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隙光

云隙光曙暮光条英语:),别名光绳或青白路,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指阳光透过避光云层的缝隙或边缘后出现的光柱现象。一般出现在大气通透度良好,有云的天气状况下,常见于清晨或傍晚。

夕阳从云后方透出的云隙光,摄于台湾台北
夕阳从积雨云后方透出的云隙光,摄于法国格勒诺勃

形态

曙暮光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

  1. 阳光由上至下透过云层缝隙,形成向下的光条
  2. 云块遮挡在太阳前方,形成向四周放射的光条
  3. 太阳下山时,阳光由下至上透过云层缝隙,形成向上的光条

成因

国际太空站经过印度上空时拍摄到的云隙光
  • 当太阳处于较低角度,天空有较厚的云块(多为积云层积云)处于太阳与观测者视线中间,太阳被云块屏蔽,太阳光从云后或边缘散出。对于观测者而言,犹如云层自身发光。
  • 当太阳处于较高角度,天空有较厚的延绵云层(多为层积云),阳光经云隙渗透出来。观测者会看见从「云隙」透出「光」。


「曙暮晖」、「反曙暮晖」(英语:):

  • 曙暮晖成因:在日出或日落前后,太阳处于极低仰角。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受到较高的对象(例如高山或直展云)遮挡,出现较长的影子,继而影响天空的亮度,在天空上形成光暗相间的情况,即为曙暮晖。其中,天空较亮部分是有太阳光照射的部分,而较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 反曙暮晖成因:「曙暮晖」与「反曙暮晖」成因相同。「曙暮晖」光影相间的状况可以横跨整个天空,一直延伸至太阳位置的相反方向的地平线。对于观测者而言,影子看起来在太阳位置相对的同一位置(反日点)聚合。这种背向太阳观测到的曙暮晖称为「反曙暮晖」。
  • 如果观测条件非常良好,有机会完整看到光影相间横跨整个天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可在视觉上证明「曙暮晖」与「反曙暮晖」成因完全相同。
  • 由于光线于大气中散射的关系,一般而言,曙暮晖比反曙暮晖来得明亮。
反云隙光。时届日落,光芒辐合处为东方。近地平线处有一个没有光芒的椭圆形黑影区,为地球本身的影子投射于大气层上。


文化

太阳仰角较高时照耀地面的云隙光,常被赋予神圣性,又名「佛祖光」、「上帝之梯」。许多电影、画作、动漫画等艺术作品,也常使用云隙光作为神圣、崇高、救赎的象征。此外,这种云隙光也像动漫中不明飞行物体打开舱门时发出的光芒。[1]

图集

注释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云隙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