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永建
钮永建(1870年3月9日—1965年12月23日),字惕生,又字孝直,笔名铁生,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马桥镇俞塘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钮永建 Niou Yung-chien | |
---|---|
![]() | |
![]() | |
任期 1949年3月26日—1952年4月12日 | |
考试院院长 | 张伯苓 本人(代理) |
前任 | 贾景德 |
继任 | 罗家伦 |
![]() | |
任期 1932年6月10日—1941年12月26日 | |
考试院院长 | 戴季陶 |
前任 | 刘芦隐 |
继任 | 朱家骅 |
![]() | |
任期 1937年11月17日—1939年5月19日 | |
考试院院长 | 戴季陶 |
前任 | 石瑛 |
继任 | 李培基 |
任期 1930年12月4日—1933年3月3日 | |
考试院院长 | 戴季陶 |
前任 | 张难先 |
继任 | 林翔 |
![]() | |
任期 1930年3月20日—1930年12月4日 | |
行政院院长 | 谭延闿 宋子文(代理) 蒋中正 |
前任 | 杨兆泰 |
继任 | 刘尚清 |
![]() | |
任期 1927年11月7日—1930年3月17日 | |
继任 | 叶楚伧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870年3月9日
逝世 | 1965年12月23日![]() | (95岁)
国籍 | ![]() |
政党 | ![]() |
生平
1870年3月9日,钮永建生于上海县马桥镇俞塘,行四。祖父钮元蒸系太学生;父亲钮世章是举人,创办吴会书院;母亲徐惠容是浙江布政使徐恕玄孙女。1875年,父亲同李金镛北上赈灾,隔年,钮永建进入吴会书院就读。1877年,父亲短暂做了一年保定知县因病返乡。1885年,钮永建未能考中院试。
革命派的活动
1889年,再应院试中秀才,经导师杨颐的推荐,被江苏学政黄体芳调入江荫南菁书院师从缪荃孙和黄以周,结识吴稚晖、王仁俊、田其田等人。1892年,南菁书院学生与江荫县知县发生纷争,钮永建、吴稚晖退学。1893年,参加恩科乡试中举,转入上海正经书院。1896年,愤于甲午战败,入湖北武备学堂陆军科学习,结识吴禄贞和刘成禺。在校两年半间,接受德国式军事教育,受到梁鼎芬赏识。1898年7月,毕业后暂留武昌,10月,回到上海在经元善所办义学斋教学,后转任经正女学和南洋公学。[1]
1899年,被梁鼎芬邀请到武昌考中官费留学,11月,回乡在吴会书院开办新式学堂。1900年初,抵达东京,因船期延误未能入陆军士官学校,所以一边补习日文一边组织江苏同乡会。1901年6月,经吴禄贞和程家柽引荐在横浜见到孙文,并介绍吴稚晖同孙文认识。12月,应两广总督陶模招聘,与吴稚晖归国帮忙筹办广东武备学堂。1902年秋,返回东京,与史久光创办《江苏》杂志,从事革命派的宣传活动,结识邹容。[1]
1903年3月,大阪万国博览会开幕,经陶成章介绍拉拢徐锡麟加入光复会。4月29日,钮永建、蓝天蔚、黄兴、方声洞、汤尔和等人组织拒俄义勇队。5月28日,钮永建回上海,在张园组织集会。其后因受到清朝关注,组织被迫解散。7月5日,义勇队同人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继续开展活动。1904年初,赴武昌在湖北武备学堂工作。1905年8月,应好友庄蕴宽之邀前往梧州。年末,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庄蕴宽调任桂林兵备道总办,钮永建任兵备道帮办,筹办广西讲武堂及广西陆军小学,兼任两校总监。1907年初,在龙州任广西陆军步兵教导团长,总教官是蔡锷。6月,准备镇南关起义。1908年10月,去日本考察参观陆军士官学校,吸收中国学生。[1]
1909年初,钮永建组训广西新军,12月,革命党身份暴露流亡香港。隔年,转赴德国学习军事。1911年10月,在上海加入陈其美的组织,负责中国同盟会、光复会、上海商团的联络工作。11月3日,清朝方面逮捕陈其美,被钮永建率决死队救出。11月4日,上海革命派起义成功,上海光复。沪军都督府成立后,钮永建任军务部长,到松江和苏州支持起义。12月,联军攻克南京,被任命为江苏都督府参谋次长,参与南北和谈。[1]
在中国国民党的活动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袁世凯下令拿办钮永建 |
中华民国成立后,钮永建升任参谋本部参谋副长(参谋总长黄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钮永建随孙文去职,此后随孙文行动。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钮永建在上海参加,失败后逃往日本。[1]
在日本,钮永建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因孙文同黄兴发生路线矛盾,和二人关系都很深的钮永建未参加中华革命党,而是再度留学德国。1915年10月归国,在上海参加讨袁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遭暗杀后,钮永建主持葬礼。10月31日,北京政府授与陆军中将[2],是日黄兴病死上海,钮永建与孙文等人操办葬礼,任庶务主任[3][1]。
1917年9月,参加孙文的护法战争。翌年初,就任护法军政府参谋次长等职务。其后,随孙文从事各种事务、工作,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冬,随孙文赴北京,孙文死后守灵。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在上海从事后方活动,极力维持国共合作,协助国民革命军攻占上海。四一二事变之前,一度下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