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林
陈霞林(1834年6月15日—1891年10月22日),亦名希陶、桃源,字洞渔,又字篷源、蓬源,号问津,福建淡水大稻埕(今台湾台北市大同区)人,籍贯同安西源乡,清代举人、官员、仕绅。曾任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广东省候补知府。因在中法战争期间协助办理团练而被台湾巡抚刘铭传赏赐。[1]
陈霞林 | |
---|---|
出生 | 1834年6月15日 福建淡水大稻埕狮馆巷(今台湾台北市大同区) |
逝世 | 1891年10月22日![]() |
职业 | 文人、官员 |
经历
|
生平
陈霞林年少时拜大龙峒文人陈维英为师[1]。咸丰四年(1854年)新任淡水同知丁曰健来到淡水厅,特别看中其才能,后拔得厅试第一[1]。咸丰五年(1855年)中举第66名,时年22岁[1]。咸丰六年(1856年)担任内阁中书[1]、国史馆校对[2],后成为候补知府,分发至广东省补用[1]。因曾在北京设置公馆,故人称「陈部爷」[2]。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挑取誊录[2]。建造台北城时,陈霞林也出钱出力,因而获朝廷赏赐[1]。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陈霞林向富户筹借银票二十万两,并办理团练,防守沪尾海口[1]。次年刘铭传上其功,晋升为道员,赏戴花翎,三代二品封典[1]。
诗作
陈霞林的诗作目前仅存一首七言律诗〈淡水黄鉴澄之妻何氏〉[4]。 此诗原收录于连横《台湾诗乘》[4],又记载于赖子清《台湾诗海》,题作〈仰药救夫〉[6]。
误信刑夫测子平,从容就义出愚诚。 可怜入地身先死,只望回天婿更生。 鸩毒自甘心自苦,鸳俦为重命为轻。 世间多少须眉辈,奇气谁堪日月争。 |
图集
- 陈霞林举人旗杆
- 陈霞林婢女周氏之墓
参考文献
- 王月镜、吴伯雄. .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 8–9页.
- .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2003-12.
- . 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 全台诗编辑小组 (编). . 2004: 391页.
- 陈青松. . 联合报. 2000-04-27 (中文(台湾)).
- . 搜韵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