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国
郯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为少昊氏之后,为鲁国附庸。后被越国所灭。
郯 | |
---|---|
地位 | 周朝诸侯国 |
国都 | 郯城 |
政府 | 封地 |
• 爵位 | 伯爵 |
• 姓 | 己姓 |
• 亡国之君 | 郯子鸪 |
分封 | |
• 创始 | ? |
• 灭亡 | 约前414年。 |
• 灭亡原因 | 为越国所灭 |
史书记载 | 春秋(始见于宣公四年) |
杂录与相关记录
- 郯国国君的爵位是子爵,姓氏为己姓。
- 郯国的首都郯城,亦称“碌碡城”。传说当时郯子在抵御外侵,修城墙时,因信巫术,于城墙基部埋了万只碌碡,以求永固,郯城因而得名。事实上,这件事是元朝人所为。《乾隆·郯城县志》载,元末王信所筑之城系「累土而立」墙基为碌碡排垫,故称「碌碡城」。
- 郯国的祖先是东夷族的少昊氏。
- 郯国是一个小国,由于缺乏史料,无法考证它的边界线。但是,有一种说法,郯国曾是一个强大国家,北抵琅琊,南至江边,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是后来沦落了。
- 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和他们的疆域:
- 𫑘国,郯城司家乡沭河以东部分和临沭石门乡部分以及东海温泉镇部分村庄。
- 祝其国,赣榆部分和东海、新浦部分村镇。
- 莒国,莒南、临沭、赣榆部分,莒县、沂水大部分村镇。
- 向国,在莒南县大店西南,包括临沂部分,临沭部分。
- 鄅国,在古琅琊开阳县,现在临沂大部分,兰陵部分、沂南部分。
- 鲁国,驻曲阜,包括平邑、蒙阴、费县大部分。
- 鄫国,驻兰陵县向城西南,包括兰陵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 邳国,邳州大部分,以及郯城重坊部分村庄。
- 钟吾国,新沂大部分,郯城杨集部分。
- 邾国,驻建都于“邾”位于现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其后,约在公元前643年,素有“知命之君”、“养民之君”的邾国地十二世国君邾文公卜迁于绎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的纪王城(现存邾国故城遗址)。
郯国君主
- 郯子
- 郯子鸪(?─前413年在位)
记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