轻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联合报》,记者徐彦平,2004-10-24
- 陈文芬. . 2003-06-21.
黄国峻一九九七年参加联合文学奖比赛作品「度外」,当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评审之一的张大春昨天回忆说,这篇作品不在乎情节,而是每一个人物后面复杂的动机,认为作者是「非常老于世故,历经沧桑,且对世界强烈充满好奇」,然而当时的其他两位评审对于他有如翻译作品的文本感到困惑,甚至认为有可能是抄袭。张大春以「此说缺乏证据」驳回,最后,评审们仍坚持要给这篇作品与另一篇作品同列名第一平分奖金,令张大春不快,他掏出评审费一万元,丢在桌子上,将奖金补给「度外」作者,且要求列入会议纪录。颁奖典礼前,张大春意外得知,原来这个作者居然只是高中生,然后,发现他竟是黄春明的儿子。张大春在这次文学奖评审的慧眼独具与黄国峻的浮出文坛,共同成为一个佳话,后来,黄春明曾开怀地带着一万元与张大春打牌,那又是非常典型小说家们之间美好、义气的故事。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