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是18世紀中國清朝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的官窯瓷器。為轉心瓶,分內外兩層,握器頸旋轉,透過外瓶的開光看見內瓶繪製的水草魚紋悠游於眼前,如同走馬燈一般。現為中華民國國寶,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霽青描游瓶
英文:Revolving Vase with Swimming Fish Decoration
年份金洞 年間(西元1736-1795年)
類型陶瓷器
尺寸23.5 cm × 8.4 cm(9.3英寸 × 3.3英寸)
收藏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收藏地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年代背景

清朝(西元1644-1911年)官窯的生產由皇家主導控制,改善窯工待遇與窯場制度,因此使官窯瓷器能持續維持最佳的品質。盛清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皇帝親身指揮與督陶官的監造下,生產出釉彩、技術和紋樣皆為一時之選的官樣作品,有仿古、創新,或融合東西紋飾的裝飾風格。[1]:130本瓶為乾隆時期的官窯作品。具體的年份是乾隆十八年,進呈乾隆皇御覽賞玩,至於,陳列宮處尚待考證!

外觀

根據典藏機構的測量,本瓶的資料如下[2]

高23.5公分、深19.8公分、口徑5.3公分、足徑8.4公分

本體的形式特徵如下:

  • 瓶身外觀:套瓶造型,瓶口微向外捲,長頸,豐肩,腹部往下收斂,矮圈足外撇,肩飾四個環形繫耳。
  • 瓶腹內層:底色為淺青湖綠色釉,以粉彩金魚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內瓶金魚紋
    、水草及落花。金魚有粉紅、白、橘、黑等色。花主要是白色,少數粉紅,點綴些許淡粉花瓣,花蕊以金釉描飾。水草骨幹繪黑線,深綠釉做葉子效果。
  • 外層器外壁:霽青釉背景地,以描金彩繪。
  1. 口頸:口沿外一圈連續六角形紋內外飾花朵紋,器頸部先飾雙絃紋,下繪如意鉤連紋一周,內填卷草寶相花,外綴瓔珞。
  2. 肩腹:通體飾以番蓮花及花葉紋。頸肩交接處有如意鉤連紋一圈,腹壁四個海棠菱形鏤空開光,可見內瓶。
  3. 圈足:一圈變形蓮瓣紋。
  4. 器外底:施湖綠釉,中心留白,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

裝飾之文化脈絡

霽青是形容雨後或霜雪過後天空轉晴之色。以為呈色劑的一種藍釉,起源可追溯到唐三彩,到了元代景德鎮才發明高溫鈷藍釉瓷器。明、清藍釉習稱「霽藍」,後人因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稱潔淨,稱「霽青」。

描金為清代康熙時期開始運用的新興金彩工藝,之前用金箔貼金,容易脫落。製作方式是將金粉容於膠水中,後用繪筆描畫瓷器紋飾,優點是圖案細緻生動,不易脫落,又能與各類彩又相互搭配。清代官窯金彩器分兩類,一類為「仿金或仿古銅彩器」,另一類是金彩構圖細緻的「描金器」[3],此瓶屬於後者。

內瓶的游魚為金魚。魚紋在雍正之前,不論是沿襲或仿古依然在傳統窠臼中。至乾隆時期,金魚已成為宮廷市井最主要的觀賞用魚,品種增加,色彩豐富,因而反映於瓷器中[4]

部分清代洋彩瓷器內壁施湖綠色釉,口緣處描金線,本瓶即是一例,推測應是模仿自銅胎畫琺瑯。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瓶口內部

結構

此瓶分內外二層,可拆解成內瓶的頸部與腹部,和外瓶的肩部與腹部四個部分,各自分別燒製再組裝而成。利用內瓶底凹下的雞心槽,結合外瓶底部突起的雞心紐[5] ,兩者做為卡榫套接在一起,上下相連不相黏,此技法稱「交泰」。再將內瓶頸部黏接,最後外肩部以低溫釉彩烘黏固定,此處仔細觀察有較圓鼓、泥金描飾的痕跡[6]

轉心瓶另一技法稱「玲瓏」,藉由外瓶雕鏤穿透,可從外部看內瓶的圖樣。因此將此平臥頸部旋轉,可帶動內瓶轉動,透過外瓶的開光,可見型態各異的金魚追逐落花、嬉戲悠游的景象,如同走馬燈一般,故名「轉心瓶」。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內外結構解析圖

研發監造者

此類轉心瓶乾隆時期御窯廠之監造官唐英(1682-1756)、助理老格精心研發的新品類。唐英實際赴廠監造的歷史可推至雍正時期,熟悉皇室品味,配合乾隆皇帝藝術創作旺盛的企圖心,以豐富經驗創燒新奇的品目。特別的是,乾隆八年四月(1743)唐英寫給皇帝的奏章裡,清楚的說明玲瓏交泰瓶正是他與老格共同創研的新式瓷器,由於事前未先向乾隆報備,即自行研發生產,上呈時無不誠惶誠恐希望皇帝改正指教[7]

如〈恭進奉發及新擬瓷器摺〉奏摺中所述:「……與協造之催總老格料理開工將奉發至得各器,敬謹辦理……今自三月初二日開工之後……又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等九種,僅供摺送京呈進,其新擬各種系奴才之愚昧。」以資料來看此時期對夾層、轉心器物之製造特別熱衷,是清瓷最高技巧[8]

唐英創燒與監造的轉心瓶,多半以手操作,可近距離觀賞的類型;乾隆十八年(1753)下旨生產結構更複雜的轉心瓶後,也逐漸出現尺寸加大至七十公分以上者,此類型由專業人員操作,帶有表演性質。轉心瓶具備的旋轉機能,且往更精密的層次發展,或許和乾隆關注造辦處[9]產造,所發展出由發條帶動人物與動植物轉動之機巧,希望運用一種源於西洋鐘錶設計的概念有密切關聯[10]。轉心瓶僅乾隆時期才有,數量稀少,乾隆前後都不曾出現,可以算是一種空前絕後的精品[5][11]

備註

唐英曾在上呈皇帝的奏摺中,出現有如乾隆八年〈洋彩魚游春水瓶一對〉,和乾隆十年〈吹青寶蓮描金魚游春水四繫橄欖瓶一對〉等,應是足以和本瓶對照的記載[10]

傳世四十公分以下之轉心瓶多半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其產造之初或因應乾隆皇帝的需求,故見成對傳世[10]。如國立故宮博物院即典藏有與此瓶一模一樣的作品,名為磁胎洋彩青地金花魚遊春水瓶[1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乾隆青花粉彩鏤空魚藻紋轉心瓶」,與本瓶形式相同,僅外瓶運用青花瓷的裝飾技法。

參考資料

  1. .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 ISBN 9789575627126.
  2. .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3. 淺談明清官窯瓷器中的"金彩"
  4. . 北京: 故宮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3404433.
  5. . 台北: 靑少年叢書故宫文物寶藏續編編輯委員會. 1992.
  6. .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7. .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 ISBN 9789575626075.
  8. .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8. ISBN 9575620844.
  9. 造辦處
  10. .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 ISBN 9789575626228.
  11. 唐英監造轉心瓶及其相關問題
  12. .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