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均
生平
陈淑均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中举后即担任知县[2]:53。道光二年(1822年),为探视身患疾病的叔父因而来台湾,道光八年(1828年)在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教书[1]:43,道光十年(1830年)受聘担任噶玛兰(今宜兰市)仰山书院山长(院长)[2]:53。当时正逢《福建通志》等书先后纂修,陈淑均遂于翌年奉命编纂《噶玛兰厅志》,一年后完成初稿十卷,但并未刊行,书稿存于噶玛兰厅。道光十四年(1834年)内渡返乡,察检《大清通礼》、吴荣光所着《吾学录》等书。道光十八年(1838年)应鹿港文开书院之聘请,再度抵达台湾,于书院内掌教,在教书之余写成《噶玛兰厅志续补》二卷。陈淑均乃向噶玛兰厅人士索求《噶玛兰厅志》初稿,取得初稿后再度重修,并增入姚莹所着《东槎纪略》、谢金銮所着《蛤仔难纪略》、萧竹所着《别景诗图说》等新数据,改订为八卷,其后又经李祺生、林逢春、蔡长青继续修订,至咸丰二年(1852年)噶玛兰厅通判董正官开始印刷此书[3][4][5][6]。
其在担任仰山书院山长期间曾为书院题字「仰山斋壁」,并评价噶玛兰学生:「其文虽典丽不足,而清刚简贵,率各肖乎其才」,之后推测噶玛兰考中秀才者非常之多,参加乡试者却非常稀少之原因,建议模仿澎湖厅之先例或仍附于淡学,而以淡、彰合试之例,一同去取不限定额[7]。
参考文献
- 周家安、林正芳、杨晋平、庄汉川、朱尧麟 (编). . 宜兰市公所. 2018-11.
- 卢缵祥、甘阿炎、卢世标 (编). . 宜兰县文献委员会. 1969-12.
- 张子文. .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2003-12.
- 清.陈淑均.《噶玛兰厅志.自序(一)》:「庚寅夏,叨聘入兰。适「通志」、「台志」以次启局,征事于兰。兰故荒僻,而建官垂二十载,不能以博古之间缺并谢及征今;于是厅人士搜访,因浼淑均为纂辑。既告蒇,复以其故实请于当道,仿台「郡志」并采摭其一、二,集为「兰厅志稿」八门十卷,以备厅尊铺扬鸿藻,订正成书。凡采辑自辛卯之九夏,备核于壬辰之夏五;自六月至九月,乃汇集是编,敬俟厅尊之鸿裁,藉酬厅人之雅意。后之君子,倘复恢张而光大之,则此篇未始不为之滥觞。否则,虽复瓿可也,曷敢言志?顾念诸君采访之劳,若疆域、水利、津梁,资杨德昭;山川、寺观、民风、番俗,仗李祺生;田赋、蠲政,核自林逢春;关隘、铺递,详自蔡长青:不可以弗识也者。」
- 清.陈淑均.《噶玛兰厅志.自序(二)》:「『兰厅志』一编,粗就于壬辰之秋。及内渡后,查检新修「大清通礼」并吴抚军「吾学录」,知所据府志「典礼」一门,已非时式。兹更就姚廉访石甫先生请出所着「东槎纪略」,并仗其钩稽尘牍,得开兰前诸稿;仍由鹿溪一带访出谢退谷「蛤仔难纪略」、萧竹友「别景诗图说」;乃删其繁、补其缺,为八卷、十二门、一百二十余子目,视前之卷缩其二而门增其四,附之者又三。」
- 林正芳. . 宜兰县政府文化局. 2004-03. ISBN 957-01-6650-9.
- 林丽凤. (PDF). 国立政治大学. 2006 [2022-05-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