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吒

金吒,原作军咤军叱[1]君咤君叱[2],是中国神话中的民俗神,也是被道教佛教官方祭祀的宗教神。按《道法会元》所述,军咤唎(金吒)与哪吒是同一类型的道教护法神,位列马王爷的将班之中。[3]

金吒大太子元帅(台中市港尾太子宫

概说

金吒原本是密宗五大明王之一的军荼利明王(亦称军咤利明王、甘露明王),[3]司职长生医疗净化驱魔的神祗。由于可能随着民间文学的影响,导致为了配合「木吒」,使得「军咤」(君咤)被改名为「金吒」。[3]

在民俗庙会中,金吒通常被称为「托塔天王的大太子」,与弟弟二太子木吒和三太子哪吒一起被南方沿海的祠庙祭祀。

闽南同安金门民间传说中,金吒是一白衣形象;闽台祠庙中,金吒乘的座骑为雪山狮子龙马。在民间傩祭中,金吒是一戴冠的青年形象,木吒和哪吒则梳总角与三发髻,以年龄区分神祗造型。金吒有随军护法仪轨,被视为一位军神。在古代传奇中,金吒的法宝兵器,大致上有遁龙桩、剑、戟、枪、甘露宝瓶、灵蛇等。

宗教信仰

庙宇

台湾
创建年份 庙宇名称 县市 备注
1723年 菓叶村圣帝庙 澎湖县湖西乡果叶村 [4]
1767年 西溪村北极殿 澎湖县湖西乡西溪村 [5]
1786年 湖西村天后宫 澎湖县湖西乡湖西村 [6]
1823年 建安宫 台南市南区 [7]
1851年 陈厝厝永兴宫 彰化县永靖乡东宁村 [8]
1903年 乾元宫顺化堂 云林县斗南镇明昌里 [9]
1924年 财团法人高雄大港埔祖师庙 高雄市 [10]
1927年 西安宫 彰化县溪湖镇西势里 [11]
1930年 龙兴宫 高雄市 [12]
1945年 财团法人屏东县长治乡福仑宫 屏东县长治乡仑上村 [13]
1948年 南天宫 屏东县崁顶乡园寮村 [14]
1949年 大和元帅宫 屏东县东势村新生路 [15]
1959年(前殿) 天龙宫 云林县斗六市久安里 [16]
1965年 太子宫 高雄市 [17]
1965年 寿桃宫 彰化县埔心乡埔心村 [18]
1966年 蚵寮村代天府 彰化县伸港乡蚵寮村 [19]
1966年 社脚金兴宫 苗栗县后龙镇复兴里 [20]
1972年 船仔头太子宫 屏东县东港镇船头里 [21]
1976年 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市南天门太子行宫 嘉义市 [22]
1981年 圣武宫 台东县成功镇三以里 [23]
1981年 金西宫 台南市北门区 [注 1]
1982年 温厝角温胜宫 云林县斗南镇将军里 [25]
奉天宫 云林县林内乡林南村 [26]
金吒宫 台东县台东市 [27]
台中港福宫 台中市西屯区港尾里
港尾太子宫
天元宫 台东县马兰地区 [28]

文学形象

马来西亚实兆远品仙祠大伯公庙的《封神演义》金吒浮雕

传说金吒的父亲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金吒的两个弟弟分别是木吒哪吒。在《西游记》里,金吒当时在灵山任职,担任如来佛祖的前部护法。明代《封神演义》中,金吒是文殊广法天尊的弟子、元始天尊的徒孙,曾下山助武王。其性格较为冷静理智,从智取游魂关一节来看,他也懂兵法能谋划,应该是继承的文殊广法天尊的智谋向门风。书中金吒在道门穿淡黄道服。在书中,金吒的法宝是遁龙桩(又名七宝金莲),来源于甘露明王手持灵蛇的形象。遁龙桩由文殊广法天尊炼制成,未使用时是一根三四寸的木棍带三个铁环,一旦用起此宝时威力无比。往地下一扔,迎风就长,长到三丈多高。三个铁环变成三个铁圈。可以把好几个人一同扣住,三个铁圈一个扣在脖子上,一个扣在腰上,剩下的扣在脚踝上,越动越紧。曾扣过哪吒、王魔(四圣大元帅)和秦完(秦天君)。后传给金吒。

清代车王府的鼓词《封神榜》里,其形象为齿白唇红、面目清秀。

影视形象

电视剧

年份剧名演员制作公司备注
1986年哪吒谭荣杰亚视
1990年封神榜王海弟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
2000年封神榜林嘉欣中国电视公司(中视)
2001年封神榜邓兆尊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2006年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陈甘霖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9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纣丁汀中国中央电视台林心如版
2014年封神英雄榜孙聪山东卫视

注释

  1. 金西宫主祀哪吒三太子,早期原本奉祀金吒大太子,后来大太子指示将回天庭就任,改请三太子下凡金西宫。[24]

参考数据

  1. . .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毋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叱次木叱师三胎哪叱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
  2. . 大小儿名君咤,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
  3. 二阶堂善弘. . . 関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研究丛刊 29. 関西大学出版部. 20062009-02-05 [2022-02-02]. ISBN 97848735446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4.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5.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6.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7.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8.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9.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0.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11.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12.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13.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4.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5.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6.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7.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8.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9.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0.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1.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2.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3.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4.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25.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26.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27. . 文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8. 孙俊彦. (PDF). 《关渡音乐学刊》. 2014, (19): 7–42 [2022-02-23]. ISSN 1814-188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