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奭龄
陶
陶奭龄 | ||
---|---|---|
大明山东济宁州知州 | ||
籍贯 | 浙江会稽县 | |
字号 | 字君奭,又字公望 号石梁,又号小柴桑老 | |
出生 | 隆庆五年(1571年) | |
逝世 | 崇祯十二年(1640年) | |
亲属 | (父)陶承学、(兄)陶望龄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2],陶望龄之弟,王阳明之三传弟子。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陶奭龄中举人,授建德吴宁学教谕,升肇庆府推官,晋济宁州知州,与其兄讲学白马山。世称“二陶”。
崇祯四年陶奭龄与其兄成立「证人社」,与刘宗周同主事。其学术杂以禅学,宣扬因果报应,去王守仁日远。生平有「五不问,五不答」,“一不问朝政,二不问生计,三不问世间闲泛事,四不问他家是非长短,五不问生平亲知”。[3]周海门曾说:“吾老矣!郡城陶石梁、刘念台,今之学者也,其相与发明之。”崇祯十二年(1640年)卒,刘宗周为他写祭文。
注释
- 【奭】拼音:shì,注音ㄕˋ,《说文解字·皕部》:「奭,盛也。」
- 陶奭龄的生年有两种说法,1565年和1571年,参见何冠彪《陶望龄、奭龄兄弟生卒年考》,《明清人物与著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页39。其卒年据祁彪佳《弃录·己卯》十二月二十五日载:“早入陶宅,吊陶石梁先生。”己卯为1639年,届农历过年则为1640年初。刘宗周〈祭陶石梁先生文〉题下注“崇祯庚辰(十三年)正月初十日”。
- 陶奭龄,《小柴桑喃喃录》
官衔 | ||
---|---|---|
前任: 赵怀玉 |
明朝肇庆府推官 崇祯年间 |
继任: 文鸣陛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