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喙

鸟喙,又称鸟嘴,简称[1][2]类上下颌包被的硬角质鞘,相当于哺乳动物吻突、唇和齿的功能。喙的主要功能是取食和梳理羽毛。某些恐龙也有类似的构造,不过不一定与鸟类同源。

有黑色鸟喙的西域兀鹫

喙的形态

达尔文正是研究了加拉帕戈斯群岛雀类的喙的变化从而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喙的形态由于鸟类取食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变异。鸟的喙可大致分为以下各类:

Generalist/通用家鸦
Insect catching/食虫灰鹟:食昆虫的鸟-尖而细长,方便从窄缝中把昆虫抽出。
Grain eating/食谷红腹灰雀
Coniferous-seed eating/食松红交嘴雀:上下喙是交叉的,无法对齐,这样可以方便从鲜松果中取出松子。
Nectar feeding/食蜜花蜜鸟
Fruit eating/食果彩虹巨嘴鸟:食果子的鸟-粗短成圆锥形,方便把坚硬的果子咬破。
Chiseling/凿木白腹黑啄木鸟:喙又硬又直,能撬开树皮或者在树干上啄洞。
Dip netting/抄网褐鹈鹕:喙下有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大皮囊,可以用来储存食物。
Surface skimming黑剪嘴鸥:下喙比上喙大而长,它贴近水面飞行时,可以用下喙在水中捞取食物。
Scything反嘴鹬
Probing鹮嘴鹬
Filter feeding美洲红鹳:上喙隆起而庞大,能像勺子一样捞取水中的藻类
Aerial fishing斑鱼狗:食的鸟尖长及锐利,方便叉着游动的
Pursuit fishing红胸秋沙鸭:喙扁平而宽阔、边缘呈锯齿状,能把水中的浮游生物滤出来。
Scavenging/食腐小黄头美洲鹫
Raptorial/食肉:食肉的鸟有粗壮、带钩的喙,非常锋利,方便捕杀及撕开猎物。

喙的特殊结构

  • 犀鸟的上喙基部形成巨大的头盔,其下的骨骼有窦隙形成海绵状结构以减轻喙的重量。
  • 秧鸡科的鸟,如骨顶鸡Fulica atra)的上喙基部向后延伸形成额板,下部也有骨板支持。
  • 卵牙:在雏鸟破壳前,其上喙顶端都长有一个向上突出的角质结构,称为“卵牙”,卵牙是用来帮助雏鸟啄开卵壳的,出壳后2-3天脱落。

参考文献

  1. . [202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2. . [202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鸟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