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津市

鱼津市日语: Uozu shi */?)为位于日本富山县东部的城市,主要市区位于新川平原早月川片贝川及其支流布施川之间,西北侧临富山湾,在沿海区域经常可在海面上见到海市蜃楼,东南部为山区,属于飞驒山脉立山连峰,在平原的市区中亦可以见到立山连峰多座高度超过3,000公尺的高山。

鱼津市
日文转写
  日文
  平假名
  罗马字Uozu-shi
千光寺

市旗

市章
鱼津市位置图
鱼津市在富山县的位置
鱼津市在日本的位置
鱼津市
鱼津市
鱼津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6°49′38″N 137°24′33″E
国家 日本
地方中部地方
都道府县富山县
接邻行政区黑部市滑川市上市町
政府
  市长村椿晃
(现任任期至:2024年5月9日)
面积
  总计200.60平方公里
人口(2021年5月1日)
  总计40,891[1]
  密度203人/平方公里
象征
  市树
  市花鹿子百合
  市花木杜鹃花
时区日本标准时间UTC+9
市编号16204-3
937-8555
市役所地址鱼津市释迦堂一丁目10番1号
电话号码+81-765-23-1021
市议员数17
法人番号9000020162043
网站www.city.uozu.toyama.jp

人口

鱼津市人口分布图
鱼津市人口分布图
鱼津市与日本全国年龄别人口分布比较图
(2005年数据)
鱼津市的年龄、男女别人口分布图
(2005年数据)
紫色是鱼津市
绿色是全国
蓝色是男性
红色是女性
鱼津市人口变化
1970年 47,124人
1975年 48,419人
1980年 49,512人
1985年 49,825人
1990年 49,514人
1995年 48,316人
2000年 47,136人
2005年 46,331人
2010年 44,959人
2015年 42,935人
2020年 40,535人
数据源:日本总务省统计中心提供之人口普查数据

历史

设在新川郡鱼津町的新川县县厅

本地过去在令制国时代属于越中国新川郡,8世纪时,当时担任越中国国司的大伴家持曾一首短歌内容提到「」,现在鱼津市本町沿海被认为可能是「」的地点之一。[2][3]

在8世纪后,本地曾先后用过等地名,后来由于鱼获丰富的缘故也开始使用「鱼津」的名称,最后在15世纪到17世纪期间开始逐渐地将「鱼津」作为正式名称。[2]

14世纪以松仓山为中心创建了松仓城,后来也成为统治越中国东部的椎名氏的居城,同时为了强化防御能力,在松仓城周边还建有鱼津城、水尾城、北山城、小菅沼城、升方城、坪野城、天神山城等多座支城。1570年椎名氏与上杉谦信决裂后,在经历松仓城之战后,此区域在1572年被上杉谦信攻下,也成为上杉氏控制越中国东部的据点;1582年织田信长与上杉氏在越中国爆发大规模战争,最终由柴田胜家鱼津城之战取得胜利,但在柴田胜家攻下鱼津城前一天,织田信长京都遭遇本能寺之变而身亡,随着柴田胜家的撤退,本地之后仍持续成为上杉氏与留守在越中国的佐佐成政之间的战场。[4]

1595年后成为前田氏加贺藩的领地,此后由于已无预防战争之需求,此地的重心由松仓城移至较靠近海岸线的鱼津城,并成为加贺藩统治整个新川郡的中心;虽然鱼津城在17世纪江户时代后被拆除,但原址也被加贺藩作为米仓及武器库使用,同时也在此设立鱼津町奉行负责整个新川郡的事务。[2][4]

19世纪末明治维新实施废藩置县后改隶属金泽县,在1871年的第一次府县整并后被划入新设立的新川县,新川县县厅最初即设于鱼津町的旧加贺藩郡代役所,直到1873年才迁移至现在的富山市。不过在1876年的第二次府县整并中,鱼津随着新川县被并入由原金泽县更名而成的石川县,最后在1883年过去原属越中国的区域才再次从石川县中分割出,设立为富山县[2][5][6]

1889年日本实施町村制,设立鱼津町,当时的鱼津町辖区仅包括现在鱼津市的主要市区,而其他区域在当时则是分属下中岛村上中岛村松仓村上野方村下野方村片贝谷村加积村道下村经田村天神村西布施村11个行政区划。

1918年日本因米价爆涨,造成多地民众的不满,鱼津町的鱼津港成为当时日本第一个因此发生暴动的地方,此后日本各地也接着发生一连串暴动,成为1918年米骚动,最终导致当时的首相寺内正毅辞职。

1952年鱼津町与周边的11个行政区划合并为鱼津市[2]

变迁表

1889年4月1日 1912年 - 1944年 1945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现在 现在
鱼津町 1952年4月1日
合并为鱼津市
下中岛村
上中岛村
松仓村
上野方村
下野方村
片贝谷村
加积村
道下村
经田村
天神村
西布施村

行政

历任首长

交通

鱼津车站
鱼津市民巴士

铁路爱之风富山铁道线富山地方铁道本线以南北向自主要市区内通过,其中以爱之风富山铁道线的鱼津站为市区内主要车站,不过在鱼津车站的西侧为富山地方铁道本线的新鱼津车站,两者之间可通过地下信道相连;而富山地方铁道本线在鱼津车站的南侧约一公里处另外设有电铁鱼津车站,该区域则是属于鱼津市在20世纪上半时期的旧市区。

高速公路北陆自动车道则是自市区的东侧通过,并设有鱼津交流道,由富山地方铁道经营自富山市往返东京仙台市新潟市的高速巴士也都会在鱼津交流道停靠。

富山地方铁道同时也有经营自电铁鱼津车站驶往市区东侧山区的两条客运路线,市政府也有开设鱼津市民巴士,以鱼津车站和电铁鱼津车站为中心共开设八条客运路线。[8][9]

铁路

道路

高速道路

观光资源

鱼津市将萤火鱿鱼津埋没林海市蜃楼作为鱼津的三大不可思议奇观对外宣传。[10][11]

萤火鱿是富山湾内的特产,在每年三月到五月期间可以在鱼津的海湾就看到闪烁着蓝白色光线的萤光鱿。

鱼津埋没林是在1930年鱼津港进行工程时在地底发现存有一片约2000年遭土砂埋没的杉树林,现在市政府也为此建了鱼津埋没林博物馆来展示部分挖掘出的树林。[12]

由于在鱼津沿海经常可见海市蜃楼的景观,因此鱼津也利用此主题建有多项设施,包括鱼津埋没林博物馆即设有「海市蜃楼之丘展望台」,鱼津港旁也设有海之站海市蜃楼,结合渔港及海市蜃楼的特色。[13]

早月川河口右岸的鱼津综合公园中,也有以海市蜃楼为名的蜃景乐园,一旁还有以「从北阿尔卑斯的溪流游到日本海深海」的鱼类为主题的鱼津水族馆[14]

每年八月初的大家一起来鱼津祭为连续三天的祭典,内容包括「船型万灯祭」、「海上花火大会」、「蝶六舞阵」,其中「船型万灯祭」现在也已被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15][16]

教育

过去学校法人洗足学园在1980年至2002年期间曾在市区东侧的天神地区设立洗足学园鱼津短期大学,设有文科和音乐科两个学科,不过学校已在2000年停止招生,2002年关闭。

姊妹、友好城市

日本

海外

参考数据

  1. . 鱼津市政府. 2021-05-07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日语).
  2. . 鱼津市政府. 2011-03-28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日语).
  3. . 高冈市万叶历史馆. 2021-01-08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日语).
  4. . 鱼津市政府. 2017-05-01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日语).
  5. . 滑川市政府. 2020-03-18 [202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日语).
  6. . 富山市乡土博物馆. 1997-07-05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日语).
  7. . 鱼津市政府. 2020-11-16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日语).
  8. . 富山地方铁道.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日语).
  9. . 鱼津市政府. 2021-04-01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日语).
  10. Mika. . Yahoo!旅游. Yahoo奇摩旅游编辑部. 2017-09-03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1. . Japan Travel Planner. 全日本空输.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2. . 日本消息. 2017-07-28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3. . とやま観光ナビ.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日语).
  14. . 日本通!.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5. . 国家地理. 2016-06-23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6. Mika. . Yahoo!旅游. Yahoo奇摩旅游编辑部. 2017-08-25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中文(台湾)).
  17. . 鱼津市政府. 2013-02-07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日语).

相关条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鱼津市
  • 鱼津城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