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厂街

雪厂街英语:)是香港的一条道路,位于香港岛中环。是单程下山车道。它的南段连接近艺穗会云咸街,而北段则与干诺道中交界。


雪厂街 (2011年)
道路长度0.6(0.37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时
2
地点香港中西区
起点中环下亚毕道
终点中环干诺道中文华东方酒店
建造
动工日期1840年代
雪厂街中段,近约克大厦

历史

「雪厂街」的得名,是因以前在这里有一座保存块的冷藏库(雪厂其实是雪仓,港人称冰为雪,雪厂就是贮冰的仓库)。1845年4月17日,该冷藏库在雪厂街创建,供应来自北美洲的冰块予附近的医院及居民,直到1880年代为止。

当年香港用的冰都是美国船运而来的天然冰。美国的大湖和河流冬季结冰所产生的冰块,运到香港后,涂上锯屑糠皮防止溶化,贮入雪厂待用。供应冰块的公司()成立于1845年,它的贮冰仓设于雪厂街。当时中环尚未填海,雪厂就在海边,运冰船卸货入仓非常方便。

雪厂是一座两层的建筑物,地皮由政府免费批给,期限为75年,附带条件是廉价供应冰块给公立医院。该厂每天出冰两次,一次为上午五时至七时,一次为下午二时至四时,每天消耗量约七百磅。美国冰一度独占香港的冷藏市场,直到1866年左右,凯尔才在湾仔春园街一带设厂自制冰块,与之竞争。

1874年,苏格兰工程师约翰·凯尔(John Kyle)在香港开发出第一台制冰机并取得专利,这是一种英国人渴望已久的机器,这对缓解闷热的夏季十分重要[1]。约翰·凯尔与威廉·贝恩(William Bain)合作利用蒸发压缩循环制冷系统,在雪厂街设厂生产本地冰[1],从此冰可在香港工业化大量生产[2]

1880年以后,香港生产的冰块售价渐低,远道而来的美国冰变得无利可图便停止输入。输入美国冰的丢杜公司(Tudor Ice Company)后来和凯尔改组的香港制冰公司合并,且交由渣甸洋行经营。1883年,港府向渣甸洋行提议,将雪厂街的地皮长期批与该洋行,租期999年,批价12,500元渣甸洋行仅肯出价八千元,并且要分五年缴清,理由是雪厂的地基低于雪厂街的路面,卑湿异常,除了贮冰外难以作其他用途。再后来,雪厂和制冰公司又都卖给牛奶公司。为供应电力予雪厂使用,香港电灯公司于1896年兴建了一间小型发电厂「雪厂街发电厂[3],而多余的电力则提供给中环附近一带的大酒店及电影院[4]。雪厂街的古老雪厂,直至1918年牛奶公司渣甸洋行收买时仍然存在。

轶事

现存位于中环下亚厘毕道云咸街交界的旧牛奶公司仓库(曾用作冰库),与使雪厂街得名的雪厂建筑物并无关系。

沿途著名景点

参考来源

  1. . BBC. 2020-06-25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2. .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3. 鲁金. . 香港: 三联书店. 2019: 235. ISBN 9789620444494.
  4. 洪蔼婷. . 香港01. 2017-03-05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雪厂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