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孚

阮孚约278年[注⁠ 1]—约326年[注⁠ 2]),遥集[参⁠ 1]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次子。东晋大臣,历任显官,以继承父亲和叔祖的任性旷达见称。当时的人给予阮孚「诞伯」的称号,与阮放郗鉴胡毋辅之卞壸蔡谟刘绥羊曼合称兖州八伯[参⁠ 3]

阮孚
阮孚
阮孚蜡屐及金貂换酒图(唐陆曜六逸图卷局部)
国家中国
时代西晋东晋
遥集
诞伯
封爵南安县
出生约278年[注⁠ 1]
逝世约326年(49岁)[注⁠ 2]

出生与早年事迹

阮孚的父亲阮咸一直和姑母的鲜卑裔婢女有私情。的母亲去世时,姑母按礼法需要回到丈夫的家。最初姑母表示会留下婢女,临行时改变决定。知道这事后,身穿丧服,借了客人的驴[注⁠ 3],把婢女载回来。阮咸解释道:「肚子里的孩子不能丢掉!」[参⁠ 2]然而仍为舆论所不容[参⁠ 4]

这婢女就是阮孚的母亲[参⁠ 1]。因为母亲身世的缘故,的姑母引用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胡人遥集于上楹」一句,以「遥集」为阮孚的表字[参⁠ 5]

阮孚出仕后最初任职于太傅[参⁠ 6][注⁠ 4],其后调任骑兵属。永嘉之乱发生后,阮孚跟随一些北方士族流亡至江南,并继续任职于东晋朝廷。

避乱江南

晋元帝委任阮孚为安东参军,其后阮孚先后任职丞相从事中郎、车骑将军长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阮孚终日披头散发,不理公事,只顾饮酒[参⁠ 7],常被负责监管的官员弹劾,但晋元帝一直没有处罚他[参⁠ 8]。 在委任阮孚为车骑将军司马裒手下的长史时,晋元帝曾劝他少饮酒、多做事[参⁠ 9],但阮孚仍没有听从[参⁠ 10]。后来阮孚又以金貂蝉官帽换酒喝,又遭主管官员弹劾,晋元帝仍然赦免他[参⁠ 11][注⁠ 5]

晋元帝统治后期,阮孚转职太子中庶子、左卫率,兼领屯骑校尉。

晋明帝即位后,阮孚转任侍中。由于他在平王敦之乱时有功,获封为南安县[参⁠ 12]。后来朝廷擢升他为吏部尚书兼领东海王师,但阮孚以健康理由推辞,晋明帝命令阮孚在家就任。时任尚书令郗鉴认为阮孚不合礼法,晋明帝说:「任用他,大家就不高兴,但不任用他,就埋没人才。」[参⁠ 13]

不久晋明帝病重,温峤前往宫中准备接受遗命,经过阮孚的府邸,便要求他一同入宫接受顾命。温峤指阮孚德高望重,国家非常需要他效力。阮孚没有回应,只是不断要求下车,但被温峤拒绝。在车子到达宫门前,阮孚声称内急,要求下车解手,但他下车后就自己步行回家[参⁠ 14]

自求外放

晋成帝即位后,阮孚被委任为丹阳[参⁠ 15][注⁠ 6]。阮孚对庾太后庾亮辅政持不同意见,认为庾亮经验不足,不能服众,相信将会有祸乱发生。他对亲信发表自己意见后不久,广州刺史刘𫖮去世。阮孚主动请求朝廷委任自己继任。

在朝中主政的王导等人以阮孚性格放荡不羁,不适合在中央任职,决定批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都督、广、三州军事」、「镇南将军」,兼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阮孚受命赴任,途中患病去世,终年49岁。不久苏峻之乱爆发,有识之士认为阮孚有先见之明。

他对当时局势的评论被收录于《晋书》[参⁠ 16]和《资治通鉴》[参⁠ 15]

由于阮孚没有儿子,从孙阮广继承他的爵位。[参⁠ 17]

轶事

  • 阮孚爱好收集木屐。当时祖逖的弟弟祖约喜爱收集财物,阮孚跟都祖约沉溺于嗜好而荒废正事,但最初人们未能分出他们的高下。有人探访祖约,当时祖约正在整理财物,见有外人显得非常紧张,收拾不完,还拿了两个小篮子背在背后,不让客人看见。另有人探访阮孚,当时阮孚正在为木屐打蜡。阮孚对有外人出现不以为意,气定神闲。然后叹息着说:「不知道这辈子能够穿几双木屐啊?」,感慨人生苦短。最后大家认为阮孚境界比祖约高。[参⁠ 18][参⁠ 19]
  • 阮孚曾经规劝卞壸:「您常常不能空闲下来,好像吃下了瓦石一样,不辛苦吗?」卞壸回答:「其他人都崇尚放达,总得有些心胸狭窄的人吧。我不做这样的人,谁人来做?」[参⁠ 20]
  • 南朝梁沈约编着的《俗说》一书记载:晋明帝病重时,大臣请求将被纳入宫中的美人宋祎放出。晋明帝问哪位大臣愿意接收宋祎,只有阮孚一人答应,于是晋明帝就把宋祎交给阮孚[参⁠ 21]

注解

[注⁠ 7]
  1. 出生年由逝世年往前推算所得。
  2. 据《资治通鉴》记载,阮孚于326年求出为广州刺史。而据《晋书》记载,阮孚未到任即逝世。本条目假设阮孚求调任及逝世发生在同一年。
  3. 《晋书》指所借的是马。
  4. 《晋书》未有交代当时任太傅者为何人。
  5. 成语「金貂换酒」即出自此。
  6. 《晋书》称阮孚出任丹阴尹。

参考数据

[参⁠ 22]
  1. 《晋书》卷四十九:「孚字遥集。其母,即胡婢也。」
  2.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箸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
  3. 《晋书》卷四十九:「时州称陈留阮放为宏伯,高平郗鉴为方伯,泰山胡毋辅之为达伯,济阴卞壸为裁伯,陈留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高平刘绥为委伯,而曼为濌伯,凡八人,号兖州八伯,盖拟古之八隽也。」
  4. 《晋书》卷四十九:「既及,与婢累骑而还,论者甚非之。」
  5. 《晋书》卷四十九:「孚之初生,其姑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而以字焉。」
  6. 《晋书》卷四十九:「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
  7. 《晋书》卷四十九:「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
  8. 《晋书》卷四十九:「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
  9. 《晋书》卷四十九:「琅邪王裒为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史。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
  10. 《晋书》卷四十九:「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臣僶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昆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爵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11. 《晋书》卷四十九:「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12. 《晋书》卷四十九:「明帝即位,迁侍中。从平王敦,赐爵南安县侯。」
  13. 《晋书》卷四十九:「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称疾不拜。诏就家用之,尚书令郗鉴以为非礼。帝曰:『就用之诚不快,不尔便废才。』」
  14. 《晋书》卷四十九:「帝疾大渐,温峤入受顾命,过孚,要与同行。升车,乃告之曰:『主上遂大渐,江左危弱,实资群贤,共康世务。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孚不答,固求下车,峤不许。垂至台门,告峤内迫,求暂下,便徒步还家。」
  15.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丹杨尹阮孚以太后临朝,政出舅族,谓所亲曰:『今江东创业尚浅,主幼时艰,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乱将作矣。』遂求出为广州刺史。孚,之子也。」
  16. 《晋书》卷四十九:「时太后临朝,政出舅族。孚谓所亲曰:『今江东虽累世,而年数实浅。主幼时艰,运终百六,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会广州刺史刘𫖮卒,遂苦求出。王导等以孚疏放,非京尹才,乃除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至镇,卒,年四十九。寻而苏峻作逆,识者以为知几。」
  17. 《晋书》卷四十九:「无子,从孙广嗣。」
  18. 《晋书》卷四十九:「初,祖约性好财,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19. 《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20.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阮孚谓之曰:『卿常无闲泰,如含瓦石,不亦劳乎!』壸曰:『诸君子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壶而谁!』」
  21. 《俗说》原文如下:「宋祎是石崇妓绿珠弟子,有国色,善吹笛。后在晋明帝宫,帝疾患危笃,群臣进谏,请出宋祎。时朝贤悉见,帝曰:『卿诸人谁欲得者?』众人无言。阮遥集时为吏部尚书,对曰:『愿以赐臣。』即与之。」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