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霨
高凌霨(1870年9月12日—1940年3月4日),字泽畬,晚年别号苍桧,直隷省天津府天津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高凌霨 | |
---|---|
![]() | |
出生 | 同治九年(1870年)8月17日![]() |
逝世 | 1940年3月4日![]() | (69岁)
国籍 | ![]() |
别名 | 高泽畬、苍桧 |
职业 |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中华民国摄行大总统 |
政党 | 直系 |
生平
清末
高凌霨先世籍山东,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天津,世居西头。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凌霨中试甲午科举人。以捐班知府分发湖北候补,历任启新书院中学堂副监督、湖北武备学堂监督、湖北省立造币厂总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经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荐,高凌霨升任湖北提学使。宣统二年(1910年)9月,升任湖北布政使。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高凌霨前往上海避难。
北洋政府
民国元年(1912年),高凌霨加入共和党任干事。次年,奉北京政府之命负责改组国内各省的银行。此后历署直隷省财政司司长兼直隷省征税调查处及国税筹备处处长。当时,高凌霨和驻保定的陆军第3师师长曹锟交好。翌年4月,赴奉天省任都督张锡銮的高等顾问。
民国六年(1917年),高凌霨当选直隷省选出的参议院议员。民国九年(1920年)任靳云鹏内阁农商部次长,该内阁很快倒台。民国十年(1921年)10月,经曹锟推荐,高凌霨就任财政总长(后兼任盐务署督办、币制局督办),继而在颜惠庆临时内阁、梁士诒内阁任内务总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高凌霨兼任交通总长。当时直系内部吴佩孚的「洛派」和曹锟的「津保派」发生对立。被视为「津保派」的高凌霨在吴佩孚的压力下被迫辞任。曹锟掌权后,高凌霨历任财政总长、农商总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任张绍曾内阁内务总长,支持曹锟,参与驱逐黎元洪。6月14日张绍曾辞职,黎元洪总统出走后,高凌霨一度在摄政内阁中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并支持曹锟选总统。10月10日,曹锟通过贿选成为大总统,高凌霨卸任摄行大总统职责。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10日,孙宝琦内阁成立,他卸任代理国务总理,改任税务督办。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民国十五年(1926年),高凌霨由上海回到天津,寓居天津日租界桃山街,与张之洞之子张燕卿(后任满洲国外交大臣)过往密切,并参加了日本驻军直接控制的“中日同道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在天津和段祺瑞、王揖唐组织中日密教研究会,并和日本秘密创建了政治联系。此后,他参加救济华北经济委员会、东亚经济协会等与日本合作的组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末,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天津,高凌霨组织天津市治安维持会并任委员长。同年12月,王克敏开始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月14日,临时政府成立,高凌霨就任天津特别市市长、议政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省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高凌霨卸任天津市市长,次年卸任河北省省长。
家庭
高凌霨行五,其两兄均有声于天津文坛,兴办教育,参与编写天津县志等工作。
注释
- 见『朝日新闻』1940年3月5日。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订版』作1939年死去,张树勇「高凌霨」作1943年(民国32年)2月死去,皆误。
参考文献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高凌霨 |
- 张树勇「高凌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中华书局. 2005. ISBN 7-101-02993-0.
- 徐友春主编.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刘寿林等编. .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