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禮和
高禮和,CBE(英語:,1937年12月5日—),前英屬香港官員,曾任銓敘司、運輸司及大埔理民官等職,並曾於1960年代以曲棍球運動員身份代表香港出戰多場國際運動會。
高禮和 CBE | |
---|---|
香港第5任銓敘司 | |
任期 1987年2月9日—1990年3月31日 | |
总督 | 衛奕信爵士 |
前任 | 霍德 |
继任 | 屈珩 |
香港第4任運輸司 | |
任期 1986年6月29日—1987年2月8日 | |
总督 | 尤德爵士 鍾逸傑爵士(署理) |
前任 | 麥法誠 |
继任 | 梁文建 |
海關總監 | |
任期 1984年6月1日—1986年6月23日 | |
保安司 | 謝法新 |
前任 | 莊敦賢 |
继任 | 韋能信 |
大埔理民官 | |
任期 1970年4月17日—1973年1月19日 | |
前任 | 馬禮樂 |
继任 | 石偉智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37年12月5日
学历 | 英皇書院 |
母校 | 香港大學 劍橋大學 |
生平
早年生涯
高禮和的家族出身於英属印度旁遮普邦,而高禮和則於1937年12月生於香港。然則,由於受日軍入侵香港的戰火波及,他們一家於1940年代初返回家鄉。高禮和於1943年至1947年間,在旁遮普邦的盧迪亞納就讀小學,並在1947年返港轉讀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1951年升讀英皇書院,並於1956年畢業。[1]同年,他進入香港大學就讀,在1960年獲文學士後赴英留學,並於1962年獲劍橋大學銜。[1]
1962年9月,高禮和以教育司署助理教育主任身份入職香港政府,並任官立學校皇仁書院的教師。[1][2]1964年7月,他轉任為政務主任,並隨即進入新界民政署任行政助理。1965年1月,高禮和轉任荃灣副理民官,[2]任內敲定為馬灣提供電話服務及泳灘更衣室,[3]並曾於1967年農曆新年間,代替抱恙的理民官班禮士向各村拜年及聽取當地居民對改善生活的意見。[4]1967年9月,高禮和被調回輔政司署任助理輔政司,並於1970年4月轉任大埔理民官,再度前往地方辦事。[2]同年10月,他晉升為高級政務主任,並於1972年6月升任首長級丙級政務官。[2]
新界地方行政
高禮和在任期間,沙田新市鎮、大埔新市鎮處於首期工程的施工階段,包括道路建設、填海及樓宇建設,而石湖墟及邊境地區亦有一定發展。[5][6]同時,其轄區中的偏遠地區亦有一定發展,包括吉澳建成社會服務中心及提供水電供應、打鼓嶺週田村建成村公所提供康樂設施等。[7][8]另外,就安置漁民上岸定居的問題上,高禮和亦支持及協助居於大埔滘及龍尾灘一帶的漁民,要求設置漁民新村安置的要求。[9]然則,西貢北約地區的發展滯後,尤其以欠缺水電供應為核心問題,港府一直以怠慢的態度處理該區對發展的要求,亦招致該區鄉事委員會的批評。[10]
1973年1月,高禮和離任大埔理民官一職,[6]並於同年5月轉任為新界民政署副署長,[2]同年9月至10月間,因時任元朗理民官韋能信返英度假,他曾一度暫代該府的職位。[11]1974年1月,高禮和離任新界民政署前往進修,至同年4月返港。[2]之後,他轉任輔政司署的決策科職位,不再參與新界的地方行政。
輔政司署
1974年5月,高禮和被委任為副環境司,並於同年8月改任首席助理環境司,期間曾在1974年至1976年間,共署任副環境司一職達十個月。[2]1976年12月,他出任市政事務署新界區總署的副署長一職,職位於1979年4月因新界發展改組為新界市政署署長。[12]在任期間,市政事務署及新界市政署於1979年起推出小販管理隊的前身「一般事務隊」,專責執行小販管理政策。[13]同時,新界市政署的規模亦在新界人口不斷上升下增加。高禮和曾於1980年指出,新界市政署的人手將由當時的六千人增加至五年後的15000人以應付新市鎮人口的需求。[14]另外,高禮和於1977年2月晉升為首長級乙級政務官。[2]
1980年10月,高禮和離任新界市政署,並於翌月改任為副銓敘司。1983年7月,高禮和晉升為首長級乙一級政務官,[2]並於同時獲確定為香港海關總監的繼任人,接替退休的莊敦賢。[15]1984年6月,高禮和正式接任該職。[2]在任海關總監期間,高禮和處理與香港海關在主權移交後參與世界海關組織的地位問題,[16]以及加強與廣東省政府在走私及掃毒方面的合作。[17]同時,高禮和亦曾在署任工商司期間,處理當時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香港造成的衝擊,包括透過遊說集團影響當地的政治局勢、引起在港設處的跨國公司的關注、聯絡美國高級官員及國會議員作遊說,以及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會議上譴責美國保護主義法案等方式,試圖影響當地的政局。[18]1985年9月,高禮和晉升為首長級甲級政務官。[19]
1986年6月,高禮和出任運輸司一職,並於同年9月晉升為司級官員。[19]
運輸司及銓敘司
高禮和在任運輸司半年間,處理林林總總與香港交通運輸有關的問題,包括禁止被吊銷駕駛執照者復牌的法案、輕便鐵路收費及壟斷西北交通疑慮、的士濫收車資問題、在繁忙時間增加紅磡海底隧道的附加稅以減輕嚴重塞車的提案等。[20][21][22][23]1986年11月,一輛利蘭勝利二型在屯門公路行駛時意外翻側,造成五人死亡。高禮和在事後負責以外的善後事宜,包括向議會交代調查的進度,以及解釋巴士的設計合符安全標準等。[24][25]
1987年1月,高禮和改任銓敘司。[26]就任銓敘司後,高禮和展開訪問各公務部門的行程,促進銓敘科與各部門高層人員及公務員協會的溝通。[27]另外,他亦負責處理每年公務員薪酬調整有關的事宜,包括與三個評議會就年度調整對話,以及就公務員本地化下,外籍公務員提早離職的賠償安排。[28]1990年1月,高禮和離任銓敘司一職,並從港府退休。[29]
個人生活
參考資料
- . Sikhs In Hockey.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Hong Kong: Hong Kong Government Printer. 1996: 87.
- 〈荃灣副理民府官高禮和 昨訪各村拜年 共祝羊年繁榮〉,《華僑日報》第三張第四頁,1967年6月21日。
- 〈荃灣副理民府官高禮和 昨訪各村拜年 共祝羊年繁榮〉,《華僑日報》第三張第四頁,1967年2月14日。
- 〈沙田建設現代城市首期開闢 十畝工業區〉,《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71年9月21日。
- 〈大埔理民官高禮和卸任 昨酒會告別〉,《香港工商日報》第十二頁,1973年1月21日。
- 〈偏遠古村週田村建成新村公所 邊區增福利〉,《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二頁,1971年11月10日。
- 〈邊區吉澳島建設續推進 服務中心啟用 計劃興建廉屋〉,《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72年3月22日。
- 〈大埔滘龍尾灣漁民申建新村 當局考慮中〉,《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72年12月15日。
- 〈西貢北約鄉會就職新願 呼籲供電供水 建設市鎮警崗〉,《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二頁,1972年4月20日。
- 〈元朗七區鄉事會 歡餞韋能信〉,《華僑日報》第三張第三頁,1973年8月31日。
- 〈適應發展 當局決設 新界市政署〉,《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二頁,1979年2月25日。
- 〈高禮和主持一般事務隊首屆結業禮稱 若要小販管理政策成功 一般事務隊須效率優良〉,《華僑日報》第二張第二頁,1979年9月16日。
- 〈適應各市鎮人口劇增 新界市政署人手 五年增至萬六名〉,《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80年1月19日。
- 〈本港海關總監高禮和將接任〉,《大公報》第六頁,1983年7月23日。
- 〈香港海關國際組織地位 聯合聯絡小組將作研究〉,《大公報》第五頁,1986年3月7日。
- 〈總監高禮和率領港海關代表團訪穗 將與粵方商走私掃毒事〉,《大公報》第五頁,1986年6月3日。
- 〈工商司高禮和表示本港採取兩項步驟 努力對抗保護主義〉,《大公報》第十六頁,1985年6月27日。
- 〈港府三高官調動〉,《大公報》第四頁,1986年5月14日。
- 〈吊銷執照者恢復駕車高禮和稱將不受歡迎 並說只有四種情況發出傳票〉,《大公報》第五頁,1986年7月10日。
- 〈運輸司高禮和昨强調當局將有監管制度 確保輕鐵收費合理〉,《大公報》第四頁,1986年7月17日。
- 〈高禮和稱三年來只接百六宗投訴的士濫收車資問題〉,《大公報》第六頁,1986年7月24日。
- 〈高禮和說為解決嚴重塞車當局擬增加海隧稅 限於繁忙時間但行政上有困難〉,《大公報》第八頁,1986年9月11日。
- 〈高禮和昨談屯門大車禍調查報告不會公布 勝利二型巴士設計合安全標準〉,《大公報》第五頁,1986年11月13日。
- 〈屯門車禍調查結果區議會昨要求公佈並希望開庭研究意外成因 高禮和稱事件仍在調查中〉,《大公報》第五頁,1986年11月26日。
- 〈十三高官調動職位〉,《大公報》第四頁,1987年1月14日。
- 〈銓叙司高禮和 晤水務署員工〉,《華僑日報》第二張第四頁,1987年4月17日。
- 〈銓敍司高禮和昨日表示高級公務員薪酬較私人機構略高 兩周內將諮詢三會對調查報告意見〉,《大公報》第五頁,1987年6月23日。
- 〈政府高層大調動〉,《華僑日報》第一頁,1989年11月23日。
-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1989-08-07.
- . Oak Bay Lawn Bowling Club. B.C., Canada. 2016-04-22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官衔 | ||
---|---|---|
前任者: 麥法誠 |
運輸司 1986年6月-1987年2月 |
繼任者: 梁文建 |
前任者: 霍德 |
銓敘司 1987年2月-1990年4月 |
繼任者: 屈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