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豪
魏龙豪(1927年10月30日—1999年3月7日),本名魏贵宽,后改名魏苏,拍电影时期因「苏」不好认,取名魏苏。生于北京,台湾相声演员,无师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来台后为寻找失散弟弟而以弟弟之名「龙豪」为艺名引人注意。爰因其弟为人做保,受保人于军旅中逃亡,其弟则被捉伕入军旅,魏苏知悉后已经不及挽救。其弟虽有来信两封,但其后就杳无音频,自此失散,直到魏苏过世后仍无消息。
魏龙豪 | ||||
---|---|---|---|---|
曲艺家 | ||||
本名 | 魏贵宽→魏苏 | |||
国籍 | ![]() | |||
民族 | 汉族 | |||
出生 | ![]() | 1927年10月30日|||
逝世 | 1999年3月7日![]() | (71岁)|||
职业 | 相声演员 | |||
语言 | 国语 | |||
母校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
代表作品 | 《相声集锦》 | |||
活跃年代 | 1953年-1998年 | |||
师承关系 | ||||
|
生平
魏龙豪本名魏贵宽[1],父亲在北平是贩售书画,因并未继承父业而转行表演,因此改名为「苏」。1949年随国军来台,在装甲兵康乐大队当戏剧官,主唱京剧[1]。但并非科班出身,最多演演文戏,没有武戏基础,因此转行京剧相关的相声。1953年,吴兆南受马继良(元大金控前总裁马志玲父亲)委托在萤桥乐园演出相声,后结识吴兆南、与周志泉、王静波等人合作相声,加上演奏京韵大鼓的章翠凤、评书的孙玉鑫,以「鼓、溜、彩」的形式,于萤河桥畔「纳凉晚会」、「乐园书场」、西门町的「莲园书场」、「红楼书场」演出。1958年调国军陆军总部陆光康乐大队演话剧,后在中广、警广两家电台担任相声节目主持人。
后来魏龙豪以本名魏苏名义,参与影视演出与配音工作,他曾在台视和中央电影公司当基本演员,也参与过不少台视1970年代当时播出的多部日本动画中文配音,并曾获金马奖。1967年起,他陆续灌制《相声集锦》等作品,并在1975年起到台湾各大专院校进行演讲,推广相声[1]。1986年成立「龙-说唱艺术实验群」,首应台湾省政府教育厅之邀,全省巡演《龙凤呈祥》。1998年于新舞台演出《吴兆南、魏龙豪,上台一鞠躬》,是为绝响。1999年3月7日,因摄护腺癌去世。
魏龙豪的门下弟子有傅谛等人。然而未有师承的魏龙豪,即便在台湾已被称为相声大师,但依照传统相声圈内旧习,仍会被视为非门内的人。
作品
相声曲艺类
- 1971年 《相声集锦》第一至八集
- 1990年 说书《现代聊斋》、《假官真作》
- 1992年 《相声选粹》第一至八集
- 1998年 《相声补轶》第一至八集
- 年 《相声集锦》珍藏版 第一至十二集
- 年 《相声补轶》珍藏版 第一至十二集
- 年 《相声拾穗》珍藏版 第一至十二集
- 年 《相声选粹》珍藏版 第一至十二集
电视剧
电影
多以魏苏名义出演。
- 1965年《养鸭人家》
- 1965年《雷堡风云》
- 1966年《还我河山》
- 1966年《哑女情深》
- 1966年《我女若兰》 饰 雷医师
- 1967年《悲欢岁月》
- 1968年《情关》
- 1968年《新娘与我》
- 1968年《玉观音》
- 1969年《小翠》
- 1970年《万博追踪》
- 1970年《春梅》
- 1970年《李娃》
- 1971年《真假千金》
- 1971年《大地春雷》
- 1972年《爱的天地》
- 1973年 《晚秋》
- 1974年《雪花片片》
- 1974年《纯纯的爱》
- 1975年《小女儿的心愿》
- 1975年《枫红层层》
- 1977年《永恒的爱》
- 1977年《黄埔军魂》
- 1978年《天涯未归人》
- 1980年《Z字特攻队》
- 1980年《花飞花舞春满城》
- 1981年《鬼马五福星》又名《乌龙行大运》饰 蒙氏企业首席执行官老魏
- 1982年《苦恋》
- 1983年《天下第一》
主持
- 1985年 《今晚为您说相声》第一至十六集
获奖
年份 | 获提名 | 奖项 | 结果 |
---|---|---|---|
1972年 | 《大地春雷》 | 第10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 获奖 |
1973年 | 《晚秋》 | 第19届亚洲影展最佳男演员奖 | 获奖 |
1985年 | 魏龙豪 | 第1届「薪传奖」 | 获奖 |
1992年 | 魏龙豪 | 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中国文艺奖章「民俗文艺荣誉奖章」 | 获奖 |
1998年 | 魏龙豪 | 国军新文艺特别贡献奖 | 获奖 |
参考来源
- 王友兰、王友梅. . 台北市: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2-09-01. ISBN 9789860336900.
外部链接
- 魏苏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数据(英文)
- 魏苏在香港影库上的简介
- 魏苏在时光网上的简介(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