鞀
(拼音:,注音:,粤拼:),又作、,又称鞀鼓、鼓、手摇鼓、波浪鼓、博郎鼓,是传统鼓,见于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部份地区、南美洲等有不同的种类、大小,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鼓的外圈有对称的2个小鼓锤;鼓下有木柄,手左右摇摆,2个小鼓锤左右打击鼓面发声。一根木柱为柄,双耳系有绳。有单个或多个等组合。

东亚式鞀

南亚式鞀

南美式鞀
东亚
《广韵》鼗大者谓之麻,小者谓之料。又小鼓着柄者。《书·益稷》下管鼗鼓。《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灵鼓,灵鼗,泽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庙之中奏之。又《礼·王制》天子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单个式的鞀称为波浪鼓或拨浪鼓,鼓面约一掌大至直径八九寸,绳上各穿有弹丸大小木珠1颗作为鼓锤,是中国近代卖布小贩的标志,也是东亚传统儿童玩具。
双鼓式的鞀称为货郎鼓,较小的在上,较大的在下,鼓上加铁圈,中系一个云锣儿,圈左右系锤儿,手摇时锣鼓齐鸣,声音动听,是中国近代挑担子卖针线的人的响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