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慧

陈宇慧[3]1973年),笔名郑丰[2][4],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生于台湾台北市,现居香港,也是国民党四公子之一陈履安的女儿。她的母语国语,亦会说粤语[5]英语

陈宇慧
出生1973年(50—51岁)
台湾台北市[1]
居住地 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1991-1995)
 香港(1995-)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郑丰[2]
母校国立台湾师大附中
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武侠小说作家
荷兰银行(香港)董事
知名于作家
父母陈履安
曹倩
亲属大哥:陈宇廷
二哥:陈宇铭
三哥:陈宇慷
弟:陈宇全

虽然小说作家并非陈宇慧的正职,但她八十万字的长篇武侠小说《痴情侠》在「2006武侠小说大赛」[6]摘冠,使她在两岸三地文坛闯出的名声,有「女版金庸」之称,而她的目前的工作是担任荷兰银行(香港)董事[7]。「郑丰」这个笔名取自她丈夫的姓和她原名「慧」字的起笔[8]

生平

陈宇慧籍贯浙江省[4]青田县,是第三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之孙女,台湾前监察院院长[7]陈履安之女,有三兄一弟。她在1991年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677班[4]前三名毕业[9],在1995年[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系[4][11][12]毕业。

陈宇慧在1995年移居香港,任荷兰银行(香港)董事,负责可转换债券业务[1]。她在1997年开始写她第一部武侠小说观双侠[13]。她在1999年返回香港工作[13]。2006年,《观双侠》改名《痴情侠》参加「2006武侠小说大赛」摘冠,为她带来不少名声。

著作

郑丰和中华书局(香港)董事总经理暨总编辑翟德芳在香港书展2007主持讲座[14]

初试武侠

陈宇慧受父亲陈履安影响,自少年起对武侠小说很感兴趣,是小说作家金庸的书迷,她在九岁时已把金庸十五部作品读毕[9]。但不断反复翻看令她甚感无瘾,希望自己也写部武侠小说以延续武侠之梦[13]。武侠、科幻都是她喜欢的书种,在中学时她已喜欢写作[10]

在1998年,陈宇慧婚后随丈夫到英国伦敦度蜜月一年。她没有工作,在伦敦的小公寓闲着无事,萌生创作武侠小说之念,开始用手提电脑写武侠小说观双侠》,大部分情节都在这年构思。她在1999年返回香港工作,日期排得密密麻麻的投资工作令她忙得不可开交,只能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写稿[13]。在2000年初为人母,几次产假时继续创作[10]。在2002年时曾寄稿到多间出版社,但得知长篇武侠小说的出版机会不大,于是打消了念头。2005年重新修改旧稿,完成作品。

参赛得奖

《天观双侠》创作时间逾八年,至2005年完成作品,陈宇慧打算投稿到原创文学网站予网民观看[13]。刚巧,红袖添香网站和中华书局联办「2006武侠小说大赛」[6],在她朋友的推介下,她就以郑丰作为笔名,上传作品到参赛网站[15]。有网民认为网上书籍需既长又抢眼,指《观双侠》这个书名不突出。她便将之改名为《痴情侠》。最终《痴情侠》荣获「中华武魂」最高荣誉大奖(即冠军)、「最受欢迎作品奖」,奖金分别为人民币五万和五千。直至2008年4月,《痴情侠》在红袖添香网站的点击人次逾436万。不过网络连载版和实体书的内容和排版略有不同,而且现时网络版本只保存了约四成内容[15]

此书于台湾出版时,《痴情侠》一名遭人诟病,于是又用回原名《观双侠》,其他地区则用新名《痴情侠》[16]。台湾版收录了两篇分别由她父亲陈履安和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的「推荐序」,以及一篇「作者序」。

继续创作

2007年11月5日起,郑丰连续六天在明报副刊连载短篇小说〈古宅风情〉[17]

摄于第十六届台北国际书展[3][18]

2007年,郑丰出席「香港书展2007」,主持《武侠─中国人的幻想世界》讲座,并透露下一本作品将是《灵剑》[14]。2008年出席第十六届「台北国际书展」。2009年,她的第二部长篇武侠作品《灵剑》出版,乃《天观双侠》的前传,讲述在《天观双侠》以前的事迹。虽然此书较晚出版,但其初稿较早完成。《天观双侠》和《灵剑》已售出韩国、泰国等地版权,电视剧版本亦已由知名电视剧组着手筹划拍摄中[19]

2011年,郑丰创作第三部长篇武侠作品《神偷天下》出版,故事发生于《灵剑》之前。她表示在创作期间,适逢她怀了第五胎,怀孕和照顾初生婴儿拖慢了写书的进度[20]

时隔两年,郑丰的第四部长篇作品于2013年出版,名作《奇峰异石传》,另选隋唐作为新的时间点。她表示,开始时曾打算写一套「少年武侠」,给年纪比较小的儿童和青少年看的,可是在遣词和篇幅方面都遇上困难,于是最终维持了原来风格[21]。书中首次加入了插图,是十二幅由插画家李阿宽所画的水墨风格插画。

2015年,郑丰的第五部长篇作品《生死谷》面世,是她第一部以单一女性为主角的作品[22]。故事背景的设置,放在充满藩镇、将军、侠客和杀手的晚唐。

2017年6月19日起,郑丰在中国时报艺文副刊连载短篇小说〈杏花渡传说〉,收录在人间副刊C4页。

同年,她的第六部长篇作品《巫王志》的首三卷出版。这是个以殷商时期为背景,融入玄幻、武侠的故事。这作品篇幅之长,首次达到五卷。2018年,《巫王志》余下两卷出版。同时,武侠短篇精选集《杏花渡传说》出版,收录〈古宅风情〉、〈杏花渡传说〉,以及首次面世的〈剑徒〉。

出版情况

观双侠

  • 大陆版(《痴情侠》),2007年5月,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全四卷
  • 香港版(《痴情侠》),2007年7月,中原社出版,全四卷
  • 台湾版,2007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四卷
  • 大陆版,2008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四卷
  • 台湾文库版,2013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八卷
  • 台湾侠意纵横书衣版,2018年9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四卷

灵剑

  • 台湾版,2009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 大陆版,2010年8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三卷
  • 台湾文库版,2013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六卷
  • 台湾剑气奔腾书衣版,2018年9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神偷天下

  • 台湾版,2011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 台湾文库版,2011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六卷

奇峰异石传

  • 台湾版,2013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 台湾文库版,2013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六卷

生死谷

  • 台湾版,2015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 台湾彩纹墨韵书衣版,2015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三卷

巫王志

  • 台湾版(卷一至卷三),2017年8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五卷
  • 台湾版(卷四至卷五),2018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全五卷

杏花渡传说

  • 台湾版,2018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

绫罗歌

  • 台湾版(卷一及卷二),2022年6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四卷
  • 台湾版(卷三及卷四),2022年7月,奇幻基地出版,全四卷

参考

  1. 中华书局的「新书上架 存盘,存档日期2008-06-04.」介绍
  2. 「郑丰」官方拉丁转写「Zheng Feng」乃依据汉语拼音,而非通用拼音「Cheng Feng」。
  3. 在2006年上载小说内容起,「郑丰」这个笔名才为人熟悉。故与写作无关、或于2006年前发生的事均以原名「陈宇慧」述之;其余均以「郑丰」述之。唯一例外的是她虽以作家身分在第十六届台北国际书展主持讲座,但讲座标题指明是「陈宇慧」。
  4. 《痴情侠》封面内折页的「作者简介」
  5. 郑丰的国语腔调可参见她在《武侠─中国人的幻想世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的发言。
  6. 中华书局和红袖添香在下一届合办的武侠小说大赛改称「2008全球华文新武侠小说大赛」,但不少人误以为两届皆称「全球华文新武侠小说大赛」。注意「2006」、「2008」两组数字后没有「年」字。
  7. 星岛日报》2007年7月29日「名人杂志」第7页《郑丰:甘愿凑女不做作家》
  8. BBC中文网记者「茹影」在2007年5月4日发表的新闻稿:《陈宇慧-网络中崛起的武侠女继承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9. 时报阅读网的介绍《观双侠‧陈宇慧(郑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0. . [2008-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0).
  11. 陈宇慧在麻省理工学院修读科目众说纷云有以下3个版本:金融、商务管理、金融/商务管理。本文以郑丰著作《多情浪子痴情侠》的封面数据为准。
  12. BBC中文网记者「茹影」在2007年5月4日发表的新闻稿:《持续燃烧的梦─郑丰谈武侠小说创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3. 《多情浪子痴情侠》〈四〉第320-322页「后记:我为什么写赵观和凌昊天」的「缘起」段
  14. 香港书展2007讲座:《武侠─中国人的幻想世界》网上广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7年7月23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6-208室)
  15. 网上连载到第4部131章,即实体书第2部127章。网址:多情浪子痴情侠 - 武侠小说 - 小说 - 红袖添香 存盘,存档日期2008-05-16.
  16. 郑丰《天观双侠》台湾版作者序
  17. . [200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18. 第十六届台北国际书展讲座:《畅谈华文创作的各种可能─张大春‧陈宇慧对谈》(2008年2月17日台北世界贸易中心
  19. 郑丰《神偷天下》封面内折页作者简介
  20. 郑丰《神偷天下》作者后记
  21. . [201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22. . [201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外部链接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报导:2008台北国际书展 一种单纯的小说 多种风格的展现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