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日语: Shibata Katsuie1522年—1583年6月14日),日本戰国時代武將,斯波武衛家庶流,越後新發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後來侍奉織田信長織田信忠尾張國武家出身,關於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織田四天王之首。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畫像
時代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
出生日期大永2年(1522年)
出生地點尾張国下社城
逝世日期天正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583年6月14日)
逝世地點越前國北之庄城
别名通称:権六郎、権六、修理進
渾名:鬼柴田、かかれ柴田、瓶割り柴田
号:浄勝
戒名摧鬼院殿台岳還道大居士
幡岳寺殿籌山勝公大居士
墓所柴田神社(福井县福井市
西光寺(同上)
幡岳寺(滋賀县高島市
高野山奥之院(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
朝廷官位从六位下左京大進->从五位下修理亮,贈从三位
主君織田信秀信勝信長信忠秀信
氏族柴田氏斯波氏庶流)
父母父:柴田勝義
兄弟姉(吉田次兵衛室)、姉(佐久間盛次室)、勝家、妹(柴田勝敏母)
正室阿市之方織田信長妹)
勝里、勝忠
養子勝春、勝政勝豊、勝敏、佐久間勝之(後、佐佐成政養子)、女(高城胤則室)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生平

信秀家臣時期

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上社村(今愛知縣名古屋市名东區),早年是織田信秀的家臣,在織田家中與佐久間信盛並稱『衝鋒柴田』、『撤退佐久間』,信秀死後成為織田信行的家老。1552年信長與清洲城城主織田信友交戰時勝家擔任大將,先是斬殺敵方家老坂井甚介,後又立下了討取三十騎的戰功。1556年8月與林秀貞策劃叛變計劃,試圖推翻織田信長。兩軍最終在稻生原交戰,過程中勝家殺死敵方勇將佐佐孫介佐佐成政次兄),最終信行方戰敗,勝家被捕後,由於信長母親土田御前的求情,及被織田信長賞識勇武而受用,之後勝家為表示忠誠而剃髮。1557年信行再次謀反,不過計劃被勝家發現,向信長揭發事件,因而使信行遭信長派遣的河尻秀隆暗殺,之後信長命令柴田勝家將信行的兒子津田信澄撫養至成人。

信長家臣時期

信行死後獲得信長重用,身為先鋒戰場突進力極為優秀,在軍事與政務上皆有貢獻。他參加尾張統一戰、桶狹間之戰及對齋藤氏的戰爭,齋藤氏勢力瓦解後,協助信長進行上洛的戰爭,率領織田軍內四先鋒一路攻下城池,替信長開了一條上洛的康莊大道。永禄12年(1569年)1月、為鎮壓三好三人眾本圀寺之變,與信長再度上京、4月上旬之前,在京都與畿内擔任行政事務5人組,有著不錯的評價。同年8月、支配南伊勢5郡,參與討伐北畠氏的戰爭。1570年足利義昭向織田信長宣戰,信長包圍網時期不斷跟隨信長作戰,擔任先鋒大將立下了眾多戰功。5月六角氏響應包圍網再次攻擊琵琶湖,柴田勝家被大量的敵人重重包圍,水源又遭壟斷,勝家將水缸打破,讓敵人以為織田軍水源充足,當晚勝家待在部隊最前線衝鋒殺入敵陣,與佐久間信盛森可成中川重政奮戰,最後完全殲滅敵軍。

1571年5月參與攻擊長島一向一揆,地形狹窄樹林茂密對織田軍不利,多數織田戰將死於此役,織田軍撤退之時由勝家擔任墊軍,奮戰之下勝家自身也受到重傷,之後墊軍部隊交由氏家直元指揮,直元也在此役陣亡。1573年2月勝家參與對足利義昭攻擊,勝家率領軍隊攻略義昭數城池使其投降,但是被松永久秀從中議和妨礙而失敗。4月跟隨信長攻打足利義昭居城,信長指示勝家放火燒城,義昭逃離京都被逼到槙島城。義昭側近三淵藤英據有二條城,勝家調略下開城投降。7月,勝家擔任攻打槙島城的總大將,七萬人向勝家投降,此後義昭已無任何權勢,逃到毛利氏的勢力範圍,室町幕府實質滅亡。8月份擔任攻打朝倉氏的先鋒,突破朝倉軍陣後以火攻燒毀朝倉大本營一乘谷城朝倉義景的勢力從此從越前消滅。

1574年第三次攻擊長島一向宗,與佐久間信盛共同指揮攻陷。1575年參與長篠之戰,擋下了攻入防馬欄的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兩兄弟的突擊,使真田信綱死於火繩槍的射擊,真田昌輝負傷撤退,不久也傷重逝世。

信忠家臣時期

天正4年(1576)年,當信長攻下了越前之後,勝家獲封攻略北陸方面軍團的總大將,下轄越前五人眾:前田利家原長賴不破光治金森長近佐佐成政,受封北陸越前國國主,領有越前國八郡49萬石和北之庄城,並在越前當地實施日本歷史上首次的刀狩令。1577年,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出兵攻打加賀,柴田勝家作出迎擊,雙方在手取川交戰,柴田勝家和羽柴秀吉發生了戰術上的衝突,之後秀吉自行率軍撤退。勝家因無法單獨對抗上杉謙信而收軍撤退。消息快速的傳入上杉謙信的耳裡,謙信在夜中追擊被手取川河水暴漲所擾的織田軍,勝家在當下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命令全軍撤退並親自殿軍,所幸如此織田軍沒有失去任何重要將領,而勝家本人也相安無事回歸。

手取川之戰後,上杉謙信急病逝去,而上杉家繼承人出現了內亂。1580年勝家完全平定在北陸地區作亂了90多年的加賀一向一揆,這是朝倉氏歷代與朝倉宗滴不曾做到的壯舉。1581年以越前眾的身份參與京都舉行的馬揃活動,同年為防範上杉軍透過伊達家臣遠藤基信伊達氏外交並聯手。

1582年3月攻擊上杉氏的魚津城松倉城,6月3日攻克魚津城後,包圍松倉城時,得知主君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身亡,勝家嘗試前往京都了解情況,但軍隊受到上杉軍的追擊,未能前往京都。於6日當晚撤軍返回北之庄城。[1][2]

本能寺之變後時期

本能寺之變後,柴田勝家與豐臣秀吉分歧變大,清州會議決定織田家繼承人問題,會議後勝家雖然增加了北近江3郡及長濱城共6萬石的領地,但秀吉增加了河內、丹波及山城共70萬石,織田家繼承人確定為信長長孫三法師(織田秀信)。不久,柴田勝家迎娶織田信長之妹阿市。試圖拉攏瀧川一益織田信孝與秀吉對抗,秀吉趁著北陸大雪封山之際,對留守長濱城的勝家養子柴田勝豐進行壓迫與懷柔。包圍岐阜的織田信孝使其屈服。天正11年(1583年)正月,秀吉對瀧川一益的北伊勢發動7萬大軍爭討。一益於3月兵敗逃亡。隨一益及信孝失利,秀吉矛頭直指向勝家。

天正11年(1583年)3月12日,勝家進軍北近江,與北伊勢的秀吉對峙(賤岳之戰),此前,勝家向毛利家保護的足利義昭去信,要求毛利出兵夾擊未果。持久戰之後,勝家派遣姪子佐久間盛政突襲敵軍殺死中川清秀,但是盛政違反軍令拒絕撤退,4月16日,秀吉擊敗再度舉兵的信孝與一益後,自岐阜進攻勝家在賤岳的大岩山砦,盛政在山砦中被擊潰。之後前田利家又忽然率軍撤退,丹羽長秀也解除了琵琶湖水道的封鎖,使兵力較少的柴田軍戰敗。戰後羽柴軍大舉包圍勝家居城北之庄城,勝家原諒前田利家在賤岳之戰不出手相救的舉動,並讓利家和自己的家臣們去追隨秀吉,4月24日,妻子阿市與80多位家臣跟隨勝家一同自盡身亡,家臣中村聞荷齋擔任介錯。辭世之句是“”(夏夢無常一世名,杜鵑凄鳴上雲霄。)福井縣福井市滋賀縣高島市幡岳寺現時保存了勝家的牌位。

昭和3年(1928年)11月10日贈從三位

人物·逸事

  • 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對勝家的評價如下。
    • 信長最信任的兩個將領之一。
    • 勇猛果敢,戎馬一生。
    • 本人信仰佛教禪宗,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宗教。
    • 對於傳教士在自己領地內的傳教活動持開放態度完全不干涉。
  • 因勇猛的性格和作戰方式,有著衝鋒柴田、鬼柴田和破瓶柴田等稱號。
  • 賤岳會戰後,對於提早撤退的前田利家不但不加責怪,反而送還利家的人質,並建議利家:「你跟秀吉的關係很好,請務必投入他的旗下,不要跟我一樣走錯路了」。回到北庄城後,對於背離的家臣一樣不加責怪,並且鼓勵其他願意效忠到最後的家臣繼續活下去。
  • 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施行刀狩令的大名。

家臣·與力

一門衆
  • 勝里 - 勝家的庶子。
  • 勝忠 - 勝家的么子。
  • 吉田次兵衛 - 姊婿。
  • 勝全 - 依『近江仲島文書』紀錄推定可能與柴田勝定是同一人物。
  • 勝豐
  • 勝敏(勝久) - 傳說是勝家之妹的兒子或親生子,賤岳之戰兵敗被捕押往近江佐和山處死。
  • 勝政 - 佐久間盛次的三男
  • 勝春 - 勝家庶兄之子。
御由緒家
家内(旗本)眾
  • 柴田彌右衛門
  • 中村宗教(文荷齋)
  • 中村與左衛門
  • 佐久間十藏
  • 毛受勝兵衛
  • 坂源次郎(蒲生鄉成)
柴田勝豐家臣
  • 木下一元 - 柴田勝豐的譜代家老
  • 山路正國 - 北伊勢眾豪族,。
  • 關盛吉- 北伊勢眾豪族,關盛信之子。
  • 德永壽昌 - 越前眾豪族,長濱城代。
  • 大鐘貞綱 - 越前衆豪族,丸岡城代。
  • 龜田高綱 - 加賀眾豪族,龜田宗俊之子。
佐久間盛政家臣
  • 保田知宗
  • 安井家清
  • 近藤無一
其它家臣
  • 上坂左文(蒲生鄉可)
  • 住友政行
  • 毛屋武久
  • 山中長俊 - 柴田家家老
  • 高山友照 - 客將
與力大名
  • 不破直光 - 不破光治之子。
  • 金森長近主要負責攻略飛驒方面軍團旗頭的與力大名。
  • 金森可重 - 金森長近之子。
  • 徳山則秀

登場作品

影視劇
遊戲

參考資料

  1. 『信長軍の司令官-武将たちの出世競争』谷口克広 中公新書 中央公論社
  2. 『織田信長合戦全録-桶狭間から本能寺まで』谷口克広 中公新書 中央公論社

外部链接

織田四天王
柴田勝家 | 丹羽长秀 | 瀧川一益 | 明智光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