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浪卡 (2015年)

颱風浪卡英語:)是個強勁且規模龐大的熱帶氣旋,在2015年7月中旬影響日本中部。浪卡起源馬紹爾群島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熱帶擾動,開始其漫長的旅程,並在7月3日成為該年颱風季的第十一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時迅速增強,在7月6日達到颱風標準。浪卡橫越北马里亚纳群岛,直接掠過無人居住的阿拉木根島。此後不久,颱風達到最高風速。日本氣象廳()估計其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85公里,而非官方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其1分鐘風速為每小時250公里,達到超級颱風標準。浪卡隨後轉向北移並減弱,並在7月16日以颱風的最低標準橫越日本中部。風暴在不久後減弱,並於7月18日在日本海消散。

颱風浪卡
颱風(日本
四級超級颱風(美國
7月9日,接近最高強度、正經過马里亚纳群岛的颱風浪卡
形成2015年7月2日
消散2015年7月18日
最高風速10分鐘持續 185公里/小時(11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50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
最低氣壓925百帕毫巴);27.32英寸汞柱
死亡已確認兩人死亡
損失$2.09億(2015年美元
影響地區馬紹爾群島马里亚纳群岛日本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風暴首先影響馬紹爾群島,給首都馬久羅帶來強風。半個城市失去電力,多艘船隻沉沒。據報導,北马里亚纳群岛受到的影響很小,隨後風暴加強位於菲律賓上空的季候風。日本的影響最為嚴重,奈良县上北山村的降雨量達到740毫米。關西地方的總損失達到180億日圓(1.45億美元)。浪卡在日本造成兩人死亡、55人受傷、220所房屋受損或被淹。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风暴类型
■ 副热带气旋
▲ 温带气旋/后热带气旋/热带扰动/季风低压

一次西風爆發在西太平洋催生出颱風燦鴻強烈熱帶風暴蓮花,以及後來成為颱風浪卡的系統[1]。7月1日,馬紹爾群島以東持續出現脈動對流區域,並伴隨著結構混結構混亂的環流。低风切变、高海面溫度和良好的外流有利於進一步發展[2]。隨著對流組的織改善,環流逐漸變得更清晰[3]。7月2日晚上6時,日本氣象廳()將位於奧爾環礁以東約80公里處的系統歸類為熱帶低氣壓[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根據其組織不斷改善,在7月3日中午12時將該系統歸類為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5]。大約六小時後,日本氣象廳將該低氣壓升級為熱帶風暴浪卡[4]

7月4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升級為熱帶風暴時,對流帶正在捲入中心,但受限於西側的乾空氣。當時,風暴在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下向西北偏西移動[6]。7月5日,日本氣象廳將風暴升級為強烈熱帶風暴[4]。到那時,雖然外流有所改善,但由於中等的風切變,環流已外露出來[7]。7月6日,當風切變減弱後,浪卡開始迅速增強,在對流的中心形成一風眼。因此,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上午6時將風暴升級為颱風[8],日本氣象廳亦在中午12時跟隨[4]。浪卡在7月7日中午12時達到其首波最高強度,當時日本氣象廳估計其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85公里[4]。位於西北方的熱帶對流層上部槽加強極好的徑向外流,颱風形成一個直徑48公里的清晰風眼[9]

7月9日三個同時活躍的颱風:(從左至右)蓮花、燦鴻和浪卡

在達到首波最高強度後,由於系統西側的對流因熱帶對流層上部槽而受限,浪卡稍微減弱,風眼被雲層填塞[10]。減弱的風切變和上升的海面溫度使得增強趨勢得以恢復,並在7月8日晚上,當它靠近北马里亚纳群岛時,結構變得更加對稱[11]。外眼壁內部重新發展出輪廓分明的內眼[12]。7月9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浪卡升級為相當於四級標準的超級颱風,估計其最高1分鐘風速為每小時250公里[13]。日本氣象廳亦評估其最高10分鐘速度為每小時185公里[4]。7月9日上午6時,浪卡的風眼掠過無人居住的阿拉木根[14]。颱風隨後因風切變增強而減弱,並轉向西移動[15]。到7月11日,風眼被雲層填塞[16]且不再可見,儘管其組織因南向的良好外流而得以維持[17]。然而在翌日,其對流重新組織,風眼也發生變化。到那時,隨著副熱帶高壓脊向東退,浪卡的速度正在放緩,幾乎靜止不動[18]

7月13日,颱風浪卡開始越過副熱帶高壓脊的斷裂處向北移動,朝日本移動,颱風完成了眼牆置換循環。根據聯合颱風中心的數據,其達到風力時速195公里的第二波最高強度[19]。風切變的減弱亦有助於重新增強[20],但由於北方和西方的乾空氣,這次增強的持續時間很短[21]。隨著風眼變得更加粗糙,其風力繼續下跌[22]。7月16日下午2時,浪卡在日本四國高知县室戶市附近登陸,當時仍屬颱風標準[23]。四小時後,颱風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4],穿越瀨戶內海後,浪卡於晚上9時在本州岡山縣倉敷市附近第二次登陸[23]。對流橫越本州進入日本海後大幅減弱[24],且由於水溫較低,風暴進一步減弱[25]。7月17日中午12時,日本氣象廳將浪卡降級為熱帶低氣壓[4],翌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再向其發出公告[26]。7月18日,浪卡在日本海中部消散[4]

防災措施及影響

在馬紹爾群島的馬久羅環礁,正在發展的浪卡產生出接近烈風的強勁西風,在潟湖產生巨浪和水災[1]。島上潟湖中至少有25艘船隻脫離繫泊裝置或被拖拽[27]。來自浪卡的強風掀起房屋的屋頂,吹倒樹木和電纜。該國首都馬久羅近一半地區斷電。馬紹爾群島外交部長托尼·德布魯姆表示:「馬久羅[就]像一個戰區」。還導致一些沿海水災[27],導致農作物受損[28]

颱風浪卡在7月16日逼近日本四國

風暴來臨前,關島國家氣象局阿格里漢島帕甘島阿拉木根發布颱風觀察預警,並對關島發布大浪警告[29]。該觀察預警後來升級為警告,並在颱風離開該區後取消[30]。由於風暴和當地飛機通信系統出現問題,飛往該區的航班延誤或取消。風暴期間,塞班岛兩個村莊出現輕微停電,但很快就恢復[31]。在風暴來襲的阿拉木根,六人在混凝土貯倉中度過風暴[1]

在菲律賓,風暴的外圍使西南季候風有所增強,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暴洪和山泥傾瀉[32]。風暴的外圍隨後掠過大韓民國東岸[33],產生出26毫米的降雨量和時速93公里的陣風[34]

日本

受風暴威脅,九家航空公司取消了日本各地的214個航班[35]。與此同時,鐵路服務和高速公路被中斷[36],部分中央自動車道關閉[37],渡輪服務被取消[38]四國旅客鐵道在風暴期間取消服務,並限制西日本旅客鐵道沿線的乘車次數[39]。約86萬人被建議或命令從家園撤離,其中15,400戶家庭中的88,100人被迫離開[40]。風暴過後,居民獲准回家[41]

浪卡在橫越日本時在高知县室戶市產生出時速153公里的最高陣風[23]。日本中部大部分地區受大雨影響,奈良县上北山村的降雨量達到740毫米[39]三重县尾鷲市在24小時內錄得357.5毫米[23]爱媛县西條市的最高一小時降雨量為84毫米。福岛县川內村在一小時內錄得77.5毫米,創下7月的記錄[39]

浪卡帶來的降雨導致河流氾濫[36]。在福島縣,那珂川淹沒附近一座校舍的二樓[42]。從福井縣敦賀市開往兵库县姬路市的列車因水災影響,1,600名乘客滯留4小時[43]。日本各地的大浪和強風導致和歌山县串本町一個養魚場的11,000多條蓝鳍金枪鱼死亡,造成12.9億日圓(1,040萬美元)的損失[44]。全國約15,000人斷電。風暴摧毀30所房屋,另有190所房屋被淹[41],農用設備也被損壞[23]。颱風造成55人受傷[40]、兩人死亡[39],其中一名老人掉入溝渠遇溺身亡[36]關西地方損失達180億日圓(1.45億美元)[45]。據統計,全國的經濟損失總額為260億日圓(2.09億美元)[46]

參見

參考資料

  1. (PDF). Pacific ENSO Update. July 30, 2015, 21 (3) [January 2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1-20).
  2.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July 1, 2015 [January 2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 2015).
  3.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July 2, 2015 [January 2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3, 2015).
  4.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报告).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August 24, 2015 [January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5.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5).
  6.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5).
  7.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8.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9.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10.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11.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12.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15).
  13.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0, 2015).
  14. Aydlett. .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July 9, 2015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0, 2015).
  15.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0, 2015).
  16.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1, 2015).
  17.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1, 2015).
  18.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2, 2015).
  19.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4, 2015).
  20.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4, 2015).
  21.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4, 2015).
  22.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6, 2015).
  23. (PDF) (报告). ESCAP/WMO Typhoon Committee 10th Integrated Workshop: 5. 2015 [January 2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01).
  24.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5).
  25.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5).
  26.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0, 2015).
  27. .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gence France-Presse. July 4, 2015 [July 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28. Manny Cruz; Masako Watanabe. . Pacific Daily news. July 5, 2015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9).
  29. Shawn Raymundo. . Pacific Daily News. July 6, 2015 [July 2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9).
  30. Simpson. . Guam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July 10, 2015 [July 2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7, 2015).
  31. Dennis B. Tran. . Saipan Tribune. July 13, 2015.
  32. Rommel Marvin. . Inter Askyon. July 14, 2015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4).
  33. . NASA. July 17, 2015 [July 3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0).
  34. (PDF) (报告). ESCAP/WMO Typhoon Committee 10th Integrated Workshop: 5. 2015 [January 24,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20).
  35. . Sputnik News. July 16, 2015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36. . Associated Press News. July 17, 2015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37. . Sputnik News. July 16, 2015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38. . Japan Economic Newswire. July 16, 2015.  Lexis Nexis 需付费查阅
  39. . Japan Times. July 27, 2015 [July 16,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40. . Jiji Press Ticker Service. July 17, 2015.  Lexis Nexis 需付费查阅
  41. Tatyana, Kudrenok. . Kazinform. July 1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42. . Al-Jazeera. July 17, 2015 [2023-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43. . ITAR-TASS. July 18, 2015.  Lexis Nexis 需付费查阅
  44. . Bangkok Post. Agence France-Presse. July 2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9).
  45. . 神戸新聞. September 2, 2015 [September 1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3, 2015) (日语).
  46. (PDF).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 March 22, 2017 [July 13,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5) (日语).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颱風浪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