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话

雷州话,又称雷话,为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的一个方言,为雷州民系的母语,现主要通行于中国雷州半岛雷州徐闻麻章区遂溪南部、电白霞山区部分乡镇等地。雷州民系把自己当地的雷州话称为黎话[1]

雷州话
黎话
发音[lɔi˩˩ uɛ˨˦](雷城口音)[1]
区域雷州半岛
母语使用人数
中国境内约275~280万[2][3] (2004年)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3无(mis
ISO 639-6lizu
闽语分布图, 为雷州片。

雷州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雷州方言指通行于雷州半岛的一种闽语,狭义的雷州方言仅指原海康县雷城街道及其附近乡镇所通行的雷州方言,即雷城话。雷州话以雷州市雷城街道雷城话为代表方言。历史上,雷城镇一带是雷州府的府治。不论是传统的雷剧,还是今日电台的雷州话播音,皆以雷城话为标准口音。[3]

传统的观点认为雷州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称之为闽南语的“雷州片”。不过,由于雷州话与闽南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今日已被单独划出归属于「闽语大区」,与闽南区并列,称为闽语大区的雷州区[5]或闽语大区的雷州片[6][7][8]也有学者将雷州话与海南话合称为琼雷话,并将琼雷话归为闽语直系分支。[4]ISO 639-6则将雷州话列为闽语的直属分支。[9]

雷州话的用户为唐代以来的闽南移民后裔,与现今闽南地区语言有诸多相同之处,其中与潮汕话最为接近。同海南话一样,雷州话受到了周边语言的一定影响,并因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差异,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语言。雷州话与海南话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仍存在不小的差异。

通行地区

雷州话主要通行于湛江市南部地区通行,包括雷州市境内的二十一个区镇、麻章区徐闻县全境和遂溪县大部分地区,是雷州半岛和湛江市辖境之内通行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此外,其使用的地区还有:湛江市麻章、湖光、太平、民安、东山、东简、硇洲等七个市辖郊区以及赤坎、霞山两个市区的部分居民,廉江县的横山、河堤、新民、龙湾、营仔五个区,吴川县的覃巴、兰石、王村港三个区,电白县城关水东镇以及林头、坡心、七迳、霞洞羊角五个区的部分地区,在电白信宜沿海各镇也是通用语言。总体估计用户人数约在二百七十五万至二百八十万人之间。[2][3]

雷州话以雷州市雷城镇雷城话为代表方言。历史上,雷城镇一带是雷州府的府治。不论是传统的雷剧,还是今日电台的雷州话播音,皆以雷城话为标准口音。[3]

历史

雷州话古时被称为“东语”或“客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县志》,在“民俗志·言语”一节中记载:“有东语,亦名客语,与漳潮大类,三县九所乡落通谈此。”[2]

雷州话脱胎自古代闽南语。南宋末年,兵攻陷临安,益王赵昰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辅佐下在福建称帝。后来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广东。陈若水陈八宣陈汝楫等人,在兴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组织了民兵30多万人随行保驾。南宋在崖山之战中灭亡后,陈若水、陈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岛,定居于此。随时间推移,逐渐产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话。

内部差异

雷州话各方言之间大致可以互通,但仍存在显着差异。雷州话大致可以分为雷城音、徐闻音、遂溪音、廉江音和郊区音等,其中徐闻话与廉江话同雷城话之间相差较远。[3]

廉江话横山口音点在声母系统中多出了声母/f/和/ɬ/。古非敷奉三母字的文读音在横山口音中多数读作/h/,少数读作/f/(在雷城话中读作/h/或/b/)。其他方言中读作/s/的声母,在廉江话中一律读/ɬ/,这一特征与莆仙语相同。[2]

徐闻县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海南岛,因而与海南话比较接近。[3]徐闻话徐城口音中,把其他方言中的/p/、/t/两种声母读作内爆音/ʔb/和/ʔd/,又把雷城话中的/s/和/t͡sʰ/读作/t/,这些都是海南话的特征。[2]

音韵体系

声母

雷州话的声母
pbm
tnl
tstsʰsz 尿
kŋ
零声母h

韵母

雷州话的韵母
iu
aiaua
ɔ
ɛ
aiuai
auiau
ɛuiu
ɔiui
amiam
emim
iaŋuaŋ
ieŋŋ̩
ɔŋiɔŋ
apiap
epip
akiakuak
ekiekuek
ikuk
ɔkiɔk

声调

雷州话声调
调序 1 2 3 4 5 6 7 8
调类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调值 ˨˦ (24) ˩˩ (11) ˦˨ (42) ˧˧ (33) ˨˩ (21) ˥˥ (55) ˥ (5) ˩ (1)
例字

文白异读

雷州话的文白异读比闽南语、闽东语等福建的闽语更为丰富。

方言

ISO 639-6将雷州话分为以下几种方言:

  • 雷城话(海康话,hikg)
  • 龙门话(lgme)
  • 东里话(dgli)
  • 徐闻话(xwen)
  • 乌石(wusi)
  • 江洪(jgho)
  • 北坡(beio)
  • 遂溪话(sixi)
  • 东山(dghn)
  • 硇洲(nozu)
  • 电白话(diba)

参考资料

  1. 《雷州方言词典》,“黎话”条:“①特指黎族人说的话。②泛指当地雷州话,是汉语方言里闽语的一种。”
  2. 《雷州方言词典·引论·贰 雷州方言的内部差别》
  3. 湛江市志·第三十六篇 方言·第三章 雷州话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2015-05-05》
  4.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8页
  5. 中国语言地图集》,B8 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6. 《中国语言地图集》,B13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7. 《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名索引(B1-B15图):「雷州片,闽语大区」。
  8. 《雷州方言词典·引论·伍 雷州方言的特点》:“雷州方言属闽语雷州片。”
  9. . [2015-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参考文献

  • Běijīng dàxué zhōngguóyǔyánwénxuéxì yǔyánxué jiàoyánshì. (1989) Hànyǔ fāngyīn zìhuì. Běijīng: Wénzìgǎigé chūbǎnsh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 1989. 汉语方音字汇. 北京: 文本改革出版社)
  • Norman, Jerry. [1988] (2002). Chinese. Cambridge, England: CUP ISBN 0-521-29653-6
  • Yuán, jiāhuá (1989). Hànyǔ fāngyán gàiyào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dialects). Beijing, China: Wénzì gǎigé chūbǎnshè. (袁家骅. 1989. 汉语方言概要. 北京:文本改革出版社.)
  • Zhū, yuèmíng. (2005) "Léizhōuhuà yú Pǔtōnghuà bǐjiàoyīnxì yánjiū" (Comparative phonological studies on the Leizhou dialect and Putonghua) Yúnnán shīfàndàxué xuébào (zhéxué shèhuìkēxué bǎ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37 no. 5 p. 133-136. (朱月明. 2005. "雷州话与普通话音系比较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7 卷 第 5 期 页133-136)
  • Office of Chorography of Zhanjiang City 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36.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04 [2021-08-02]. ISBN 7-101-042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6).
  • 吴茂信;梁建中,雷州话字音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2-13。ISBN 9787218121420
  • 林伦伦,粤西闽语雷州话研究,中华书局,2007-12-13。ISBN 9787101047493
  • 李荣,雷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2。ISBN 9787534334146

延伸阅读

  • Li, Charles; Thompson, Sandra. .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983a, 12 (1): 3–21. doi:10.3406/clao.1983.1123.
  • Li, Charles; Thompson, Sandra. .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983b, 12 (2): 119–148. doi:10.3406/clao.1983.1138.
  • Yue-Hashimoto, Anne O.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5. OCLC 1511172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