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松筠
生平
1912年(大正1年),郑松筠自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毕业,并入丰原公学校担任训谕(训导)职务,后入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并于1919年毕业后于1922年考取律师执业资格且随后开业[1],复参与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2]
1923年,郑松筠在治警事件中成为被告。此后,他曾在二林事件中与蔡式谷等为担任辩护律师。[3]
1947年(民国36年),郑松筠因二二八事件被捕入狱,并被关押达七十五天;之后,他转而活跃于斋教等宗教活动,创立佛教正信会,并买下台中市水源地处「梅镜堂」以作隐居处所,复潜心钻研佛学[4]。此外,郑松筠及其家属也长期将该屋租赁与台中一中学生并作其课余学习场所。[5]
参考数据
- . 台湾新民报社. 1937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日语).
- 兴南新闻社. . 湘南堂书店. 1986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日语).
- .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5-12-22. ISBN 9789863501206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 . 风传媒.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6) (中文(台湾)).
- . www.laijohn.com. [201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台湾历史辞典》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